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數學史和力學史的研究。曾發表《清末數學教育與中國數學家的職業化》等相關論文十余篇。
16世紀末,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傳播天主教的同時,他們也引入了一些歐洲知識。由此,西方數學的內容、方法和思維方式,傳統數學方法亦隨之被取代。本書即是探討這一階段中國數學發展的歷史及特點的專著。本書共分七章。前四章從跨文化和社會史的角度,分析西方數學在中國傳播的歷史進程。作為一個高度嚴謹和獨立的科學分支,數學的發展及傳播有著自身的特點。在本書的第五至七章中,作者選取代數學、三角學和中國傳統的垛積術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數學分支作為個案,以這三個分支的發展探討中西數學的交匯與互動,西方數學的傳播及中國傳統數學的消融的過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數學西化之肇始
第一節 歐洲數學傳入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 16、17世紀歐洲數學在中國的主要傳播者——耶穌會士
第三節 西方數學知識在明代末年的傳播
第四節 明代學者對歐洲數學的吸收與反應
第二章 清代初期的「會通」與「西化」
第一節 清初歐洲數學知識的傳播及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 康熙帝與西方數學 知識在中國的傳播
第三節 梅文鼎及其數學工作
第四節 「西學中源」說與《數理精蘊》的編撰及影響
第三章 清代中葉的復古與西化之交融
第一節 乾嘉學派對數學的態度
第二節 《四庫全書》的編撰與乾嘉時期的數學研究
第三節 清中葉的數學研究
第四章 中國數學西化的基本完成
第一節 西方數學的第二次輸入
第二節 清末數學教育
第三節 清末數學的職業化及其研究的專業化
第五章 中西數學知識之互動——代數學在清代的發展
第一節 17世紀之前中國傳統天元術的發展與衰落
第二節 17、18世紀歐洲代數方法在中國的傳播
第三節 天元術的復興及中國數學家對天元術與借根方的態度
第四節 19世紀下半葉西方符號代數學在中國的傳播
第六章 西方數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中國數學家對三角函數概念及公式的研究
第一節 明末清初傳入的三角函數知識
第二節 《圜解》與《平三角舉要》中的三角函數知識
第三節 乾嘉數學家對三角函數的研究
第四節 清代數學家對三角函數冪級數展開式的研究
第五節 清代末年傳入的三角學知識及中國數學家對三角函數概念的認識
第七章 中國傳統數學分支的西化歷程——清代垛積術的演變
第一節 17世紀以前垛積術發展概述
第二節 沈括—楊輝方法在17世紀的發展情況
第三節 朱世傑方法在清代中期的發展
第四節 1890年以後垛積術的發展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致謝與後記
第一章 中國數學西化之肇始
第一節 歐洲數學傳入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 16、17世紀歐洲數學在中國的主要傳播者——耶穌會士
第三節 西方數學知識在明代末年的傳播
第四節 明代學者對歐洲數學的吸收與反應
第二章 清代初期的「會通」與「西化」
第一節 清初歐洲數學知識的傳播及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 康熙帝與西方數學 知識在中國的傳播
第三節 梅文鼎及其數學工作
第四節 「西學中源」說與《數理精蘊》的編撰及影響
第三章 清代中葉的復古與西化之交融
第一節 乾嘉學派對數學的態度
第二節 《四庫全書》的編撰與乾嘉時期的數學研究
第三節 清中葉的數學研究
第四章 中國數學西化的基本完成
第一節 西方數學的第二次輸入
第二節 清末數學教育
第三節 清末數學的職業化及其研究的專業化
第五章 中西數學知識之互動——代數學在清代的發展
第一節 17世紀之前中國傳統天元術的發展與衰落
第二節 17、18世紀歐洲代數方法在中國的傳播
第三節 天元術的復興及中國數學家對天元術與借根方的態度
第四節 19世紀下半葉西方符號代數學在中國的傳播
第六章 西方數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中國數學家對三角函數概念及公式的研究
第一節 明末清初傳入的三角函數知識
第二節 《圜解》與《平三角舉要》中的三角函數知識
第三節 乾嘉數學家對三角函數的研究
第四節 清代數學家對三角函數冪級數展開式的研究
第五節 清代末年傳入的三角學知識及中國數學家對三角函數概念的認識
第七章 中國傳統數學分支的西化歷程——清代垛積術的演變
第一節 17世紀以前垛積術發展概述
第二節 沈括—楊輝方法在17世紀的發展情況
第三節 朱世傑方法在清代中期的發展
第四節 1890年以後垛積術的發展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致謝與後記
序
《中國近現代科學術史研究叢書》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合研究」的成果,是百余位科技史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們辛勤勞動的結晶。
這也是中國科技界第一次有規模地對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進行比較全面的、系統的、綜合的研究。中國近現代科技史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中國近丙代科技史對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具有重要意義。立題時確定的目標是:系統地收集、搶救和整理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實資料,建立完整的數據庫,為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史研究積累基本資料;研究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歷史文化背景及其對於中國經濟社會文明進步的作用;對一些重要史實展開專題研究,力求取得新的認知和新的突破;科學地總結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歷史的經驗和教訓,為新世紀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體系的建設提供歷史鏡鑒;通過研究工作培養一批中青年科技史人才。
值得高興的是,經過三年的努力,這些目標大都實現了。這套叢書是作者們奉獻給讀者的一份豐厚禮物,也將成為研究我國近現代科技史的寶貴資料。科技創新永無止境,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永無止境。我衷心希望讀者和科技史界同仁能不吝批評,並在此基礎上繼續將我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推向前進,共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長 路甬祥 2003年6月5日
這也是中國科技界第一次有規模地對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進行比較全面的、系統的、綜合的研究。中國近現代科技史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中國近丙代科技史對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具有重要意義。立題時確定的目標是:系統地收集、搶救和整理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實資料,建立完整的數據庫,為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史研究積累基本資料;研究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歷史文化背景及其對於中國經濟社會文明進步的作用;對一些重要史實展開專題研究,力求取得新的認知和新的突破;科學地總結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歷史的經驗和教訓,為新世紀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體系的建設提供歷史鏡鑒;通過研究工作培養一批中青年科技史人才。
值得高興的是,經過三年的努力,這些目標大都實現了。這套叢書是作者們奉獻給讀者的一份豐厚禮物,也將成為研究我國近現代科技史的寶貴資料。科技創新永無止境,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永無止境。我衷心希望讀者和科技史界同仁能不吝批評,並在此基礎上繼續將我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推向前進,共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長 路甬祥 2003年6月5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