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綜》,是一部著名的詞選,內容比較豐富,共三十六卷,其中二十六卷系清初詞人朱彝尊編選的,另外十卷系汪森所增補。全書收錄唐、五代、宋、金、元時的詞作二二五三首《卷十一王十朋穴點絳唇》于卷三十一重見,實為二二五二首》,作者六五九人(不包括無名氏》,是舊時規模較大的詞選集。
詞,起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訶」,原先是一種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詩體。詞的起源和發展,與隋、唐以來普遍盛行的燕樂雜曲是分不開的,最初產生于民間,《河傳》、《楊柳枝》
兩調很可能就是隋代的民歌。敦煌曲子詞的資料證明,唐代民間詞的創作已相當興旺,有此一作品風格剛健清新,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思想和生活面貌。民間詞的流行,引起了文人的注意。早在初,盛唐時期,即已有少數詩人開始有意識地模仿民間曲子詞進行創作。到了中唐,文人作詞之風漸盛,劉禹錫、白居易的一些風格清新的詞作,就是在汲取、運用民間詞成就的基礎上寫成的。到晚唐、五代又有了發展,出現詞的專門作家和專集、選集,詞調漸漸增多,形式格律日益成熟,著名的詞人如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煜等都開始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