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與後現代文化批評

拉康與後現代文化批評
定價:108
NT $ 94
  • 作者:黃漢平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56360
  • ISBN13:9787500456360
  • 裝訂:22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在國內外拉康研究的基礎上,運用比較詩學、跨學科研究的方法探討拉康理論的成因、特質及其對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尤其是文化批評的影響,以有助於國內文藝界和理論界認識拉康與西方後現代文化批評,從而提供一定的思想和理論借鑒資源。

全書主體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第一章)從追蹤拉康的學術發展歷程人手,探尋拉康理論的主要思想淵源: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索緒爾的語言學和列維一斯特勞斯的結構人類學。第二部分 (第二、三、四章)主要從拉康思想的結構系統中抽取其若干關鍵詞——鏡像階段論、自我、他者、無意識、想象界、象征界、實在界、主體、欲望等等——進行深入剖析,認為這些相互關聯的理論關鍵詞在心理、語言和文化層面上構成了拉康式精神分析學的精髓,並且對後現代批評話語發生深刻影響。第三部分(第五章)從拉康在阿爾都塞、德勒茲等同時代人的理論中的反響,從拉康對《竊信案》的文本闡釋及其所引發的連串回應,從拉康理論與女性主義批評的關系等方面探討拉康對後現代文化批評的影響。
 

目錄

代序
引言
第一章 拉康理論產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淵源
一 拉康的學術歷程
二 拉康與弗洛伊德
三 拉康與黑格爾
四 拉康與索緒爾、列維一斯特勞斯
第二章 鏡像階段論和俄狄浦斯情結
一 鏡像階段論
二 俄狄浦斯情結問題
三 自我和他者
第三章 無意識與語言
一 無意識理論的演變
二 無意識具有語言的結構
三 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
第四章 主體的顛覆與欲望的辯證法
一 想象·象征·實在
二 需要、需求與欲望
三 欲望源於存在的缺失
第五章 拉康對後現代文化批評的影響
一 拉康與阿爾都塞、德勒茲
二 拉康與後現代主義文學批評
三 拉康對女性主義批評、電影理論的影響
結語
拉康年表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主體
附錄二 彌賽亞性:等待未來
後記
 

黃漢平,男,1963年生,廣東揭西人,2001年入暨南大學文藝學博士班,指導教師為饒(艹凡 peng)子教授。饒師是嶺南名師。十多年來,出自她門下的學生絡繹不絕,其中不乏稟賦卓異者。我在她每年兩度的學生答辯會上,頗見識過幾位,漢平即其中之一。

漢平引我矚目,起因是他初生牛犢不怕虎,竟挑選拉康做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會上,我見他挺身而立,慷慨陳詞,聲震屋瓦,揚言要知難而進、強攻拉康,雲雲。這位客家青年的膽大,一度令我為其揪心。拉康是何許人物?

他是20世紀法國精神分析學領袖,歐美後現代思潮代表。其思想涉及黑格爾哲學、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關乎索緒爾語言學、列維一斯特勞斯結構人類學。自1953年「羅馬報告」開始,拉康吸取結構語言學成果,針對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發起一場革命性改造。1960年,隨著《主體的顛覆和在弗洛伊德無意識中的欲望的辯證法》的發表,他完成兩項划時代工程,即主體改造說、欲望辯證法,進而為後結構、後現代思想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柱。

故此,當代西方人文學術,深受拉康影響。例如阿爾都塞關於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理論、福柯的權力與主體分析,德勒茲的欲望機器說,伊格爾頓關於審美意識形態的見解,以及詹明信的後現代文化主張等,在寬大學術語境中,俱與拉康的革命性主體學說有關。

身為一流歐洲思想家,拉康的文字與思想極為艱澀。這導致他在中國的研究與接受,長久不如人意。原因恐怕既在於國人知識結構不適應、外語能力欠佳,也在於我們對於西洋新學(特別是精神分析學與結構語言學)的普遍陌生。所以,我對博士班講述拉康時,往往適可而止,並不鼓勵學生冒進。

漢平與眾不同:他讀書興趣寬泛,喜歡搜新獵奇,愛做理論思考。另外,他對外語相當用功。尤於翻譯一道,儼然小有成就。鑒此,我便不給他多潑涼水,而是提醒他:第一不得陷入心理學泥沼;第二要惡補哲學、語言學;第三務必資料周全,特別於法文、英文不可馬虎。

中國老話說:響鼓要用重錘敲。看來漢平是一張響鼓:他非但未被饒師的嚴厲嚇倒,也沒被拉康的精神分析學難倒。答辯會上,他又一次挺身而立、慷慨陳詞,居然讓眾老師判了他一個優秀。後來,我在電話里又聽他聲若洪鍾地報告:他的論文得獎,要我為他寫一篇序。

漢平身為暨大學生,此事當由饒師來做。可我抵不住漢平的熱情聲浪,便在海南寓所里寫下幾段感想,作為此書代序,略表心中欣慰。

趙一凡
2005年12月23日於海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