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

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王逸舟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59969
  • ISBN13:9787208059962
  • 裝訂:609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次版
 

內容簡介

《西方國際政治學》講的是西方的一門學問。因此,原則上講,凡涉及歐美發達國家之外的爭論和發展,都沒有納入考察的范圍。自然,這里存在一個問題:「西方」的范圍如何圈?例如,日本算不算西方的一部分?這是相當復雜、值得探討的課題,此處不可能對它們深究;從主要學派和理論發展的線索觀察,也從敘述方便計,書里提到的「西方」,一般是指歐美地區,尤其是美英等大西洋國家,即國際政治理論發展比較充分、影響力也比較大的那些區域。

本收可以看成是一部西方國際政治理論的發展簡史,但它又不是單純的編年史,而是試圖從思想史的角度,記敘西方國際政治學80年以來的演進過程,包括各階段的主要特征、成就和問題。梳理主要的線索,是各大流派--理想主義、現實主義、行為主義、全球主義、後現代主義(後實證主義)、新自由主義等--此起彼伏、相互餃接的過程,包含它們之間的爭論和發展,主要人物的見解和學科方法論的創新等等;一些小的學派、新的方法和思潮,則夾雜在歷史深化過程中,有選擇地加以介紹和評點。
《西方國際政治學》講的是西方的一門學問。因此,原則上講,凡涉及歐美發達國家之外的爭論和發展,都沒有納入考察的范圍。自然,這里存在一個問題:「西方」的范圍如何圈?例如,日本算不算西方的一部分?這是相當復雜、值得探討的課題,此處不可能對它們深究;從主要學派和理論發展的線索觀察,也從敘述方便計,書里提到的「西方」,一般是指歐美地區,尤其是美英等大西洋國家,即國際政治理論發展比較充分、影響力也比較大的那些區域。

本收可以看成是一部西方國際政治理論的發展簡史,但它又不是單純的編年史,而是試圖從思想史的角度,記敘西方國際政治學80年以來的演進過程,包括各階段的主要特征、成就和問題。梳理主要的線索,是各大流派--理想主義、現實主義、行為主義、全球主義、後現代主義(後實證主義)、新自由主義等--此起彼伏、相互餃接的過程,包含它們之間的爭論和發展,主要人物的見解和學科方法論的創新等等;一些小的學派、新的方法和思潮,則夾雜在歷史深化過程中,有選擇地加以介紹和評點。
 

目錄

叢書總序
致謝
再版小記
引論
第一章 理論大廈的地基與磚塊
第一節 國際關系的萌芽和擴展
第二節 國際政治學的思想線索
第三節 早期學說的特點與局限
第二章 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
第一節 新世紀前葉的學科進展
第二節 威爾遜主義與空想色彩
第三節 回歸現實的兩位思想家
第三章 科學主義挑戰歷史主義
第一節 傳統現實主義的全盛期
第二節 經驗主義遭遇行為主義
第三節 卡普蘭的國際系統學說
第四節 結構現實主義的新高度
第五節 科學主義的成就與局限性
第四章 全球主義與「百家爭鳴」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的理論擴散
第二節 自我改進的新現實主義
第三節 英國學派與「國際社會」
第四節 國際政治的周期學說
第五章 左翼學者的批判性聲音
第一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觀
第二節 世界體系學說
第三節 批判理論
第六章 後實證主義的思維空間
第一節 真實的歷史和思維的結構
第二節 探索的歷程與新人的崛起
第三節 理論的批判和批判的理論
第四節 後實證主義的力量與缺陷
第七章 後兩極時代的理論思考
第一節 國際關系的歷史性變化
第二節 蘇聯解體的自由主義觀
第三節 新現實主義的不同視角
第四節 21世紀初的難題與探索
第八章 「美國重心」及其成因
第一節 理論界的「美國重心」
第二節 新自由主義的霸權
第三節 後霸主時代之展望
第九章 跨越舊藩籬的若干努力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的政治理念
第二節 國際關系女性主義批判
第三節 復合安全理論及其溯源
索引
 

走向世紀之交的國際社會,以其前所未有的成就,期盼著、靜候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

人類從未有過如此輝煌的業績,也從未面臨過如此艱難的選擇。

當下之時,人們剛剛慶幸於和平地實現了國際格局的大轉換,卻又憂心忡忡於帝國崩潰之後的動盪與紛亂;舊有觀念系統被沖擊後的迷惘與困惑,以及未被摧毀的武力所帶來的疑慮與恐懼。人們在歡呼史無前例的繁榮進步之余,還不得不為已經顯露、或尚被隱匿的種種不測之虞所困擾:國際交往迅速增加之後所伴生的失控;政治經濟體制變遷的同時引發的失卻平衡;科技昌盛之後所出現的自然與社會生態破壞;尤其是新一輪大國競爭所醞釀的國際社會的重大變化。凡此種種,無不對這個因循沿襲和重新構建中的國際政治秩序提出巨大的挑戰。

恰恰是這種變動與期盼、困境與挑戰,渴望著一門能夠對當前國際變化指點迷津的成熟的知識門類應運而生。在這種背景之下,作為專門研究國家間交往規則與方式、國際結構要素與機制及其變化規律與邏輯的國際政治學科,不僅無由推卻自己的歷史責任,而且必須以自身所持有的知識工具,為新世紀的降臨催產。

傳統的國際政治學科曾有豐厚的積累。這一知識領域對世界體系、國家主權、民族觀念、沖突合作、地緣政治,以及交往機制與結構性問題有著諸多理論思考與詳盡的實證記載。問題在於,當今的國際變遷已經大大超出這一傳統知識門類所能容納的范圍。

當今,人們已遠遠不滿足於對國際事務簡單的、或者哪怕是詳盡的記錄式描述,而往往要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從描述方式向理論分析方式的轉化,已經是客觀的國際現實的耳提面命。人們也往往不滿足於僅僅或從政治,或從經濟,或從軍事的單一學科的國際現象分析,國際事務本身早已經跨出了學科的閾域。所以,從單一學科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心理、歷史乃至包括各門自然科學在內的多學科跨學科研究,已經是學科本身的邏輯發展所使然。恐怕,一個更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人們還往往不滿足於從國際政治與國內問題相互隔裂的眼光來看問題,一個高度一體化的世界,已經把各國國內的變遷與國際交往與世界性事務緊密相連。因此,從國際與國內相互關聯的角度來審視當今世界發展的水平,潮流的變遷,甚至於世風的轉換,無論對於學科建設,還是對於戰略選擇與政策判斷來說,都是一個格外重要,也格外需要重視的方面。

在海外,面對新世紀的國際政治學者們已經向世人交出了他們的答卷。近年來,蜚聲歐美的保羅·肯尼迪、布熱津斯基、塞繆爾·亨廷頓,包括基辛格等,已經寫出了多部長篇巨著,直面國際巨變,預言天下走勢。雖然,這樣的一類著述不會也不可能給出令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但是,國外同行世紀末的沖刺,無論如何給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信號;中國的國際政治學界將如何回答既是來自客觀研究對象的、也是來自同行同代人的挑戰?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