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本體研究

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本體研究
定價:119
NT $ 104
  • 作者:陸儉明
  •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0049966
  • ISBN13:9787560049960
  • 裝訂:300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之本體研究,按作者現在的認識和體會,應包括以下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服務於漢語教學的漢語語音、詞匯、語法、漢字之研究。第二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學科建設理論研究。第三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教學模式理論研究。第四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各系列教材編寫的理論研究。第五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漢語水平測試及其評估機制的研究。

由於作者過去僅僅是關注對外漢語教學,而真正直接參加對外漢語教學極為有限,所以收在這個集子里的文章,從內容上看僅限於三部分,一部分是就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建設、基礎研究以及漢語走向世界等問題談了些粗淺的看法;再一部分是就對外漢語語法教學、虛詞教學和詞匯教學說了些自己的意見;另一部分是就作者所接觸到的、外國學生希望我們幫他們解決的、在詞匯語法學習中碰到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和描寫。作者這三部分內容的文章,如果對於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特別是對外漢語教學以及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有些參考價值,作者將感到欣慰。但是,作者深知自己畢竟不是工作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第一線的專業人員,對於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畢竟缺乏感性認識和深切的了解,所以所談意見和看法之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還望國內外從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廣大漢語教師多提意見。
 

目錄

自序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之本體研究
增強學科意識,發展對外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是漢語本估研究的試金石
對外漢語教學與漢語本估研究的關系
對外漢語教學需要語言學理論的支撐
——配價分析的實際應用
漢語走向世界與「大華語」概念
對外漢語教學中經常要思考的問題
——為什麽?:是什麽?怎麽樣?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需要關注的語義總是
關於漢語虛詞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中要重視詞匯教學
要重視講解詞語和句法格式的使用環境
漢語教員應有的自尊自重意識
說「年、月、日」
現代漢語時量詞說略
「多」和「少」作定語
表疑問的「多少」和「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以下簡稱「外研社」)為迎接今年7月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漢語大會和作為世界漢語大會系列活動之一的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進一步推動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讓漢語走向世界,決定以系列叢書的形式出版若干本有關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的論文集。外研社漢語部負責同志向我約稿,要我也結集出版一本。盛情難卻,只好從命。不過這也好,我也可以借此機會梳理一下自己有關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一些認識和想法,以求教於大家。

我自1960年畢業留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以來,在朱德熙先生、林燾先生等前輩學者的帶領下,主要擔負現代漢語教學工作,從事現代漢語本體研究,特別是現代漢語語法的本體研究。上個世紀70年代,曾專門對進入中文系學習的,來自越南、朝鮮和非洲的外國留學生講授過現代漢語語法,對於外國學生學習漢語語法所碰到的問題、難點開始有所感悟。1980年8月12日至20日,在北京語言學院(北京語言大學的前身)舉行「中美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學術討論會」,這是首次在中國舉辦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我有幸應邀參加。為了准備與會並能在討論會上發表論文,我第一次整理了我在教留學生時積累的、有關外國學生學習漢語過程中在語法,特別是在虛詞方面所出現的毛病和錯誤,以及他們所提出的種種問題,並又臨時對在校留學生作了一些調查,最後完成了《關於漢語虛詞教學》一文。這是我所寫的第一篇針對對外漢語教學的文章。這篇文章在那次學術討論會上宣讀以後,沒有想到引起了與會者,特別是美國方面的漢語老師,如俄亥俄州立大學黎天睦、斯坦福大學王靖宇、夏威夷大學李英哲、馬里蘭大學李又安、弗吉尼亞大學王及耳和哥倫比亞大學蘇張之丙等教授的極大興趣。大家給了我很多肯定,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1981年夏天我第一次應斯坦福大學東亞系主任王靖宇教授的邀請,前往任教三個月,之後又先後應邀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三個月)、韓國延世大學(半年)、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一個月集中上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半年)、日本姬路獨協大學(一年)任教,除了專門講授現代漢語語法之外,還有一個教學任務就是給中高年級的學生教漢語;與此同時,我參加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舉辦的歷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和其他一些有關漢語教學的國際學術討論會,有機會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的國內外學者和廣大漢語老師進行交流和切磋。這使我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有了更多的體會。我深深感到,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應用,漢語研究也不例外;而對外漢語教學可以說就是漢語本體研究的一塊試金石。就這樣,我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在從事漢語本體研究的同時,逐步關注對外漢語教學,積極參加並支持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學術活動,並就對外漢語教學的有關問題進行一些思考與研究,先後發表了一些粗淺的看法。這次,為應外研社之約,完成編輯論文集的任務,我將先後發表的跟對外漢語教學有點關系的文章理了一下,倒也有30篇之多,最後選定22篇,編成了這個集子,並取名為「作為第。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之本體研究,按我現在的認識和體會,應包括以下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服務於漢語教學的漢語語音、詞匯、語法、漢字之研究。第二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學科建設理論研究。第三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教學模式理論研究。第四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各系列教材編寫的理論研究。第五部分是,根據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需要而開展的漢語水平測試及其評估機制的研究。由於我過去僅僅是關注對外漢語教學,而真正直接參加對外漢語教學極為有限,所以收在這個集子里的文章,從內容上看僅限於三部分,一部分是就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建設、基礎研究以及漢語走向世界等問題談了些粗淺的看法;再一部分是就對外漢語語法教學、虛詞教學和詞匯教學說了些自己的意見;另一部分是就我所接觸到的、外國學生希望我們幫他們解決的、在詞匯語法學習中碰到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和描寫。我這三部分內容的文章,如果對於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特別是對外漢語教學以及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有些參考價值,我將感到欣慰。但是,我深知自己畢竟不是工作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第一線的專業人員,對於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畢竟缺乏感性認識和深切的了解,所以所談意見和看法之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還望國內外從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廣大漢語教師多提意見。

收在論文集里的文章,原先是單篇發表的,某些說法、某些例證免不了會在不同的文章里被引用。這次編輯成集時,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取舍,同時借此機會也補正了原先文章中的一些錯誤。

最後,我要感謝外研社領導和有關負責同志,沒有他們的熱情相約,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我這本論文集不會跟廣大讀者見面。

陸儉明
2005年5月2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