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作者十一篇論文。這些論文均是作者關于世界文學、總體文學的有代表性的論述,也是對比較文學的許多基本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內容涉及比較文學研究的理論、方法以及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文化觀念。

作者簡介︰

艾田伯(1909-2002),是法國著名學者、東方專家、比較文學泰斗,也是小說家、頗有影響的文學評論家。他曾執教于蒙彼利埃大學和索邦大學,並任巴黎三大比較文學系主任。艾田伯具有百科全書般的淵博學問,精通多種語言,是西方學術界最早倡導打破“歐洲中心論”的學者之一。其各類著作多達六十余部,涉及小說、戲劇、文學評論、翻譯作品等許多領域。代表性學術著作有︰《比較不是理由》、《面向全球的比較理論》、《(真正的)總體文學論文集》、《世界文學新論文集》、《中國之歐洲》等。
 

目錄

序言 艾田伯夫人
比較不是理由:比較文學的危機 羅(�凡 peng)譯
《世界文學新論》序言
關于文學批評
是否應該修正世界文學的概念
為何以及如何培養世界文學研究者
一種小說的起源,還是不同小說的不同起源
法國文學總覽
略談格諾和道家學說
象征主義在國外
一位偉大的詩人:毛澤東
雙重啟示
最有希望的文學
馬古利埃及其《漢語和漢字》
譯後記
 

有人曾經責怪過艾田伯,將來還會有個別人責怪艾田伯。那不僅是因為他的學問博大,而且是因為他的那些旨在讓比較文學從陷入已經過時的做法和主題的泥潭之中再度凸顯的主張及其使用過的方法。難道他的百科全書般的淵博通問,他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不切實際,如同烏托邦一般?

其實,艾田伯從孩提時代起就已暗下決心,希望在智力寺面要遠遠超出他所出生的那個階層的水平。在那個一貧如洗的省份中,猖獗肆虐的各種迷信活動,特別是對社會等級的迷信主宰著一切。由于出身貧寒,在家庭和社會關系中,他被所謂的各種禁忌和偏見所禁錮。在小學、中學,他都是最優秀的學生。後來,他得到獎學金,跨入了位于巴黎于勒姆大街的高等師範學校的門檻。在學校,他有機會與出身名門望族的同學一比高低。他最初的志向是拿下很難得到的哲學教師資格證書。他認為,只有會中文,像研究歐洲哲學一樣地研究中國哲學,那才算得上是研究哲學。在他的老師們看來,這種看法簡直是無稽之談。于是,他改讀獲語法教師資格證書的課程,同時繼續研究中文和中國哲學。

當他剛得到語法教師資格證書,1937年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件,他不得不選擇了別的道路。他曾在芝加哥大學和紐約大學執教,還在墨西哥教學,直至他踏上返回歐洲的路程。其問他在安得列斯群島、北非停留,並在埃及亞歷山大大學教學多年。

回國後,他被任命為蒙彼利埃大學教授,後被任命為索邦大學教授。他致力于比較文學的研究。只是在1968年他被任命為巴黎三大(原名索邦大學)比較文學系主任之後,他在其他大陸積累的經驗、他驚人的工作魄力及其學習其他語言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才有了用武之地。在學校里,他與他的學生、弟子們一道檢驗他的語言知識,並不斷完善其對該學科的設想。這些設想在他所組織的多語種研究中,特別是在關于翻譯的研討會中得以落實。精通稀有(或被認為是稀有)語種的弟子歸附于他,給這些研討會平添了巨大的熱情和活力。

他設計了一種關于“不變量”的理論。其中,不變量所指涉的,正是各種形式的(非洲的、遠東一亞洲的,含日本文學、菲律賓的、馬爾加什的)文學,特別是口頭形式的文學。

他在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比較不是理由》中闡述了他的理論。後又將其理論在《面向全球的比較理論》、《(真正的)總體文學論文集》、《世界文學新論文集》等著作中進行了提煉、升華。

他曾固執己見,寫了一篇不提任何作家名字的有關法國文學的長篇文章。用以證明,如果沒有各大洲不同作家給予法國文學各種養分的話,便無法國文學可言。

他懷著強烈的求知欲學習了一種澳大利亞的土著語言,以便讓人了解澳大利亞土著的文學。他從澳大利亞土著文學中,在變化無窮的生活條件、社會條件、經濟條件,乃至殖民條件中,又發現了一些隱藏著的上述的不變量。

希望在中國即將出版的譯文,能給未來的比較理論帶去一些來自歐洲的富有生命力的東西。

他模仿世上流行的有英文癖的人們之提法,以譏諷的口吻大膽地提出了︰

由比較文學構成的後艾田伯時代。

不過,他本人比其所表現出來的樣子要謙虛得多。他在晚年,經常對我說:“我真的一無所知,”並常常補充道︰“我對自己的語言絕非了如指掌。”

但是,誰也不會像中國人期望的那樣,活到一萬歲。我們應該感謝他在其九十二年的生命旅程中,已經為各國人民的文化與交流,做了許多許多。

如果說他僅給我們留下其文化宏願的一個印記的話,除了他所寫的著作,他所教授的課程之外,那就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下,他在法國完成的創舉,即他主編的《東方名著叢書》。該叢書現在由雅克‧達爾繼任主編。

2003年12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