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思

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思
定價:306
NT $ 266
 

內容簡介

遵循社會學學科重建的方針,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密切聯系和結合當前中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實際重大問題,積極以學術研究成果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在過去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我們努力邁出了第一步。現在全國人民都為在21世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而努力,我國的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又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騰飛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上涌現出了大量的新現象需要我們去研究,出現了大量的新問題需要我們去分析,同時因學科一度中斷,有許多社會學研究的基礎工作也需要越來越寬廣,社會學人類學者的責任也將越來越沉重。任重而道遠,只有奮發努力,再接再厲,才能使我們的學科建設適應中國改革發展新形勢的要求,並為推動中國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為了學習和發揚以費孝通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的學術思想和踏踏實實的學風,也為了交流年輕一代學者的學術成果,我們匯集了自我所承擔「八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以來的部分成果,編輯成《社會學人類學論叢》出版,自1996年至2004年共出版40余卷。本叢書將主要包括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密切相關的調查報告、區域發展研究、專題研究成果等等。也主要結合社會學與人類的學科建設,從相關的學術理論、研究方法、重要專題研究等方面介紹社會學與人類學的經典理論和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
 

目錄

致謝
代序
丁序
李序
金序
回顧與展望
「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的緣起與二十年中八屆研討會的召開經過
香港中文大學與兩岸交流
費孝通教授與「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
一 總論
對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性的思考:在第八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上的講話
科學與口號:論「現代化與中國文化」
儒家思想與社會學:社會學本土化一條道路的探索
「去蔽」學習筆記
二 文化與認同
「朝聖」:歷史中的文化翻譯
「至樂無樂」思想與當代經濟學中的理性
轉化中的文化身份:以台灣原住民影片為例
香港人身份的形成與轉變
三 族群概念與族群關系
中國傳統「族群觀」與先秦文獻「族」字使用淺析
從費孝通先生的觀點看中國的人類學族群研究
台灣民眾的文化取向:兼論台灣的族群關系
客家族群的「歷史性」:閩、客民間信仰模式的比較
河湟地區族群互動關系的文化解讀
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四 從鄉村到城市
村落終結的社會邏輯:羊城村的故事
影響我國城鄉流動人口的推力與拉力因素分析
工分制下農戶的經濟行為:對恰亞諾夫假說的驗證與補充
社區治理與權力來源:上海城市基層社區組織關系的分析
社會資本的來源及作用:網絡觀點與調查發現
階級地位對北京居民社會網絡結構的影響
五 社會關系與行為
華人社會中人已、群已關系中的利他人行為
台灣私立大學院校的家族運作與傳承
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親子傳承
中國現代化與青少年越軌行為的探討
隔代無仇:布波文化融和的社會基礎
附錄一
附錄二
 

在我印象里,費老非常注意文化的發展。他早年翻譯過他的英國導師的《文化論》,中年曾和吳文藻、冰心一起翻譯《世界史綱》,晚年「補課」時又認真研讀我國傳統文化經典,倡導同行們討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覺」的大題目。總之,他一生中花了很多心思研究文化問題,發表了不少談話和文章,也出版有專著,可以說是一個在文化研究領域開風氣的傑出學問家、思想家。
費老解放前就加入了民盟,他長期擔任盟內一些部門的領導職務,後來成為民盟中央主席。他對文化研究的重視也帶動了盟內的工作。在「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系列活動的籌划初期,民盟也參與進去,做了點事情。我想,這是我們發揮參政黨作用應該盡的一份責任。中國文化中,蘊涵著全中國人民團結的內在凝聚力。在世界歷史上,中華文明能幾千年不中斷,發展到現在,文化是個核心力量。知識分子比較集中的黨派,應該為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多做事情。當前,大陸和台灣的文化交流、政治交往越來越積極、頻繁,這也是文化同一性的表現。共同的文化是連接兩岸的紐帶。費老晚年推動兩岸三地合作研討「現代化與中國文化」問題,很有深意,現在看得越來越清楚了。我們應該繼承費老關注文化問題的好傳統,好做法,繼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實現費老矚望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那樣一種文化局面做更多的好事、實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