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從宏闊視野與整體觀照出發,運用現代闡釋學與接受美學的理論與方法,全面認真地搜集唐人闡釋、承繼、吸收、發揚陶淵明精神的各種史料,深入細致地辨析唐人詩歌中繼承與發揚陶詩藝術精神與詩藝傳統的各種表現,按照唐詩的歷史發展線索,全面而有重點地描述了唐人對陶淵明思想與藝術接受的歷史與特點,闡述了陶詩與唐詩之間復雜的、深層的關系,展現了唐人宏放的、復雜的精神世界。這一研究成果,對於認識陶詩的價值,認識唐詩思想藝術的形成,認識唐代士人的思想心態,認識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歷史規律,無疑是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啟迪意義的。作者立論謹慎,力求論從史出,不凌空架言,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良好學風。
目錄
序
緒論
第一章 唐前的陶淵明接受
概況
第一節 顏延之:對陶淵明的第一閱讀
第二節 沈約、江淹對陶淵明的認知
第三節 鍾嶸、蕭統對陶淵明的闡釋
第四節 陽休之、庾信與陶淵明
第二章 初唐時期的陶淵明接受
概況
第一節 王績對陶淵明的心儀與效法
第二節 「四傑」、沈、宋對陶淵明的標榜
第三章 盛唐時期的陶淵明接受
概況
第一節 孟浩然的陶家趣
第二節 王維的詩歌境界與陶淵明
第三節 儲光羲與陶淵明的田園詩
第四節 李白對陶淵明人格與詩品的高揚
第五節 杜甫及其田家詩與陶淵明
第四章 中唐時期的陶淵明接受
概況
第一節 大歷詩人對陶淵明的攝取
第二節 韋應物與陶詩
第三節 白居易對陶淵明的改塑
第五章 晚唐五代時期的陶淵明接受
第六章 唐代陶淵明接受補論
第一節 籬菊
第二節 五柳
第三節 桃源
第四節 效陶詩和陶詩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緒論
第一章 唐前的陶淵明接受
概況
第一節 顏延之:對陶淵明的第一閱讀
第二節 沈約、江淹對陶淵明的認知
第三節 鍾嶸、蕭統對陶淵明的闡釋
第四節 陽休之、庾信與陶淵明
第二章 初唐時期的陶淵明接受
概況
第一節 王績對陶淵明的心儀與效法
第二節 「四傑」、沈、宋對陶淵明的標榜
第三章 盛唐時期的陶淵明接受
概況
第一節 孟浩然的陶家趣
第二節 王維的詩歌境界與陶淵明
第三節 儲光羲與陶淵明的田園詩
第四節 李白對陶淵明人格與詩品的高揚
第五節 杜甫及其田家詩與陶淵明
第四章 中唐時期的陶淵明接受
概況
第一節 大歷詩人對陶淵明的攝取
第二節 韋應物與陶詩
第三節 白居易對陶淵明的改塑
第五章 晚唐五代時期的陶淵明接受
第六章 唐代陶淵明接受補論
第一節 籬菊
第二節 五柳
第三節 桃源
第四節 效陶詩和陶詩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陶淵明在生前是寂寞的。而其死後,他的價格精神、生存方式、價值觀念、處世態度、審美情趣和詩藝創作,則受到歷代士人們持久不衰的關注,得到不斷深入的理解與闡釋,對中國士人的精神世界與文學創作產生了長久而巨大的影響。杜甫詩雲:「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這兩句詩也可以作為陶淵明生前與身後的概括寫照。
王國維《文學小言》說「屈子之後,文學上之雄者,淵明其尤也」,是符合歷史實際的。而且,作為「文學上之雄者」,陶淵明的意義與影響,具有不同於屈原的獨特的思想與文學價值。正如本書作者所提出的:「近一千六百年來,陶淵明真醇篤厚、仁愛寬和的性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操守和人格精神,遺世獨立、躬耕田園的生存方式,委運任化、超脫曠達、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悠然自適、詩酒風流、嘯傲田園的隱逸情趣,以及作為他的藝術獨創的田園詩的真率自然、清新朴茂、靜穆高遠的藝術范式與審美境界等等,一直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士人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生存方式、處世態度,深刻地影響著中國詩歌的發展,形成了中國歷史上令人矚目、引人思索的重要文化文學景觀。五柳先生陶淵明和三閭大夫屈原各自的人生模式與詩學精神對後世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形成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分別以儒、道精神為主要旨歸的兩條明晰的接受線索,這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重要現象。比較而言,在某些歷史時期,中國士人對陶淵明的接受遠比對屈原的接受復雜得多。」
本書作者正是從這樣的寵闊視野與整體觀照出發,運用現代闡釋學與接受美學的理論與方法,全面認真地搜集唐人闡釋、承繼、吸收、發揚陶淵明精神的各種史料,深入細致地辨析唐人詩歌中繼承與發揚陶詩藝術精神與詩藝傳統的各種表現,按照唐詩的歷史發展線索,全面而有重點地描述了唐人對陶淵明思想與藝術接受的歷史與特點,闡述了陶詩與唐詩之間復雜的、深層的關系,展現了唐人寵放的、復雜的精神世界。這一研究成果,對於認識陶詩的價值,認識唐詩思想藝術的形成,認識唐代士人的思想心態,認識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歷史規律,無疑是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啟迪意義的。作者立論謹慎,力求論從史出,不凌空架言,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良好學風。我為劉中文同志在攻讀博士學位的三年時間中取得了學術進步與學術成果感到由衷的高興。
唐人對陶淵明的闡釋與接受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據我所知,近年來有好多位學人也在深入地思索與探究歷代特別是唐宋時期的陶淵明接受問題。根據現代闡釋學和接受美學的原理,文學文本的闡釋天地無限寬廣,文學文本的意義與價值在被闡翻譯片過程中不斷地生成,從而對文學接受的歷史的認識與闡釋也會不斷地有所前進,有所發明,展現出人類對過去時代的文學現象、文學歷史的理性認識與審美感受的復雜性與豐富性。對於文學發展歷史的描述,通常是按照時間歷程順流而下;而其對每一時期或某種文學現象的研究,又需要沿波討源。對於後人的文學現象的深入探討,又會進一步加深對此前相關文學現象的認識。劉中文同志還計划撰寫關於宋代陶淵明接受史的研究著作,我想,隨著他對陶淵明認識的深化,隨著他對穴代陶淵明接受史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形成,他對唐代陶淵明接受史的認識也將會有新的創獲。這是可以期待與相信的。
王國維《文學小言》說「屈子之後,文學上之雄者,淵明其尤也」,是符合歷史實際的。而且,作為「文學上之雄者」,陶淵明的意義與影響,具有不同於屈原的獨特的思想與文學價值。正如本書作者所提出的:「近一千六百年來,陶淵明真醇篤厚、仁愛寬和的性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操守和人格精神,遺世獨立、躬耕田園的生存方式,委運任化、超脫曠達、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悠然自適、詩酒風流、嘯傲田園的隱逸情趣,以及作為他的藝術獨創的田園詩的真率自然、清新朴茂、靜穆高遠的藝術范式與審美境界等等,一直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士人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生存方式、處世態度,深刻地影響著中國詩歌的發展,形成了中國歷史上令人矚目、引人思索的重要文化文學景觀。五柳先生陶淵明和三閭大夫屈原各自的人生模式與詩學精神對後世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形成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分別以儒、道精神為主要旨歸的兩條明晰的接受線索,這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重要現象。比較而言,在某些歷史時期,中國士人對陶淵明的接受遠比對屈原的接受復雜得多。」
本書作者正是從這樣的寵闊視野與整體觀照出發,運用現代闡釋學與接受美學的理論與方法,全面認真地搜集唐人闡釋、承繼、吸收、發揚陶淵明精神的各種史料,深入細致地辨析唐人詩歌中繼承與發揚陶詩藝術精神與詩藝傳統的各種表現,按照唐詩的歷史發展線索,全面而有重點地描述了唐人對陶淵明思想與藝術接受的歷史與特點,闡述了陶詩與唐詩之間復雜的、深層的關系,展現了唐人寵放的、復雜的精神世界。這一研究成果,對於認識陶詩的價值,認識唐詩思想藝術的形成,認識唐代士人的思想心態,認識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歷史規律,無疑是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啟迪意義的。作者立論謹慎,力求論從史出,不凌空架言,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良好學風。我為劉中文同志在攻讀博士學位的三年時間中取得了學術進步與學術成果感到由衷的高興。
唐人對陶淵明的闡釋與接受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據我所知,近年來有好多位學人也在深入地思索與探究歷代特別是唐宋時期的陶淵明接受問題。根據現代闡釋學和接受美學的原理,文學文本的闡釋天地無限寬廣,文學文本的意義與價值在被闡翻譯片過程中不斷地生成,從而對文學接受的歷史的認識與闡釋也會不斷地有所前進,有所發明,展現出人類對過去時代的文學現象、文學歷史的理性認識與審美感受的復雜性與豐富性。對於文學發展歷史的描述,通常是按照時間歷程順流而下;而其對每一時期或某種文學現象的研究,又需要沿波討源。對於後人的文學現象的深入探討,又會進一步加深對此前相關文學現象的認識。劉中文同志還計划撰寫關於宋代陶淵明接受史的研究著作,我想,隨著他對陶淵明認識的深化,隨著他對穴代陶淵明接受史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形成,他對唐代陶淵明接受史的認識也將會有新的創獲。這是可以期待與相信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