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規范作為一個牽動眾多學者關注的公共學術話題,討論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但正如有學者已經指出的,中國古代即不缺少學術規范的傳統。而上個世紀的上半葉,一些學者雖然未立學術規范之名,然而在論著中對學術風氣與學術著作的批評,其實都表達了很明確的[規范]思識。
首先對三十年來的中國史學作了回顧,分階段概述了疑古、考占、釋古三大潮流的發展,指出釋古學固然是三十年來最重要的一大潮流,但疑古學和考古學閱於史料的鑒定和開發,也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就:『說疑古考古並非史學的最終目的,可以。說史學的探討,可以不經過疑古考古的基礎和訓練,或者不需要使用疑古考古的成就和方法,那就錯了。』胡先生預言,在史觀方面我們因為進入了新的時代,必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