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藝術史學家承認,勃艮第荷蘭的藝術工匠們在歐洲到處留下了足跡,同時,也往往注意到,這些藝術家接觸外國藝術傳統,但是基本沒有受到影響,甚至不為意大利藝術傳統所動。本書瑪麗娜‧貝羅澤斯卡亞重新評價了人們對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現象的常規理解,再次確立了15世紀勃艮第朝廷引領歐洲文化和藝術趨勢的重要地位。書只觀點見解獨到,對泛歐藝術史進行更為寬泛研究的一次嘗試。該書能為對研究文藝復興的學者更為豐富的理解提供參考。

在本研究中,瑪麗娜‧貝羅澤斯卡亞重新評價了人們對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現象的常規理解,再次確立了15世紀勃艮第朝廷引領歐洲文化和藝術趨勢的重要地位。勃艮第公爵們體現了當時的流行價值︰衣著、禮儀和環境的富麗堂皇;希臘—羅馬古代遺產所激發的騎士精神;匠心獨運的奢華藝術所整合的博大精深。他們那令人耳暈目眩的黃金飾物、織錦掛毯、手稿、音樂和盛宴慶典提升了眾公爵華而不實的權勢地位,令他們足以與國王叫板媲美。這種“勃艮第時尚”魅力超凡,釀就了泛歐洲的對其琳瑯藝術品的趨之若鶩和對藝術創造者的孜孜追求。英格蘭、德國、西班牙乃至意大利的國君們都爭先恐後地獲取多彩多姿的勃艮第藝術品。

本書對舉世公認的勃艮第藝術之精湛和魅力進行了跨學科性研究,從歷史學上提供了對文藝復興時期的重新估價,並提供了進一步研究文藝復興時期多元性和大同主義的嶄新範例。
 

目錄

插圖目錄
鳴謝
序言︰反思文藝復興
第一章 瓦薩利的遺產
“文藝復興”的早期概念
瓦薩利的格式化角色
瓦薩利之後
藝術學派和學術價值
體系化的歷史
中世紀的復興
世界主義者的藝術史
走近佛蘭德的早期藝術與勃艮第公爵
“文藝復興”大視野
第二章 15世紀的視角︰國際競技場上的勃艮第公爵
富麗堂皇的王侯品質
勃艮第公爵與國際政治
騎士精神
古典學識與舞台藝術
第三章 感知價值︰藝術品的等級及其用途
壯麗的語言
黃金制品與政治
織錦掛毯、刺繡飾品和華貴衣飾︰打造身份的布料
比武與戰爭文化中的盔
音樂——听覺的莊嚴
慶典歡宴
第四章 欲望政治學︰遍布歐洲的勃艮第藝術
英國︰愛德華四世與亨利七世
西班牙的天主教國君
西班牙與意大利之間︰阿拉貢的阿方索五世與那不勒斯的菲倫特一世
斯福爾扎
梅迪奇家族
費德瑞哥‧蒙特菲爾托
第五章 消費經濟學
大眾的藝術
社會攀登
市場、展覽會和大眾營銷
布拉邦特祭壇裝飾
荷蘭繪畫
外國境內的荷蘭藝術家和藝術制品
“操縱市場”
結語
注釋
參考書目
 

對15世紀歐洲藝術的研究頗為狹窄,往往特別關注于個別的大師名家、區域成就和地方資助。然而古往今來,歐洲一直具有世界品性,其變化多端的國家和政體通過政治、經濟、宗教和社會關系錯綜復雜的網絡與範圍更為廣闊的社區相連接。而且,在意大利藝術家和人文主義者,尤其是佛羅倫薩人的努力下,那啟迪心智的審美變革和睿智的創新意識,使得該時期與古代希臘一羅馬藝術和文學的復興發生了密切關聯。然而這樣的詮釋只是掛一漏萬,在相當程度上屬于大而化之的綜述回顧。瓦薩利(Giorgio Vasari)的《藝術家的人生》(1550年/1568年)以及16世紀以來包容廣泛的意大利古典主義對此屢有表述。在15世紀的大部分歲月里,人們對古代藝術大作和文獻的新的了解,與同樣迫切關注的其他問題——比如騎士精神——交織在一起,而那些我們等同于文藝復興的意大利文化輸出產品也摻雜在德國、法國、拜佔庭和伊斯蘭世界的文化產品之中。

本書探索了源于勃艮第荷蘭藝術的獨特魅力,分析了遍及歐洲的諸多國君對比的趨之若鶩、把藝術品作為無可爭議的權力體現的原因以及那些家境平平的贊助人獲得這些藝術品以提高自身的地位並以此展示其品位的方式。荷蘭掛毯、金屬制品、手稿、音樂、雕塑和油畫作品以其卓絕的技藝和精美贏得了廣泛贊譽。與勃艮第公爵同代的杰出君主的交往合作以及來自于他們領地的作品,刺激了人們對這些藝術品的需求並加速了它們的流通。本書從泛歐洲的角度,對來自公爵領地的藝術品以及在其他地方競相出現的仿制品的獨創性的研究,不僅力圖使這些藝術品回到當代文化的前沿,而且也為探求15世紀的國際性和多元性提供了一個模型。這無非是那一時期意大利視角的一種選擇。

本書利用了各種學科論和方法學,提出了史學問題,審視了主宰文藝復興研究的種種成見和假定,旨在理清緣由並做出新的闡釋。本書再訪15世紀的藝術品清單和編年史、旅行記和文學論文、藏品淵源和藝術作品本身,以重新評價當年的詮釋和價值觀。本書還研究了收藏家、藝術家和藝術品經營者的政治背景和經濟背景。案例研究用來闡明宏觀現象,因為綜合分類編目的方法會使本書的篇幅難以駕馭。

眾所周知,荷蘭繪畫在國外享有盛譽,然而很少學者試圖分析其備受青睞的原因,或者在更為廣闊的藝術和社會背景內予以闡釋。本書一並研究繪畫和其他媒介——掛毯、刺繡、黃金制品以及盔甲,這些品目經常被視做“裝飾的”或“次要的”而予以排除。然而在這些藝術品創作之際,人們認為其超凡絕倫並受到縱跨歐洲的推崇和接納的盛況表明,其意義非凡的流行模式沒有得到傳統研究的關注,這在很大程度上因為後者的研究局限于繪畫以及意大利一荷蘭的關系。文藝復興時期的收藏家通過復雜的審美語言和強烈的國際發展意識追求其意識形態上的目標。筆者希望本書能反映出他們的精神和物質世界的廣度和深度。

提出史學上的重新評價是本書研究的必要序言。由于16世紀以來的政治、文學和藝術的發展,15世紀基本上已通過意大利這一多稜鏡得到了深人研究。繼最後一位公爵大膽查理(Charles the Bold,1477年去世)那災難性的軍事行動之後,勃艮第朝廷的終結——當時當地高貴恢弘的楷模——導致了勃艮第視覺文化聲望的漸行漸遠。與此同時,瓦薩利的《藝術家的人生》振興了意大利,特別是托斯卡尼(Tuscan)的藝術傳統,將此後藝術史的術語變成了神聖的法典。意大利藝術大師主宰下的藝術院校的建立以及像伏爾泰、溫克爾曼(Winckelmann)和黑格爾這些大師的作品,進一步推崇提升了意大利藝術。伯克哈特(Burchhardt)的《意大利文明的復興》(1860年)和胡伊青加(Huizinga)的《中世紀之秋》(1919年)把意大利描繪成精神和創新的成功典範,把北歐指責為衰退的社會典型,以其顯而易見的固執使對兩種文化傳統的討論極端化和偏面化。產生類似持續影響的還有鑒賞家們的著作,例如貝倫森(Berenson)、普斯特(Post)和弗里德蘭德(Friedlander)。他們分別確立了意大利、荷蘭以及西班牙畫家中的杰作,強調區域差別和對繪畫作品及習作者的認知,並以此作為文化發展的關鍵指標。通過甄別涉及“文藝復興”假說的演變,筆者試圖為重新評價這一時期做好準備。

“文藝復興”是一個負載很重的術語,所以從一開始就要予以界定規範。一般認為,“復興”(Renaissance)指的是“受古典模式的影響,始于14世紀意大利並一直延續到15世紀和16世紀的藝術和文學的大規模復蘇”。1該定義顯示了通常持有的預想︰該時期主要涉及的是古典以及由古典所啟發的東西,意大利是歐洲文化的領袖。正如安東尼‧休斯所言︰

要撰寫關于文藝復興的文章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一個既定的西方文化運動的原型,就要看到中世紀的觀點與“人文主義者”世界觀之間的顯著區別,盡管兩者間的過渡好像變得日益模糊。另外,文藝復興總是被描述為主要與佛羅倫薩及其周圍的都市作家和創新型視覺作品藝術家所關聯的一場運動,而且很難自圓其說地使社會變化與文化變化相配。

第一章將概述這一時期得以如此界定的過程。此後的章節將不使用“文藝復興時期”而使用“15世紀”,因為該術語的中立性包容了文化思潮和多元表現形式。本書繞過該標簽並回避“文藝復興時期”的傳統定義,是為了強調15世紀的多面性並探求該時期為什麼絕不像通常認定或假定的那樣,是意大利所獨家主宰的時期。“中世紀”文化的連續或瓦解問題,已經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本書將不予討論。相反,憑借當時證明文件的信息,本書將集中闡釋追尋特定行為模式和視覺流行品的政治和社會動力機制。正如伯克哈特在《意大利文明的復興》中所認可並作為本書的名言警句所雲,文藝復興是一個對學術性和流行想像力的表述。

筆者的論點是,15世紀歐洲人認為勃艮第公爵和發源于其領地的藝術是當時文化的領袖。旅行家、外交官和編年史編者的當年記錄表明,這些公爵被視為尊嚴和經典的象征。這些公爵合法繼承了政治上非其莫屬的貴族頭餃和富足的領地,並且通過一系列外交手段和軍事手段予以擴張。他們啟用了龐大的系列藝術品以向其臣民,盟友和夙敵展示並證明他們多方面的勃勃雄心。公爵們所展示的輝煌和卓越——和平和戰爭時期的華麗衣著、宮殿和慶典的奢侈裝潢以及盛大宴會和豪華的比武大會——足以引發目擊者的羨慕。公爵們的財力遠遠超過當時任何其他統治者=一位感慨萬分的波希米亞外交官匯報說,他們的財富甚至超過威尼斯傳說中的財富。他們的崛起恰好吻合了追逐歐洲霸權地位的其他主要競爭者的衰弱,例如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通過機敏的歐洲內部政治定位和富有創造性的自我提升,勃艮第公爵們成功地與國王們的地位一決高低並鑄就了優越的時尚傳統,其蒸蒸日上的君王氣勢為都鐸家族、西班牙的天主教帝王、眾多意大利君主和海外的其他貴族所鼎力仿效。

勃艮第朝廷眩目張揚的氣勢與意大利公認的理智上的優越形成了巨大反差,胡伊青加所認定的陳腐和空虛的北方騎士型民族精神與伯克哈特所褒揚的南方人文主義啟蒙精神各居一方涇清分明。然而騎士制度在整個歐洲具有政治和軍事組織上舉足輕重的地位。肅穆莊嚴的圖書館中難以計數的騎士傳奇、裝飾歐洲宮殿的掛毯和壁畫的主題內容、許多朝廷——包括意大利朝廷——樂此不疲的比武聯賽,無不說明經典的人文主義在貴族階層中並非惟一的主流意識,也不具備排他優勢。而且,勃艮第公爵和貴族階層接受過古典歷史和文學教育,基本上使用法語,雖然不可能像某些意大利貴族那樣在研讀古代文獻時接受苛刻的語文學訓練,但他們渴望拜讀古典作品並培養繼承傳統的意識。他們的理性思維和智力追求符合流行的規範,他們的朝廷誘發了趨炎附勢,吸引了外國名門望族的後裔子嗣,成為富有創新性和接受貴族教育的一代人的聚集地。

勃艮第公爵和他們那樣光異彩的朝廷展示了一個範例,導致全歐洲上下的競相仿效。他們為標榜思想意識而收集的文物古董得到對手和仿效者的青睞,這多少揭示了15世紀流行一時的價值觀。如今藝術史作為一門學科,集中于繪畫、雕刻和建築這三個學術範疇。而在15世紀,做工 價值連城的黃金飾品、掛毯、盔甲和手稿,更不用說綜合了各種藝術種類的朝廷露天表演的歷史劇,之所以得到人們的喜好,不僅出于其內在的物質價值,還出于其重要的社會和精神意義。使這些長期以來被貶稱為“裝飾的”和“雕蟲小技”的奢華藝術回歸其合法的藝術地位,也是本書所追求的研究主題之一。同代人目睹勃艮第公爵們的這些藝術種類,當然還包括音樂,往往懷著敬畏的心態,而藝術品所昭示的優越感自然令其他當權者趨之若鶩。筆者把勃艮第公爵們所炫耀的美學價值層面指稱為“勃艮第模式”,不單單因為這些藝術品起源于公爵領地——實際上它們也汲取了包括法國的高貴和荷蘭的平民性在內的傳統,而且還因為當時公爵們所使用的這些藝術品從整體上所誘發的共鳴和群體仿效現象。所謂“勃艮第宮廷文化”,筆者指的是與公爵們有關的物品和行為整合,雖然其個別的構成品具有世界主義性質。

的確,歐洲宮廷(以及都市中心)與國際社會密不可分,具有共同關注的外交、經濟和文化事務,統治者們警惕地觀察對手,爭相表現自己的偉大,征集那些最能體現宏偉目標的藝術品。勃艮第宮廷成為炫耀高貴的有力模式,而與其相關的藝術品為其他統治者所啟用,作為自己的權力和成就的視覺隱喻。本書集中探尋分析了英國國王、西班牙國王和意大利眾君主們利用來自勃艮第荷蘭的藝術家和藝術制品的方式,但是該分析可以延伸到歐洲的其他地區,它們同樣通過政治、商業和宗教信仰的渠道與勃艮第朝廷和領地息息相關。

荷蘭藝術的社會性傳播—一那些雄心勃勃、蒸燕日上的都市資產階級也適當地趨炎附勢—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勃艮第領地在地理上位于主要海運和路通商路線的十字路口,經停的貨物、商人和消費者絡繹不絕。許多器血批量生產專供出口,不僅輸出到英格蘭、意大利和西班牙,而且還運送到法國、德國和遠在北方的漢薩聯盟城市,以服務于中產階級顧客的奢望。而且,勃艮第荷蘭輸出的藝術品的威望和暢銷,不僅為酵手工藝人擴大了經濟機會,而且為外國人帶來了贏利機遇。很多人移居此地,或學習其風格和技術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或利用那里穩定如潮的世界各地的用戶。與此同時,無數荷蘭人或臨時來此工作,或永久移居國外,來到低地國家的與之保持密切商業和外交關系的各個城市。他們在當地開辦掛毯工業,引導或參加音樂唱詩班表演,或建立雕塑或石刻工場。最後,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其他地方的工匠弦接受了勃艮第荷蘭的藝術時尚,一來有人渴求此物,二來在整個歐洲大陸上具有經濟上的牟利性。

對15世紀的普遍認知強調人文主義的文物研究、意大利和區域藝術的發展以及繪畫。整個歐洲對于勃艮第藝術的喜好提供了對該時期觀察的許多可供選擇的透鏡之一。本書的目的並非要將荷蘭藝術品的審美優點推崇到高于其他任何地區的地步,而是試圖在對該時期進行跨藝術門類和跨地域研究的過程中,能公正評價藝術家多種多樣的活動、贊助人各種各樣的興趣和需求以及迥然不同的文化之間的多維關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