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老子與太一生水

郭店老子與太一生水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邢文/編/譯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7725871
  • ISBN13:9787507725872
  • 裝訂:269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東、西方學者關於郭店戰國楚墓所出竹簡《老子》及其他文獻的的對話,其內容基於1998年5月在美國達慕思大學舉行的一個國際研討會。

這次會議的意圖是邀集二、三十位不同領域的中國與西方學者,一起通讀新近發現的《老子》材料。我們的目標並非是完成一個明確的釋讀、面是想澄清一些爭論的焦點,從而為將來的研究建立一個基礎。

本書所反映的是一種學術的進程,而不是成熟的研究。這是一部「記錄」——一部東、西方大約30位有著不同觀點、背景與學術規范的學者具實對話的記錄。
 

目錄

再版前言
第一版中譯本序
第一版導言
導論 郭店楚墓文獻的性質與年代
第一章 郭店《老子》的整理
第一節 郭店一號楚墓概述
第二節 郭店《老子》整理的幾個問題
第三節 以郭店《老子》簡為例談談古文字的考釋
第二章 郭店《老子》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第一節 古代文獻整理的若干基本原則
第二節 郭店《老子》對文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第三節 論文獻證據的形式處理
第三章 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
第一節 讀郭店《老子》
第二節 郭店《老子》:東西方學者的對話
一 文獻分析
二 抄手
三 句讀與分章
四 與今本《老子》的關系
五 文獻結構
六 主題
七 若干問題的討論
八 哲學傾向
第三節 郭店《老子》甲、乙丙組校箋
第四章 《太一生水》研究
第一節 太一·水·郭店《老子》
第二節 《太一生水》討論:東西方學者的對話
第三節 郭店《太一生水》校箋
第五章 《太一生水》與郭店《老子》
第一節 《太一生水》的若干問題
第二節 《太一生水》與丙組
第三節 「《太一生水》及丙組《老子》」與甲組《老子》
第四節 郭店《老子》與今本《老子》不屬不系
第五節 結語
第六章 《太一生水》與古代學術
第一節 荊門郭店楚簡所見關尹遺說
第二節 《太一生水》的數術解釋
第三節 《太一生水》與《乾鑿度》
第一版跋
 

本書是東、西方學者關於郭店戰國楚墓所出竹簡《老子》及其他文獻的對話,其內容基於1998年5月在美國達慕思大學舉行的一個國際研討會。我很榮幸能有機會與我的同事韓祿伯共同組織這一會議。我也希望我們的敘述能恰當地反映會議的內容、性質與重要性。

中國及其他國家的學者都經常參加許多研討會,有些會議很有意思,有些則不然。但這次會議,至少從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是相當獨特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題目重要而且新鮮。郭店楚墓竹簡中有許多哲學文獻,它們是上個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老子》是世界上翻譯最多、影響最大的文獻之一。就英語而言,對於今本《道德經》的翻譯即在百種以上。也許沒有另一部書像《老子》這樣被翻譯過這麼多次數。所以,對於此書的興趣真正是世界性的。我們的研討會,安排在文物出版社剛剛發表郭店楚墓竹簡的時候。一般來說,在閱讀古代文獻時,我們都可以讀到千百年來的歷代注疏。但這一次我們讀到的是在地下長眠二千余年的「新」文獻,而我們能夠對之提出最初的解讀。第二個原因,就是參加會議的都是最好的學者,而且各有專長。我們的想法是從不同國家的漢學研究傳統的不同的學科領域,請來既有學問又熟悉出土材料的專家一起閱讀這些新材料,從而為將來的研究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我們確實對這些材料逐字逐句地進行了閱讀,討論了每一個難點。盡管研討會的地點是在達慕思、在美國,但參加研討的學者卻來自世界各地。其中,最關鍵的當然是中國的學者。這麼多著名的中國專家願意前來出席會議並積極地參與討論,使我們倍感榮幸。尤其重要的是中國的考古學家,他們可以回答我們關於墓葬及發掘情形的問題。除了中國學者之外,四分之一的學者是美國人,其他的學者則來自加拿大、歐洲各國及日本。我們同時也希望與會學者能代表盡可能多的不同學科與研究方法。因此,諸如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哲學家與文獻學家等,都在邀請之列。在國際會議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與會者來自非常不同的學科領域與國家背景時,他們會發現他們不容易有共同的論題進行學術交流。然而,我們的會議卻有這樣的優勢:我們有非常具體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去閱讀與理解竹簡的每一行、每一字;我們的共同願望是把這些文獻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其性質與意義。

在與會者一起討論具體的問題之前,會議安排發表了幾篇正式的論文藉以提供一些背景知識。這些論文均收入本書。全部的討論均被錄音,幾位年輕的學者一一北京大學的邢文、《文物》雜志社的李縉雲、達慕思大學的魏克彬、輔仁大學的雷敦(龠禾)作了詳細的記錄。會后,魏克彬又根據錄音作了英文的筆記。我們據此完成了本書英文版的討論部分。邢文在此過程中協助我們完成了英文版,並負責中文版的編譯——這就是讀者看見的本書。雷敦(龠禾)綜合了與會者的不同觀點,完成了《老子》與《太一生水》的校箋。然而,他所采用的並非中國的傳統方式,而是《聖經》學者使用的形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中國讀者對此會有興趣。

郭店楚墓竹簡的發表及其第一個學術研討會的召開,距今已有三年了。從那時到現在,世界各地的學者已經完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郭店研究確實正在日漸成為一門公認的分支學科。我相信,我們的第一次研討與對話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希望中國的讀者能夠通過本書分享其中的興奮與靈感。

這一切能夠得以實現,需要感謝許多人士的幫助。這里,我要提到李學勤(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裘錫圭(北京大學)、楊瑾(文物出版社)、李伯謙(北京大學)、汪濤(倫敦大學)與彭浩(荊州博物館),他們在最初階段的共同努力使得這一切能夠得以實現。我特別要感謝彭浩,他承擔了整理竹簡的主要工作,交文物出版社出版;沒有他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所有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2001年6月21日於達慕思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