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從文化研究的視角對中國文藝學學科反思,文化研究與文藝學的關系,當代中國文化研究出現的社會歷史語境、基本特征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分別考察了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批評、後殖民批評以及女性主義批評。此外,本書還選擇了日常生活審美化、“大話文化”等具體的社會文化現象作了深入細致的個案研究。
與作者的其他文化批評著述一樣,本書突出思想史的研究高角一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把當代的文化——文藝思潮作為當代中國思想善的征候,更把作者對于這些思潮的評論與思考作為思想史研究的切入口。作者試圖通過文化研究的方法勾勒一種與精英思想史不同的,體現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特別是日常生活層面的“活”的思想史。在論述中,把當代的文化-文藝思潮作為切入口,突出思想史視角,顯現了批評與思考的深度。
目錄
《文學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總序
導論 文藝學的學科反思與重建
一 文藝學中的本質主義思維方式
二 歷史地理解文學藝術的自主性
三 跨時空拼湊︰文藝學知識的歷史性與民族性的喪失
四 歷史化與地方化︰文藝學知識的重建思路
第一章 試論當代中國的文化批評
一 文化批評出現的語境
二 文化批評與文學批評的關系
三 文化批評與文學的自主性問題
四 文化批評與傳統社會學批評的區別
五 賽伊德的啟示
六 移動的邊界與文學理論的開放性
第二章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研究的三種範式
一 什麼是大眾文化?如何理解大眾文化?
二 批判理論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三 現代化理論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四 “新左派”理論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五 對一些誤解的澄清
六 西方文化研究中階級分析與政治經濟學範式的回歸
第三章 當代中國的後殖民批評
一 中國後殖民批評的發生及其社會文化語境
二 《東方學》沖擊波
三 關于“中華性”問題的論爭
四 關于“國民性”問題的論爭
五 關于張藝謀的電影以及其他幾個文本的批評與爭鳴
六 背景與錯位︰後殖民批評在中國的適用性問題
七 結語︰幾點思考
第四章 關于中國文論的“失語”與“重建”
一 “失語”與“重建”問題的提出
二 從話語學層面到存在論層面
三 對“失語”、“重建”論的一些批評意見
四 幾個核心問題
第五章 當代中國的女性主義批評
一 女性主義批評及其兩種類型
二 女性與主體性
三 女性經驗
四 女性經驗
五 文學立場與文化傾向
第六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消費主義批判
一 西方理論界的相關論述
二 消費方式、權力與身份認同
三 後全權社會的消費主義
四 文化媒介人︰一種新型的知識分子?
五 審美化與文藝學的學科反思
第七章 “大話文藝”與當代中國的犬儒主義思潮
一 經典的消費化與“大話文藝”的興起
……
後記
導論 文藝學的學科反思與重建
一 文藝學中的本質主義思維方式
二 歷史地理解文學藝術的自主性
三 跨時空拼湊︰文藝學知識的歷史性與民族性的喪失
四 歷史化與地方化︰文藝學知識的重建思路
第一章 試論當代中國的文化批評
一 文化批評出現的語境
二 文化批評與文學批評的關系
三 文化批評與文學的自主性問題
四 文化批評與傳統社會學批評的區別
五 賽伊德的啟示
六 移動的邊界與文學理論的開放性
第二章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研究的三種範式
一 什麼是大眾文化?如何理解大眾文化?
二 批判理論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三 現代化理論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四 “新左派”理論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
五 對一些誤解的澄清
六 西方文化研究中階級分析與政治經濟學範式的回歸
第三章 當代中國的後殖民批評
一 中國後殖民批評的發生及其社會文化語境
二 《東方學》沖擊波
三 關于“中華性”問題的論爭
四 關于“國民性”問題的論爭
五 關于張藝謀的電影以及其他幾個文本的批評與爭鳴
六 背景與錯位︰後殖民批評在中國的適用性問題
七 結語︰幾點思考
第四章 關于中國文論的“失語”與“重建”
一 “失語”與“重建”問題的提出
二 從話語學層面到存在論層面
三 對“失語”、“重建”論的一些批評意見
四 幾個核心問題
第五章 當代中國的女性主義批評
一 女性主義批評及其兩種類型
二 女性與主體性
三 女性經驗
四 女性經驗
五 文學立場與文化傾向
第六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消費主義批判
一 西方理論界的相關論述
二 消費方式、權力與身份認同
三 後全權社會的消費主義
四 文化媒介人︰一種新型的知識分子?
五 審美化與文藝學的學科反思
第七章 “大話文藝”與當代中國的犬儒主義思潮
一 經典的消費化與“大話文藝”的興起
……
後記
序
世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著、發展著。我們研究著的專業——文學理論——也是如此。回想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們對“文藝為政治服務”這一“憲法性”口號產生了極大的反感,急于擺脫文藝的“他律”的束縛。我們開始熱衷于文學的審美特性的研究,熱衷于主體性的研究,隨後又開始熱衷于文學語言的研究,“自律”的研究成為時尚。可以說在文學理論這個園地里先後出現了“審美論轉向”、“主體性轉向”和“語言論轉向”。實際上當我們實現這種“轉向”之時或之前,西方的文學理論批評界,則開始了另一種“轉向”,那就是文學研究的“文化”視野的勃興。西方文論向文化視野轉移,有其自身的原因。資本主義越是發展到晚期,自身的社會問題就越多。如種族沖突、階級沖突、性別沖突、東方與西方的沖突、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的沖突、工業化與自然的沖突等等,都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嚴重問題。人們已經對興起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新批評”和五六十年代的結構主義文論感到不滿足,因為他們主張文本絕對“自律”,以隔絕的眼光關注文本自身,就藝術談藝術,就形式談形式,完全脫離社會與現實,使讀者無法從他們的筆下看到時代的面影和現實中的緊迫問題。
閱讀文學的大眾,絕大多數總是關懷現實的。文學大眾對“文本自足”的批評感到厭煩,他們要求有一種切中時弊的批評模式。這樣就有一些理論批評家要超越“新批評”和結構主義,重新重視文學的“他律”性,他們強調文學藝術處于某種文化關系中,強調文學藝術作品不論如何“獨立”,都不可能與社會文化毫無關系。相反,他們認為文學作品中有豐厚的文化意義,文學藝術作品不能不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視野的文學研究逐漸成“氣候”,各種“主義”應運而生︰針對種族身份認同問題,出現了“東方主義”批評;針對性別對立問題,出現了“女權主義”批評;針對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的沖突出現了“後殖民主義”批評;針對文本與歷史的關系問題,出現了“新歷史主義”……這種文化研究發展到極端,甚至提出了文學研究中的“反詩意”的觀點。當西方興起這些浪潮的時候,我們的理論界正在進行“審美”的狂歡、“主體”的狂歡和“語言”的狂歡,直到20世紀末,我們才發現我們又“落伍”了,要求走出“審美城”,呼吁建立中國的“文化研究”,“藝術文化學”或“文化詩學”的要求也被提出來了。
但是我認為,我們今天提出文學的文化研究,並不是在西方的面前“落伍”的問題。文學的文化研究的根源在中國自身的現實。近二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實行,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出現了不少可喜的新變化,故步自封的局面被打破,思想解放沖破了許多原本是封建刻板的條條框框。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也是毋庸諱言的,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推行,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社會文化問題。總起來看,主要是“拜物主義”、“拜金主義”、“商業主義”等。“物”、“金”、“商業”都是好東西,在一定的條件下甚至是我們追求的東西,但是一旦“惟”這些東西為圭臬,為上帝,為神明,那麼物欲、金錢欲、情欲、交換欲等人的生物性欲望就主宰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理想就受到了侵蝕、壓迫和消解,道德水準下降,腐敗現象蔓延。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群眾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文知識分子,對文學藝術中一味宣揚上述種種生物性欲望的作品表示不滿,對于一味玩弄語言形式的作品不滿,對于沒有血性的、沒有愛憎的、沒有鮮明文化價值取向的作品不滿,要求理論批評家不能不關心現實。 同時也不滿過分專注于作品形式的“內部研究”和過分關注于詩情畫意的審美批評,希望文學研究和批評更多地觸及社會現實問題,並回答人的生存境遇問題,例如,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關系問題、都市與鄉村問題、東西部問題、廉政問題、弱勢群體問題、古今問題、中西問題、性別問題、大眾文化問題、文本的價值閱讀問題……不但如此,而且在解讀古代文學與外國文學作品的時候,也要放到原有的歷史文化語境中去把握和分析,揭示其真實的文化蘊涵,以便幫助令人了解古人和外國人是如何來解答他們生活的時代的社會文化問題的。所以,我們今天在文學理論學科中強調文化視角和文化語境,乃是根植于我們自身現實的土壤中,並非完全從外國搬過來的。
……
但是我認為,我們今天提出文學的文化研究,並不是在西方的面前“落伍”的問題。文學的文化研究的根源在中國自身的現實。近二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實行,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出現了不少可喜的新變化,故步自封的局面被打破,思想解放沖破了許多原本是封建刻板的條條框框。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也是毋庸諱言的,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推行,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社會文化問題。總起來看,主要是“拜物主義”、“拜金主義”、“商業主義”等。“物”、“金”、“商業”都是好東西,在一定的條件下甚至是我們追求的東西,但是一旦“惟”這些東西為圭臬,為上帝,為神明,那麼物欲、金錢欲、情欲、交換欲等人的生物性欲望就主宰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理想就受到了侵蝕、壓迫和消解,道德水準下降,腐敗現象蔓延。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群眾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文知識分子,對文學藝術中一味宣揚上述種種生物性欲望的作品表示不滿,對于一味玩弄語言形式的作品不滿,對于沒有血性的、沒有愛憎的、沒有鮮明文化價值取向的作品不滿,要求理論批評家不能不關心現實。 同時也不滿過分專注于作品形式的“內部研究”和過分關注于詩情畫意的審美批評,希望文學研究和批評更多地觸及社會現實問題,並回答人的生存境遇問題,例如,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關系問題、都市與鄉村問題、東西部問題、廉政問題、弱勢群體問題、古今問題、中西問題、性別問題、大眾文化問題、文本的價值閱讀問題……不但如此,而且在解讀古代文學與外國文學作品的時候,也要放到原有的歷史文化語境中去把握和分析,揭示其真實的文化蘊涵,以便幫助令人了解古人和外國人是如何來解答他們生活的時代的社會文化問題的。所以,我們今天在文學理論學科中強調文化視角和文化語境,乃是根植于我們自身現實的土壤中,並非完全從外國搬過來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