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語法概論

認知語法概論
定價:72
NT $ 63
  • 作者:@王寅 @編/著
  •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10957058
  • ISBN13:9787810957052
  • 裝訂:平裝 / 18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0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2EYY001)的部分內容。

全書主要論述了認知語法的基本觀點及應用,包括如何運用識解、認知語法的主要觀點及新的分析方法、認知語法與生成派語義學/生成語法學派之間的聯系及異同、英語基本句型的體驗型來源及動詞框架語言與衛星框架語言之間的劃分等。

本書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淺出,是廣大語言學研究者、外語教師和研究生的得力助手。
 

目錄

第一章 認知語法概況︰理論基礎和新思路
第一節 語言和句法的非自治性
第二節 以語義研究為基本出發點
第三節 基本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方式
第四節 象征單位=單位單位+語義單位
第五節 語法象似性
第六節 語法模糊性
一、詞類
二、分句
三、詞匯結構和句法結構
四、規則性
第二章 Langacker論“識解”
第一節 識解的主要內容
一、詳略度(Specificity)
二、轄域(Scope)
三、背景(Background)
四、視角(Perspective)
五、突顯(Salience,Prominence)
第二節 識解的應用
第三節 詞類劃分
一、詞類具有模糊性
二、按突顯原則劃分詞類
三、詞類轉換的認知解釋
四、可數與不可數名詞的劃分
第三章 認知語法與生成派語義學、生成語法的比較
第一節 認知語法與生成派語義學
一、生成派語義學的成敗
二、認知語法與生成派語義學的同與異
第二節 認知語法與生成語法
一、Lakoff的論述
二、Langacker的論述
第四章 語法範圍與語法構造
第一節 用象征單位解釋語法
第二節 語法構造的特點
一、體驗性
二、整合性
三、獨立義
四、原型性和多義性
五、層級性
六、限制性
七、獨特性
第五章 典型事件模型與基本句型
第六章 事件框架和句法構造
第七章 “圖形—背景”與“主語—賓語”
第八章 英語詞素構詞法認知分析
第九章 語法化
第十章 認知語法與語篇分析
附錄1︰本書主要人名漢譯對照表及主要學者索引
附錄2︰本書主要術語漢譯對照表及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
 

認知語言學這個名稱,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凡是將人的語言能力當作一種認知能力來加以研究的,或專門研究語言和認知之問關系的,都叫認知語言學,這是廣義的認知語言學。在這個廣義的認知語言學內,粗略地說,有兩種對立的立場或基本假設。一種認為語言能力是一種特萊妁認知能力.本質上完全不同于人的其他認知能力,這靛是當今在美國仍然佔主導地位的“生成語言學”騎立場幣觀點。還有一種則認為語言能力不是一種齋殊的認知能力,它同人的一般認知能力沒有什麼本質上鞠差別,這就是狹義的“認知語言學”。這樣兩分是比較簡單的做法,事實上有一些探究語言與認知關系的語言學家其立場或觀點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組織出版的這套叢書,從內容和作者的學術背景來看,主要是狹義的“認知語言學”(加引號的),同時也兼顧一般意義上的認知語言學。

和一般意義上的認知語言學不同,狹義的“認知語言學”不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而是代表語言學界近年興起的一個新的學派或思潮。它也不是一種單一的理論,而是代表一種研究範式,其特點是著重闡釋語言和一般認知能力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這個學派有一些代表人物,如C.Fillmore,G.Lakoff,R.W.Langackcr,L.Talmy,J.Tylor,J.Haiman,G.Fauconnier,A.Goldbcrg等,他們各自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對語言所持的基本假設大同小異。此外,從歷時角度研究“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或詞義引申的人,如E,Traugott、B.Heine、E.Sweetser、J.Bybee也基本上認同“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假設。還有從事功能語法研究的T.Civoll,從事語言類型學研究的B.Comrie和W.Croft,從事語義元素(semantic primitives)研究的A.Wierzbicka,他們也或多或少接受“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假設。

過去的兩三年里,國內的外語院校邀請了G.Lakoff,R.Langackcr,G.Fauconnier還有A.Goldberg這樣一些著名的代表人物來訪問演講,听眾很多,影響不小。打開最近的一些外語期刊,介紹和評述“認知語言學”的文章幾乎每期都能見到一兩篇。“認知語言學”在國內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想是因為這種理論本身具有吸引力。記得我十幾年前在國外某大學當訪問學者,去圖書館還書,其中一本就是Lakoff的那本經典之作《生活離不開隱喻》,借這本書時還是預定的,因為有別人在看。還書時遇到一位“老外”,不像是搞語言學的,問我覺得這本書怎麼樣,我還沒有來得及回答他先伸出大拇指晃晃,顯然是表明他自己讀後的感受。他的感受也正是我的感受。常說語言學跟文學相比枯燥乏味,但是跟“形式語言學”相比,“認知語言學”關注的語言現象豐富多彩,使語言學研究變得饒有趣味。興趣是從事研究的原動力,有沒有研究的興趣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從分析和綜合這兩方面講,“認知語言學”更注重綜合,是不是這種綜合的思維方式比較接近中國人的思維特點,這不大好冱,好像有一點關系但又不盡然。前年逢《心理空閬》的作者G.Fauconnier來蘇州大學訪問演講,他正在撰寫新著《我們的思維方式》,現在這本書已經出版。我真想跟他說,你講的那種“慨念整合”的思維方式正是典型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後來忍住了沒有說,綜合的方式究竟是不是中國人的思維特點,這是有爭論的。有不少人就認為,分析和綜合相輔相成,只分析不綜合,或者只綜合不分析,都是不可能的。我曾經在一篇文章里說過一段話,不妨引述如下︰“有人說,漢語的語法研究從《馬氏文通》起基本上是借鑒西方分析的方法,對注重意合的漢語不見得適合。遺憾的是,漢語究竟怎麼個意合法,我們自己並沒有說出什麼道道來。現在西方語言學界的有識之士也注重綜合,對語言結構意合的研究據我所知已取得不少成果,這一點值得引起我們的反思。”“認知語言學”講綜合,講“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很有洞察力,也講出了不少道道來,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但是講綜合不是不要分析,現在有一些從事“認知語言學”研究的人,績合有余而分析不夠,對一些最基本的語言分析手段掌握不好。今析能力不夠,講綜合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