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知識與鑒賞

雕塑知識與鑒賞
定價:210
NT $ 210
  • 作者:蕭暉榮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22266257
  • ISBN13:9787122266255
  • 裝訂:87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本書編寫者蕭暉榮提倡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之「文人雕塑」開了雕塑界先河。他在參考中外多種雕塑藝術書籍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審美志趣,按年代先后對中外雕塑歷史和重點的名家名作進行梳理羅列,以資初學者或有興趣者入門了解之用。

本書分為中外雕塑概述、雕塑的創作技法、著名雕塑作品欣賞與雕塑作品的價值、鑒賞和保存四個章節,將引領讀者步入雕塑欣賞之門。

蕭暉榮,中國書畫家、雕塑家。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從事美術創作並發表作品。1982年與黃幻吾、周昌榖聯展於香港大會堂及美國圖書館。作品連續入選六至十二屆全國美展並獲獎。二千年后曾於海內外十多個城市及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堂舉辦四十多次大型個展。

2013年國際小行星命名「蕭暉榮星」,是首位中國畫家獲此殊榮。現為中國文聯全國委員、中國美協理事、香港美協主席、中國藝苑研究學會主席、海外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西泠印社社員、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研究員、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等。
 

目錄

第一章 中外雕塑概述 / 001
 一、雕塑的涵義 / 003
 二、中國雕塑 / 003
 三、外國雕塑 / 014

第二章 雕塑的創作技法 / 023
 一、雕塑的基本創作過程 / 025
 二、雕塑創作的工具 / 027
 三、示例 / 028

第三章 中外著名雕塑家作品欣賞 / 031
 一、中國雕塑欣賞 / 033
 二、外國雕塑欣賞 / 064

第四章 雕塑作品的價值、鑒定和保存 / 083
 一、雕塑作品的價值 / 085
 二、雕塑作品的鑒定 / 086
 三、雕塑作品的保存 / 087
 參考文獻 / 088
 

雕塑藝術起源於原始社會人類朴素的審美觀念,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全人類共同的創造。后來隨着人類社會逐步發展,不同族群的生活水平、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產生了差異,從而導致雕塑創作出現了不同的風格和面貌。而隨着時代不斷進步,即使同一族群同個國家的雕塑風格也在不斷產生新的變化,乃至形成新的流派。

從整個雕塑發展史來看,時代越是往后,雕塑的創作風格便越是脫離最早期的朴素審美觀,其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也越來越為宗教、哲學、時代精神所取代。而要了解雕塑,欣賞雕塑,進入雕塑創作之門,就必須對中外雕塑的歷史以及不同時期的名家名作有所認識。

本書旨在梳理中外雕塑歷史與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引領讀者對雕塑史、重要作品和一般的雕塑創作流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中,中外雕塑史及作品介紹,較為側重中國部分;而外國雕塑的介紹,則側重於歐美雕塑。事實上,中外雕塑歷史上萬年,作品數不勝數,想要巨細無遺地闡述整個雕塑史與代表作品自無可能,即使是要詳述某個國家的雕塑歷史,恐怕也非這本小書所能夠容納,故而只能擇其要者略作簡述。同時為了行文的流暢與布局的完整,筆者也不得不割舍了很多重要的內容,在此先作說明。

中外雕塑,起源同一,發展則異。外國雕塑特別是歐美雕塑,受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影響極為深重,很早就確立了以人物形象為創作主體的藝術理念,其發展的歷史雖也頗多波瀾曲折,也有受制於政治、宗教者,但就總體而言,卻萬變不離其宗。其典型者,如歐洲雕塑創作在中世紀曾長時間屈服於教會的勢力,成為宗教統治的工具,但其創作卻仍然還是以人物形象為主。

「文藝復興」之后,歐洲雕塑隨之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流派紛立,理論叢生,產生了許多對后世影響深遠的作品和理論,但也不乏魚龍混雜的現象,一些所謂的流派和理論便如曇花一現,剎那輝煌之后便湮沒於歷史大潮之中。到了現代,歐美雕塑受社會急劇變化所產生的各種思潮所影響,各種創新理論紛至沓來,頗有令人眼花繚亂之感。

但究其根底,無非是源自藝術家對現實的不滿並轉而借藝術手法以表現。呈現在創作上,則或重新梳理傳統,或顛覆傳統,或別尋源流,或借用科技手段以創新,不一而足。其作品面貌在傳統人體塑造之外,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內容,或注重寫實,或抽象寫意,或誇張扭曲,極大地拓寬了歐美傳統雕塑創作的內涵。不過部分作品也由於過度追求個性特征,且為娛樂因素所「綁架」,脫離了雕塑創作的本義。

與外國雕塑不同,中國傳統雕塑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務於宗教、政治的,其背后則涵映着中國傳統的儒、道、佛思想。先秦時期,中國雕塑以青銅禮器為主,其次是飾件,多用以承載政治、宗教、禮儀等功能。進入秦漢之后,雕塑創作逐漸轉向人物造像,特別是帝王將相的陵寢雕飾多有傑出作品,如秦始皇陵兵馬俑、漢代霍去病墓的石刻,均為其中之佼佼者。迨至南北朝時期,隨着佛教興盛,宗教造像遂逐漸發展成為中國雕塑創作的主流,此后歷朝歷代的摩岩鑿窟造像,亦均為當時的代表之作。

由此一直到了民國時期,隨着西方藝術觀念和藝術教育進入中國,有識之士開始以西方的雕塑理論整理、規范傳統雕塑學說,並以西方的雕塑理念進行創作,中國雕塑也隨之出現了嶄新的局面。新中國成立以后,中華文化藝術逐漸昌盛,各種雕塑創作也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出來。改革開放以來,隨着中國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各種室外雕塑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架上雕塑也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

中外雕塑的分野,主要在於作品所包蘊的哲學思想、時代精神的不同,而不在於創作的形式或史料的多少。但是,后一點卻常常被人拿來詬病中國雕塑,甚者還有人以西方的雕塑理論為正宗,並進而認為中國只有匠人工藝,沒有雕塑。誠然,由於中國古代從事雕刻工作的匠人普遍地位低下,文化水平不高,因而中國傳統雕塑幾乎沒有成系統的創作理論。但若因此便認為中國沒有雕塑,卻不免過於以偏概全。今天我們學習雕塑,創作雕塑,既要學習西方系統的雕塑理論,但也不能遺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豐富遺產,而應該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繼承這一切,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去學習去創作,唯有如此,才不會陷於偏執一端的境地。

中外雕塑浩如煙海,因此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力求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期望此書能對讀者欣賞雕塑起到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本人提倡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和民族精神之「文人雕塑」曾蒙當代雕塑大師潘鶴、曹春生、盛楊等諸位教授贊賞,在本書中略為介紹。但由於准備時間不足,權當拋磚引玉,如有錯漏之處,尚望方家達者見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