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為清朝乾隆年間武術家萇乃周做的學案。分上下兩編,上編是有關萇氏事跡的考證,下編是對他的遺著《萇氏武技書》的論評。
萇氏對武術經過多方面學習探索,下了很大工夫,融會貫通內、外功拳術及氣功的練法,創立了一個拳派。他的著作,對我們今天發展武術,可供研習技術的參考,是一份值得珍視的遺產,應當加以闡發。另一面,他的著作中也有一些迷信、腐朽的東西,應當批判,以免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本書是兩面都顧到的。
萇氏的事跡及學說,具詳本書中,這里不多論述。為了觸發愛好武術的同志注意到搜集研究古代武術的舊籍,所以大膽地把這本不成熟的稿件提供出來。書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得到批評指正。
書中采用《汜水縣志》的材料,是函托在上海圖書館工作的學友陳光貽抄寄的。陳同志檢尋材料,做得很仔細周到,于此敘明,以志感謝。
目錄
上編 萇乃周事跡考
第一部分 材料
一、萇乃周本身的材料
1.縣志傳說
2.遺詩
3.面貌
4.學歷
5.宋茂源為《萇氏拳譜》作的序文
6 柴卓如所述的遺事
7.袁宇華提供的材料
8 .陳家溝的傳說
二、萇乃周的家族情況
1.乃周父仙湄傳
2.乃周長兄仕周傳
三 萇乃周的武術淵源及其
1.乃周的前輩虎牢張八
2.乃周的弟子
第二部分 考證
一、家庭出身
二、經歷和生活
三、傳說的奇跡
四、習武的情況及師承
五、遺著考原
六、拳派的繼承人表
第三部分 結語
下編 萇乃周武技述評
第一部分 拳術
一、中氣理論
二、動作姿勢
1.內功拳概說
2.陰陽、入扶、轉結的涵義
3.三尖照是拳式的基本姿勢
4.頭與軀干四肢的姿勢
三、練法和用法
1.練法的理論和程序
2.練成輕活圓熟的四個要法
3.練氣的兩個具體方法
4.用法招數的三個基本法則
5.論二十四字正偏勢
第二部分 器械
一、槍法
二、猿猴棒
三、雙劍
四、棍法
第三部分 結語
後記
第一部分 材料
一、萇乃周本身的材料
1.縣志傳說
2.遺詩
3.面貌
4.學歷
5.宋茂源為《萇氏拳譜》作的序文
6 柴卓如所述的遺事
7.袁宇華提供的材料
8 .陳家溝的傳說
二、萇乃周的家族情況
1.乃周父仙湄傳
2.乃周長兄仕周傳
三 萇乃周的武術淵源及其
1.乃周的前輩虎牢張八
2.乃周的弟子
第二部分 考證
一、家庭出身
二、經歷和生活
三、傳說的奇跡
四、習武的情況及師承
五、遺著考原
六、拳派的繼承人表
第三部分 結語
下編 萇乃周武技述評
第一部分 拳術
一、中氣理論
二、動作姿勢
1.內功拳概說
2.陰陽、入扶、轉結的涵義
3.三尖照是拳式的基本姿勢
4.頭與軀干四肢的姿勢
三、練法和用法
1.練法的理論和程序
2.練成輕活圓熟的四個要法
3.練氣的兩個具體方法
4.用法招數的三個基本法則
5.論二十四字正偏勢
第二部分 器械
一、槍法
二、猿猴棒
三、雙劍
四、棍法
第三部分 結語
後記
序
這本書是為清朝乾隆年間武術家萇乃周做的學案。分上下兩編,上編是有關萇氏事跡的考證,下編是對他的遺著《萇氏武技書》的論評。
萇氏對武術經過多方面學習探索,下了很大工夫,融會貫通內、外功拳術及氣功的練法,創立了一個拳派。他的著作,對我們今天發展武術,可供研習技術的參考,是一份值得珍視的遺產,應當加以闡發。另一面,他的著作中也有一些迷信、腐朽的東西,應當批判,以免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本書是兩面都顧到的。
萇氏的事跡及學說,具詳本書中,這里不多論述。為了觸發愛好武術的同志注意到搜集研究古代武術的舊籍,所以大膽地把這本不成熟的稿件提供出來。書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得到批評指正。
書中采用《汜水縣志》的材料,是函托在上海圖書館工作的學友陳光貽抄寄的。陳同志檢尋材料,做得很仔細周到,于此敘明,以志感謝。
萇氏對武術經過多方面學習探索,下了很大工夫,融會貫通內、外功拳術及氣功的練法,創立了一個拳派。他的著作,對我們今天發展武術,可供研習技術的參考,是一份值得珍視的遺產,應當加以闡發。另一面,他的著作中也有一些迷信、腐朽的東西,應當批判,以免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本書是兩面都顧到的。
萇氏的事跡及學說,具詳本書中,這里不多論述。為了觸發愛好武術的同志注意到搜集研究古代武術的舊籍,所以大膽地把這本不成熟的稿件提供出來。書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得到批評指正。
書中采用《汜水縣志》的材料,是函托在上海圖書館工作的學友陳光貽抄寄的。陳同志檢尋材料,做得很仔細周到,于此敘明,以志感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8折$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