智永,生卒年不詳,本姓王,名法極,歷梁、陳、隋三朝,傳百歲而終,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孫,出於王徽之一族。他早年出家為僧,後雲游至浙江省吳興縣永欣寺,整整住了三十年,人稱『永禪師』。在寺中,智永深居簡出,每日臨摹王羲之的字,從未間斷。他在屋內備了幾只容量為一石多的大簏子,筆頭寫禿後就取下丟進簏子里。後來破筆頭積了十大簏,智永便在屋前築冢埋筆,人稱『退筆冢』。當時向智永求書者甚多,常常踏破門檻,於是智永用鐵皮裹上門檻,稱之為『鐵門限』。可見智永習書之刻苦,書名遠揚,是我國歷史上承襲《二王》書風又有自己風格的著名書法家。
今天所傳的《真草千文字》,乃是晚年的永禪師見古法漸沒,為了復興書風遂以右軍書法為范本,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以當時的識字課《千字文》為內容,分真,草丙體書寫而成的,共寫了一千多本,該帖真草兩體都各字分立,動筆精熟,飄逸之中古意猶存,確實是從形神間傳出了右軍之風采,我們由此而上窺《二王》書法,可稱是一條學書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