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文化藝術史

泰國文化藝術史
定價:156
NT $ 156
  • 作者:段立生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5-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0042860
  • ISBN13:9787100042864
  • 裝訂:367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由中國學者撰寫的有關泰國的文化藝術史。作者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從浩潮的中、英、泰文資料中博采精華,又經過在泰國的實地考察,方動筆編寫。

幾年心血成稿後又幾經推敲,力求全面系統地將泰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介紹給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讀者,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我以為此書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做了前人沒有做過的一件事。

書中的知識含量大,資料翔實,分析透辟,語言生動,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不失為各界人士值得一讀的好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史前文化
第一章 班清文化
第一節 班清遺址的發現
第二節 班清的地下發掘
第三節 班清文化的研究
第四節 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章 班菩的史前壁畫
第一節 班菩史前壁畫的發現
第二節 班菩史前壁畫的族屬
第二編 前素可泰王期的時期
第一章 扶南式的文化藝術
第一節 扶南歷史概述
第二節 扶南時期泰國境內的小國
第三節 服飾、建築、風俗、物產
第四節 婆羅門教的傳入
第五節 扶南時期的出土文物
第二章 墮羅缽底式的文化藝術
第一節 隨羅缽底歷史概述
第二節 孟族建立的國家
第三節 孟人的生活習俗與風物土產
第四節 佛教的傳入
第五節 墮羅缽底文化藝術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章 三佛齊式的文化藝術
第一節 三佛齊的歷史概述
第二節 三佛齊時期泰國境內的小國
第三節 馬來半島居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
第四節 三佛齊文化藝術的形成和發展
第四章 真臘(吉蔑)式的文化藝術
第一節 真臘歷史概述
第二節 泰國境內的真臘石宮遺址
第三節 真臘式文化藝術的形成和發展
第四節 泰國境內現存真臘時代的文物
第三編 素可泰王朝時期
第一章 泰族的起源
第二章 素可泰時期泰國境內的國家
第三章 素可泰時期的文化藝術
第四編 阿瑜陀耶王朝時期
第一章 阿瑜陀耶王朝歷史概述
第二章 阿瑜陀耶時期的華人社會
第三節 阿瑜陀耶王朝時期的文化藝術
第五編 吞武里王朝時期
第一章 吞武里王朝歷史概述
第二章 吞武里時期的文化藝術
第六編 曼谷王朝時期
第一章 曼谷王朝歷史概述
第二章 曼谷王朝初期的文化藝術
第三章 當代泰國概述
參考書目
 

廣州中山大學研究泰國歷史的專家段立生教授的力作《泰國文化藝術史》付梓出版,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據我所知,這是第一部由中國學者撰寫的有關泰國的文化藝術史。作者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從浩瀚的中、英、泰文資料中博采精華,又經過在泰國的實地考察,方動筆編寫。幾年心血成稿後又幾經推敲,力求全面系統地將泰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介紹給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讀者。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我以為此書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做了前人沒有做過的一件事。書中的知識含量大,資料翔實,分析透辟,語言生動,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不失為各界人士值得一讀的好書。

由於工作的關系,我本人曾先後在泰國工作和生活過十余年,今年又再次被派到泰國任職,對泰國文化藝術雖說不上深人研究,但也略有了解。據泰國文物考證,泰國民族擁有數干年的歷史。泰國文化藝術作為東方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很強的包容性。由於位處中南半島的特殊地緣,泰國在歷史演變的漫長歲月中,正處於中國文明和印度文明外延的交匯地域,同時受到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直接影響。今天的人們可以驚奇地發現,泰國民族面對這兩大文化的沖擊和傳播,卻始終表現出一幅大度包容的胸懷,從兩大文明中吸取了養料,最終把這些營養消化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僅將其保存下來,而且不斷加以發展。今天,人們既可以看到已被泰國化了的印度佛教的濃墨重彩,同時也可以領略到已被泰國化了的中國儒教文化的潛移默化。當然,既不是印度文化的照抄照搬,又不是中國文化的簡單移植或嫁接,而是經過泰國人民用自己民族的標准和需要進行再加工、再創造,因而是更富有泰國特色泰國風格的泰國文化藝術。泰國文化藝術在東方文化寶庫中占有獨樹一幟的地位,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也是由於工作或職業的關系,本人對中泰兩國之間的交往和友誼的歷史格外關注。據中國的史料記載,早在公元1-5年,漢朝的使節就曾經到達今天泰國的南部地區。在漫漫兩干多年的歲月里,中泰兩國人民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交往,文化藝術是構成中泰人民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都有一些重要文化藝術交流事件,至今仍被後人傳頌著。

中國宋朝與泰國的素可泰王朝之間互派使節頻繁。宋朝應素可泰王朝的要求曾派遣工匠到其首都素可泰傳授制作瓷器的工藝技術,大大促進了泰國的陶瓷工藝水平,泰國有人稱這種瓷器為「宋加洛」瓷器,其制作工藝迄今在泰國民間繼續發揚。中國元代時期,素可泰王朝享有一代盛名的國王蘭甘亨曾派王子作為特使到元朝大都會見元朝皇帝。明朝時期,著名航海家鄭和曾率船隊沿湄南河而上抵達大城王朝的首都大城訪問。為了紀念鄭和的泰國友好之行,後代華僑、華人修建了「三寶廟」,至今仍為人們參觀憑吊的一個景點。永樂年間在「四夷館」內增設暹羅館,從暹羅貢使中選留教師,為中國培養譯字生,即現代的翻譯人員。編輯了《暹羅館雜字》,既是當時使用的泰語教材,也算得上中國的第一本中泰詞典。清代時期,大城王朝受緬甸人侵,當時旅居泰國的華僑、華人加人華裔鄭信將軍領導的抗人侵隊伍,為驅逐人侵者、光復國土做出了貢獻。鄭信將軍隨後也被擁戴為吞武里王朝的國王。清朝在鴉片戰爭開始之前與繼香武里王朝後的拉瑪王朝的官方關系更趨密切。拉瑪四世工采用中國的度量衡標准作為國家標准。拉瑪五世和六世王還在曼谷和挽巴茵按中國風格修建了宮殿。這些宮殿今天仍保存完好,風采依舊。中國著名小說《三國演義》被譯成泰文,廣泛流傳,其中有的章節還選錄為泰國中小學語文教材。

中泰1975年7月1日建交,開創了中泰兩國人民交往的新時期。26年來,兩國包括文化藝術在內的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中國人民十分敬重的詩麗吉王後殿下於2000年10月代表普密蓬國王陛下對中國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成功訪問。王後陛下在北京和上海分別主持獨具民族風格和現代特征的泰國服裝展示會,令中國觀眾耳目一新。中國人民非常熟悉的詩琳通公主前後已訪問中國13次,走遍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對中國有很系統全面的了解,每次訪問都有專著出版,《踏訪龍的國土》、《平沙萬里行》、《美麗的江南》等書風行泰國。另一位朱拉蓬公主關心研究中國傳統音樂藝術,尤其喜愛古箏。2001年8月邀請中國藝術團到泰舉辦「中泰一家親」慈善義演,公主親自登台演奏《高山流水》、《彩雲追月》等古箏名曲,獲得極大成功。泰國王室為中泰文化交流和中泰人民友誼做出了傑出貢獻,為中泰友好留下了新的光輝篇章。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