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收錄的第一篇文獻,為《亂倫禁忌及其起源》。這篇文獻為1898年發表在《社會學年鑒》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足見其在涂爾干本人的理論發展和“社會學年鑒”學派的思想傳承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除形式上的重要性外,本文在內容上也可以說是涂爾干思想轉向的一個標志,與《分類的幾種原始形式》(即《原始分類》)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相比,本文發表得最早,而且論題專一,集中于“存在的社會起源”上。為何將“亂倫”作為核心議題,涂爾干說得很清楚︰正因為亂倫(inceste)不僅是被禁止的,而且被當作所有不道德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所以,亂倫禁忌應該是社會規制的最初形式,其形態學上的原始形式就是外婚制(exogamie);換言之,道德的起點完全可以歸結為這樣一種制度,而考察亂倫禁忌的線索,就是追查外婚制生成發展的脈絡。然而,涂爾干並未就此止步,他繼承並修正了弗雷澤的研究路線,認為外婚制與圖騰制度不僅彼此有所關聯,而且兩者之間的關系佔據首要的地位,相比而言,外婚制與血親之間的關系則是次要的;考察前一種關系的核心要素,就是原始的儀式和儀軌,而在有關儀式和儀軌的考察中,“集體表現”(representadon
collective)不僅能夠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社會學意涵也可以得到呈示。可以說,《亂倫禁忌及其起源》是涂爾干中晚期社會思想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涂爾干宗教社會學和知識社會學中的一些關鍵概念,在本文中都已露出端倪了。
此外,本卷也編排了涂爾干有關宗教研究的其他重要文獻,其中包括一些文章、筆記、書評和討論。這些文獻不僅有助于澄清涂爾于有關原始宗教的基本觀點,也可以幫助我們依照上述線索來體會宗教與現代社會的關系。
以“個人主義與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精英與民主”和“1789年的原則與社會學”為代表的諸多文獻,以及涂爾干為《社會學年鑒》前兩卷撰寫的序言,迄今為止始終被學術界公認為是最能體現涂爾干理論傾向與現實關懷的理論文獻。讀者可以從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是怎樣從學理上界清“道德個人主義”的基本觀念,並在充分說明這種觀念之限制的情況下,將其訴諸實踐的。
本卷選編的第四部分文獻,以“人性的兩重性及其社會條件”為先導,引入了涂爾干有關社會學及其方法的討論。在這篇文章中,涂爾干通過“人性的兩重性”觀念,向我們闡明了他是如何面對、處理和力求解決康德的難題的;因而,讀者也可嘗試從這篇文章中區辨涂爾干主義與康德主義之間的微妙關系。在本部分收錄的其他文獻中,讀者也可以通過涂爾干對同時代其他理論家的解析和批評,從更寬廣的平面上,把握涂爾干社會學的基本觀念,洞察涂爾干與其他理論流派之間相互影響、承續乃至對立的復雜局面。
在本卷的末尾,我們也選編了一些涂爾干關于家庭史和法制史研究的論文,倘若把這些文章與涂爾干很著名的一些著作配合來讀,讀者想必會得到很多的樂趣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