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教育變革的意義》的第三版。第二版問世後的10年中已經發生了眾多的大事。如果有什麽的話,那就是「意義的假設」已得到深深的確認。正如我們要看到的,認知科學的發展使得「意義」成為建構主義新教育學的基礎。混沌理論或復雜性理論不可避免地促使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即致力於「一致性」對於應對負荷過重的改革議程的要求是至關重要的,而這類要求往往是非線性的和片斷性的。
本書沒有使用什麽行話:人們不能宣稱說意義就是答案,然後就此主題繼續撰寫深澳的論文。本書的主要研究結果都是經過旁征博引的。對於那些希望鑽研變革主題的學生來說,參考文獻部分包括有250條左右的細目,其中有許多是新的。對於那些對研究基礎不感興趣的人來說,可以閱讀各章內容但可忽略參考文獻。簡言之,本書是為教育系統各個層面的專業人員所寫,是為尋求教育變革理論與實踐之文本的教授和大學學生所寫。
邁克爾·富蘭是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學院院長。他被公認為教育改革領域的國際權威。他廣泛參與世界各地多個國家的教育改革項目的培訓、顧問咨詢與評估。他在管理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論被許多國家采用,其學術專著以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其《為什麽而奮斗》三部曲(與Andy
Hargreaves合著)、《變革的力量》三部曲、《教育變革新意義》、《學校領導的道德使命》以及《變革文化中的領導藝術》受到非常廣泛的關注。《變革文化中的領導藝術》獲得2002年美國全國職員發展協會授予的年度最佳專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