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人文生活考》之中出場的騷人墨客性格各異。他們多半才高八斗,命運也大都可悲可笑。龔自珍虛榮地吹噓自己的艷遇,鄭板橋裝腔作勢地謀利,黃仲則恃才而放縱自己的乖戾,柳亞子自視甚高因而伸手索官,袁宏道熱衷奔走於達官貴人的門下,吳梅村終於從前朝遺民到腆顏事敵。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文人的生活、命運似乎和政治權勢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科舉應試,卑躬屈膝地索取名流的推薦信,得到一官半職,便趾高氣揚地顧盼自雄;官場失敗掛冠而去,則寄情山水、憤世嫉俗、妓女倡優、僧道藥酒,或者標榜人格形象,或者覷破了世態炎涼而領悟了人生真諦。在朝如此,在野如此,廟堂或者江湖,舍此便別地他途。
然而,他們的舒運為什麽如此相似?他們與現代知識分子的差別是什麽——他們止步於哪一道歷史門檻之前?本書中,詩人、學者柯平從容走筆,讓十三個著名人物返回生動的歷史脈絡之中,呈現出他們生命之余的輝煌與滄桑。
目錄
李漁/笠翁在南京:一篇過時的新聞
袁枚/隨園食事及其他
金聖嘆/書評家的真面目
鄭板橋/兩個板橋
吳梅村/吳梅村生平事略
龔自珍/龔定庵在一八三九
袁宏道/明朝來信
沈復/《浮生六記》作者自述
余懷/詩人出游
陸心源/潛園傳奇
黃景仁/清朝的李白
張大復/梅花草堂主人
柳亞子/柳亞子的牢騷
袁枚/隨園食事及其他
金聖嘆/書評家的真面目
鄭板橋/兩個板橋
吳梅村/吳梅村生平事略
龔自珍/龔定庵在一八三九
袁宏道/明朝來信
沈復/《浮生六記》作者自述
余懷/詩人出游
陸心源/潛園傳奇
黃景仁/清朝的李白
張大復/梅花草堂主人
柳亞子/柳亞子的牢騷
序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將書稿重新作了重大修訂。記不得已是第幾次了,自十年前偶然寫下這些文字以來,一直陸陸續續在這麽做著,只是力度上以這次為最大而已。考訂史實,查閱資料,糾正了幾十處訛誤,添進不少新掌握的內容與細節,總增刪字數超過了五萬字,其中光圖片部分就費時兩月,找遍全國的圖書館和資料室,以求盡善盡美。另外還對某些篇章進行了二度創作,如《隨園食事及其他》原先不過一萬一千字,現在達到了兩萬余字,篇幅增加將近一半。寫李漁的篇目也遇到同樣情況,當初僅著眼於他在日常生活情趣方面的貢獻,今年春節長假無事,找出李漁全集來讀,發現此人無論在政治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是一把好手,有許多新的感悟和心得。這次因為要出版修訂圖文版,不願就此搪塞過去,只好下了狠心,耗時半月對全文進行改寫。
在《陰陽臉》的後記里我曾寫道:「二十年前初涉文壇,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後來讀了點書,又喜歡標榜大象無形、大音稀聲。至於真正的藝術到底怎麽回事,坦率說,我到現在還是半明半昧。即使有時有些心得,可能一段時間後又會為自己所推翻。」這段話並非過謙之詞,到目前為止,我仍然是這樣認為的。同時,我也絕非如某些論者所猜測的那樣,有著學者身份和專業背景。一生的大多數時間里,我一直閑居在家,扮演著所謂自由撰稿人的角色,把讀閑書、睡懶覺、飲酒、神游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既無明確志向,也談不上什麽勤奮,想寫的時候就寫,不想寫的時候就不寫,散漫成性,自得其樂。有可能,正是緣於這種骨子里的慵懶,加上區域文化與生俱來的影響,使我在與古人進行精神交流時,還不至於完全無話可說。上海的資深書評人米舒博士說我「讀十年閑書,真實地寫出了古代文人的另一種活法」,此語可謂知者之論。
另外,書名的噱頭和市俗化傾向,是眼下坊問的通弊,這是誰也沒有辦法的事情。一方面是千方百計以吸引眼球為己任的出版社和書商,一方面是在圖書面前缺乏主見、不無獵奇心理的讀者,其情景猶如一場永遠沒有最後勝者的博奕。而且,只要雙方互不妥協、互不讓步的話,這場相互問的纏殺看來一時三刻還不會結束。既然如此,本書又怎麽可能例外呢?現在的書名出自本書出版策划人石濤先生的建議,作為《格調》和《香煙》等一系列精品暢銷讀物的策划者,我相信他對市場和讀者的判斷,自然要遠勝我輩。即使個別讀者認為不盡完善,我的建議是:拿起書,翻到里面的任何一頁,靜靜讀上幾分鍾,也許你的遺憾就會很快消失。對這一點,我想自己還是有幾分自信的。
在《陰陽臉》的後記里我曾寫道:「二十年前初涉文壇,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後來讀了點書,又喜歡標榜大象無形、大音稀聲。至於真正的藝術到底怎麽回事,坦率說,我到現在還是半明半昧。即使有時有些心得,可能一段時間後又會為自己所推翻。」這段話並非過謙之詞,到目前為止,我仍然是這樣認為的。同時,我也絕非如某些論者所猜測的那樣,有著學者身份和專業背景。一生的大多數時間里,我一直閑居在家,扮演著所謂自由撰稿人的角色,把讀閑書、睡懶覺、飲酒、神游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既無明確志向,也談不上什麽勤奮,想寫的時候就寫,不想寫的時候就不寫,散漫成性,自得其樂。有可能,正是緣於這種骨子里的慵懶,加上區域文化與生俱來的影響,使我在與古人進行精神交流時,還不至於完全無話可說。上海的資深書評人米舒博士說我「讀十年閑書,真實地寫出了古代文人的另一種活法」,此語可謂知者之論。
另外,書名的噱頭和市俗化傾向,是眼下坊問的通弊,這是誰也沒有辦法的事情。一方面是千方百計以吸引眼球為己任的出版社和書商,一方面是在圖書面前缺乏主見、不無獵奇心理的讀者,其情景猶如一場永遠沒有最後勝者的博奕。而且,只要雙方互不妥協、互不讓步的話,這場相互問的纏殺看來一時三刻還不會結束。既然如此,本書又怎麽可能例外呢?現在的書名出自本書出版策划人石濤先生的建議,作為《格調》和《香煙》等一系列精品暢銷讀物的策划者,我相信他對市場和讀者的判斷,自然要遠勝我輩。即使個別讀者認為不盡完善,我的建議是:拿起書,翻到里面的任何一頁,靜靜讀上幾分鍾,也許你的遺憾就會很快消失。對這一點,我想自己還是有幾分自信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