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隨著大量簡帛類文物的出土,使人們有幸能看到二千多年以前的書家眾多的竹木簡和帛書上的墨跡。以帛書而論,真正具有文獻價值的都出在湖南長沙,其中尤有代表性的是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西漢帛書。
馬王堆帛書的字體大致可分為篆隸(一般就稱為篆書者)、古隸(或稱為秦隸者)和今隸三種。其中篆隸以《陰陽五行》甲篇為代表,反映了漢字從篆向隸轉變初期的實際情況。
本書選了《陰陽五行》甲篇中的一部分,從書法角度看,這是很值得研究和欣賞的一種書體。這件帛書抄寫的時代較早,其字仍以篆書結構為主,字形較方正,筆道較少粗細變化,點鉤這類的筆畫尚不多見,但它已不完全是標准的篆書,在字形上已由長變方,在線條上已不隨意延展,筆畫上隸書中的波、挑、彎鉤隨處可見,在構形上還間用隸化的偏旁。因此,稱之為[篆隸]較為准確和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