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值得注意的是,翻譯研究在引進各種理論的同時,有一種被其吞食、並吞的趨向,翻譯研究的領域看似不斷擴大,但在翻譯從邊緣走向中心的路途中,卻潛伏着又一步步失去自己位置的危險。面對這一危險,我們不能不清醒地保持獨立的翻譯學科意識,從翻譯學建設的高度去系統地探索翻譯理論的問題,而在上海譯文出版社支持下主編的這套《譯學新論叢書》正是向這一方向努力的具體體現。
《譯學新論叢書》有着明確的追求:一是入選的課題力求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和原創性,能為翻譯學科的理論建設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二是研究力求具有系統性,以強烈的問題意識、科學的研究方法、扎實的論證和翔實的資料保證研究的質量;三是研究力求開放性,其開放性要求研究者既要有寬闊的理論視野,又要把握國際翻譯理論研究前沿的進展狀況,特別要在研究中具有探索的精神,力求有所創新。但願在翻譯界同仁的支持下,在各位作者的努力下,我們的追求能進一步步得以實現。
本叢書從翻譯學建設的高度去系統地探索翻譯理論問題。入選的課題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和原創性,研究具有系統性、開放性、創新性。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龐德傳奇而富有悲劇的一生及其主要著作
第二節 中西方龐德研究綜述及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 龐德翻譯的翻譯文藝派理論參照下的意義
第四節 正視龐德/林紓現象、促進翻譯理論研究
第一章 龐德翻譯思想綜述
第一節 龐德的翻譯歷程與主要翻譯作品
第二節 翻譯與創作、原作者與譯者的關系:龐德翻譯實踐的啟示
第三節 龐德的其他翻譯思想主張
第二章 目的論與翻譯改寫理論視域中的龐德翻譯思想
第一節 翻譯目的論的主要理論理據
第二節 龐德翻譯在翻譯目的論參照下的意義向度
第三節 改寫理論的主要理論理據
第四節 改寫理論的啟示:意識形態與詩學因素對龐德翻譯的影響
第三章 龐德翻譯的體論研究
第一節 意義的先設與翻譯的意義本體
第二節 龐德翻譯思想的本體
第三節 龐德語言能量本體對傳統譯論意義本體的顛覆
第四節 龐德對意義的互文式闡發賦予「理解」以新的維度
第五節 龐德的語言能量本體對原作者竭力的廢黜
第四章 龐德翻譯思想的方法論研究
第一節 龐德的翻譯過程與翻譯方法
第二節 龐德意象並置手法的理論理據
第三節 龐德翻譯方法的運作與情感之韻的重奏
第五章 龐德翻譯對美國詩歌的創新
第一節 日日新:龐德的創新詩學
第二節 絕對情感龐德對英語詩歌抒情方式的創新
第三節 絕對節奏與自由詩:龐德對英語詩歌韻律的創新
第四節 現代性的訴求:龐德詩歌翻譯對美國詩歌主題和用詞的創新
第五節 龐德對英語詩歌其他方面的創新
第六章 龐德翻譯中的道家美學
第一節 語言的危機與「立象盡意」
第二節 意象並置與「以物觀物」
第三節 決不說教與「去情去我」
第四節 絕對暗喻與無言詩學
第五節 詩畫交融:龐德詩與中國畫
第七章 龐德翻譯中的儒家思想
第一節 借鑒與吸收:孔子是一劑良藥
第二節 表意文字法:龐德的美學與詩學視角
第三節 「譯者,易也」:龐德對儒家思想的變易與改造
第八章 他山之石:龐德翻譯對中國文化的誤——兼論龐德研究中的東方主義視角
第一節 對龐德研究中東方主義視角的質疑
第二節 龐德翻譯對中國文化的誤讀
第三節 誤讀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與局限
結語
附錄一 《華夏集》中英文對照
附錄二 龐德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節 龐德傳奇而富有悲劇的一生及其主要著作
第二節 中西方龐德研究綜述及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 龐德翻譯的翻譯文藝派理論參照下的意義
第四節 正視龐德/林紓現象、促進翻譯理論研究
第一章 龐德翻譯思想綜述
第一節 龐德的翻譯歷程與主要翻譯作品
第二節 翻譯與創作、原作者與譯者的關系:龐德翻譯實踐的啟示
第三節 龐德的其他翻譯思想主張
第二章 目的論與翻譯改寫理論視域中的龐德翻譯思想
第一節 翻譯目的論的主要理論理據
第二節 龐德翻譯在翻譯目的論參照下的意義向度
第三節 改寫理論的主要理論理據
第四節 改寫理論的啟示:意識形態與詩學因素對龐德翻譯的影響
第三章 龐德翻譯的體論研究
第一節 意義的先設與翻譯的意義本體
第二節 龐德翻譯思想的本體
第三節 龐德語言能量本體對傳統譯論意義本體的顛覆
第四節 龐德對意義的互文式闡發賦予「理解」以新的維度
第五節 龐德的語言能量本體對原作者竭力的廢黜
第四章 龐德翻譯思想的方法論研究
第一節 龐德的翻譯過程與翻譯方法
第二節 龐德意象並置手法的理論理據
第三節 龐德翻譯方法的運作與情感之韻的重奏
第五章 龐德翻譯對美國詩歌的創新
第一節 日日新:龐德的創新詩學
第二節 絕對情感龐德對英語詩歌抒情方式的創新
第三節 絕對節奏與自由詩:龐德對英語詩歌韻律的創新
第四節 現代性的訴求:龐德詩歌翻譯對美國詩歌主題和用詞的創新
第五節 龐德對英語詩歌其他方面的創新
第六章 龐德翻譯中的道家美學
第一節 語言的危機與「立象盡意」
第二節 意象並置與「以物觀物」
第三節 決不說教與「去情去我」
第四節 絕對暗喻與無言詩學
第五節 詩畫交融:龐德詩與中國畫
第七章 龐德翻譯中的儒家思想
第一節 借鑒與吸收:孔子是一劑良藥
第二節 表意文字法:龐德的美學與詩學視角
第三節 「譯者,易也」:龐德對儒家思想的變易與改造
第八章 他山之石:龐德翻譯對中國文化的誤——兼論龐德研究中的東方主義視角
第一節 對龐德研究中東方主義視角的質疑
第二節 龐德翻譯對中國文化的誤讀
第三節 誤讀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與局限
結語
附錄一 《華夏集》中英文對照
附錄二 龐德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序
談翻譯,我們首先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翻譯,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在人類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廣泛地進行着,但在歷史中卻很少得到世人的關注:豐富的翻譯活動,一直被實踐者認為是充滿障礙的工作,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卻很少有學者對其進行深入而系統的研究。這兩個方面情況的長期存在,或者說翻譯領域被歷史學界、被理論界長期忽視的狀況造成的直接影響便是,翻譯一直被當作一種「雕蟲小技」。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語言學家對翻譯問題不予重視,歷史學家對翻譯活動熟視無暑,丟盔棄甲界對翻譯的認識幾乎是零。這在很大程度上使翻譯活動在兩個方面被遮蔽:一是翻譯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作用得不到足夠的承認;二是對翻譯的種種問題得不到科學、系統的研究。尤為耐人尋味的是,對翻譯的這種輕視態度不僅僅來自翻譯界的外部,而且還來自翻譯界的內部。翻譯界內部的這種自我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他學科對翻譯的看法,漸漸地也在有關的學界形成一種偏見:翻譯為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因此,翻譯的作和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對翻譯的理論研究得不到學界的關注和支持。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逐漸開始改變。
長期以來翻譯家本身專注於翻譯實踐,忽視了對翻譯問題的理性思考和系統研究,這不能不說是個歷史的誤會。但是,豐富的實踐與貧乏的理論之間所產生的這道深深的裂痕卻不能完全掩蓋在數千年的翻譯歷史。翻譯活動的特殊性提出了種種問題和困難,而面對這些問題和困難,翻譯家們也不可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因為它們是無法回避的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翻譯家們對翻譯理論思考的忽視,並不說明翻譯就沒有理論研究的必要,也並不意味着翻譯的種種問題因為翻譯家的忽略便不存在。
事實上,在漫長的翻譯歷史中,翻譯家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進行着形式多樣的豐富實踐,雖然對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還沒有以一種清醒的理論意識去加以關注,但他們針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種種手法、策略,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體會,尤其是他們從中悟出的一些道理或原則,是一筆筆非常珍貴的遺產。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彌足珍貴的譯事經驗,由於學界長期以來沒有予以重視與關注,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被歷史所塵封,無法發出其耀眼的光芒。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媽,一批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和清醒理論意識的學者,如前蘇聯的弗道羅夫、英國的卡特福德、加拿大的維納與達爾貝勒內、法國的喬治·穆南等,試圖以語言學為指導,打開翻譯研究的大門,將數千年來一直處在技藝層面的翻譯經驗納入理論的思考、系統的分析與科學的探索范圍。到了70年代,出現了以美國尤金·奈達為代表的一批翻譯理論家,他們不斷拓展翻譯研究領域,將翻譯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翻譯學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長期以來翻譯家本身專注於翻譯實踐,忽視了對翻譯問題的理性思考和系統研究,這不能不說是個歷史的誤會。但是,豐富的實踐與貧乏的理論之間所產生的這道深深的裂痕卻不能完全掩蓋在數千年的翻譯歷史。翻譯活動的特殊性提出了種種問題和困難,而面對這些問題和困難,翻譯家們也不可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因為它們是無法回避的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翻譯家們對翻譯理論思考的忽視,並不說明翻譯就沒有理論研究的必要,也並不意味着翻譯的種種問題因為翻譯家的忽略便不存在。
事實上,在漫長的翻譯歷史中,翻譯家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進行着形式多樣的豐富實踐,雖然對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還沒有以一種清醒的理論意識去加以關注,但他們針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種種手法、策略,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體會,尤其是他們從中悟出的一些道理或原則,是一筆筆非常珍貴的遺產。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彌足珍貴的譯事經驗,由於學界長期以來沒有予以重視與關注,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被歷史所塵封,無法發出其耀眼的光芒。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媽,一批具有強烈的探索精神和清醒理論意識的學者,如前蘇聯的弗道羅夫、英國的卡特福德、加拿大的維納與達爾貝勒內、法國的喬治·穆南等,試圖以語言學為指導,打開翻譯研究的大門,將數千年來一直處在技藝層面的翻譯經驗納入理論的思考、系統的分析與科學的探索范圍。到了70年代,出現了以美國尤金·奈達為代表的一批翻譯理論家,他們不斷拓展翻譯研究領域,將翻譯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翻譯學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