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日本當代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十七篇隨筆,主要包括與中國著名作家莫言的對話、演講、時事評論、文學創作談、人生感悟等內容,從不同側面和角度介紹、總結了作家的生活、思想及創作實踐。其中有和大量動情的筆墨介紹了他和智障的兒了光(後來受到鳥到聲啟蒙而成為一名音樂家)的「共生」生活及這種生存狀態對其思想和創作的影響。
貫穿全書的最鮮明的主題是對「曖昧」這一日本國民性的鋒利解剖和無情批判。身為日本國民,大江健三郎深諳此種國民特性在其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及負面後果。他的剖析鞭辟入里,向我們展示了這個「向上、團結」的民族在期 「集體主義」外衣下的猥瑣。
作為一位悟性極強的著名作家,在大江的筆下,無論是對普通人的描寫還是對整個民族、國家的刻畫,都透露出一種蘊含在勃勃生機中的人道主義情懷。而從 作家的結束以後日本社會經歷了動盪、轉型之後的腳步。
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於日本四國島愛媛縣喜多郡的大瀨村,大瀨為一森林峽谷中的村庄,這里的自然環境和民間習俗對大江後來的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大江三歲時父親去世,他在大瀨讀完小學、初中後,於1950年考入愛媛縣縣立內子高中,後轉入縣立松山東高中。1953年高中畢業後赴東京入初習學校,翌年考入東京大學,1956年入東京大學文學部攻讀法文專業。1959年大江大學畢業後,即專門從事文學創作。1960年2月,他與著名電影導演伊丹萬作的女兒伊丹緣結婚。早在中學時期,大江健三郎酷愛文學,曾編輯學生文藝雜志《掌上》在大學期間,他不僅閱讀了大量日本古典和現代文學名著,還熱中於閱讀加繆、薩特、福克納、梅勒、索爾.貝婁等歐美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對法國的存在主義作了深入的研究,大學的畢業論文即為《論薩特小說中的形象》。與此同時,他還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作品,有小說《火山》、《奇妙的工作》、劇本《死人無口》、《野獸之聲》、1957年發表的小說《死者的奢華》還被推選為芥川文學獎候選作品,並受到川端康成的稱贊。大江健三郎作為文學作家,由此正式登上文壇。1958年,因《飼養》、《人羊》、《先看後跳》和《出其不意變成啞巴》等早期重要作品的相繼發表,大江在文壇確定了地位,他從「自然發生期」的作家轉變為職業作家。《飼育》用山村孩子的視角,寫二戰中一美國黑人飛行員因飛機附毀被山村農民所俘,當縣政府下令將他押解上送時,美俘把給他送飯的少年擋在身前作為人質拒押,結果被少年的父親砸死,少年也嚇得大病一場,小說既刻畫了過著部落式生活,敦厚而又粗野的山村村民,也展示了山村這種烏托邦式生活的解體和山村孩子的成長。作品發表後大受稱贊。並並獲得日本最高的文學獎---芥川獎。《人羊》和《先看後跳》都以反映美國占領軍對日本人的凌辱為主題,前者寫駐日美軍帶一日本梆梆女郎在公共汽車上狎昵,並肆無忌憚地侮辱日本乘客,車上的日本人都默不作聲,如同任人宰割的羔羊,作品毫不掩飾地揭示了受害人及其周圍群眾的懦弱,後者寫美軍記者在朝鮮戰場把日本參戰者淹死在壕溝里,在場的日本人敢怒而不敢言,同樣也折射出扭曲了的靈魂以及被欺凌的命運。通過這兩篇作品,作者意在用含淚的鞭撻來喚醒人的良知。《出其不意變成啞巴》則寫了一個有關日本農民齊心合力把為虎作倀的美軍翻譯擊斃的故事。此外,還有《感化院的少年》等,這些作品從深層意義上來看,都展示了人在閉塞的現實社會中尋找自我和追求生存的狀態,在文學上凸現生存的危機意識,從而也可看出,作家在創作中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