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赫伯特·馬爾庫塞(台譯:馬庫色,1898--1979),法蘭克福學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譽為「新左派哲學家」。本書是其主要著作之一,聲稱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補充」馬克思主義。

西方今天文明已發展到極點,然而文明進步的加速也伴隨著不自由的加劇。集中營、大屠殺、世界大戰和核武器都是現代文明的產物,人對人最有效的統治和摧殘恰恰發生在人類的物質和精神成就高度發達到仿佛能建立一個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時刻。可見,高度文明的昂貴代價是人的不自由和對生命本能、對自我升華了的性欲--愛與的壓抑。所以,反抗現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須消除對人的本性的壓抑,解放愛欲。

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哲學家、美學家、法蘭克福學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譽為「新左派哲學家」。著有《愛欲與文明——對佛洛伊德思想的哲學探究》、《單向度的人》、《理性與革命》、《批判哲學研究》等。
 

目錄

1966年政治序言
第一版序言
1961年標准版序言
導言
第一篇 在現實原則的支配下
第一章 精神分析的暗流
第二章 被壓抑個體的起源(個體發生)
第三章 壓抑性文明的起源(屬系發生)
第四章 文明的辯證法
第五章 哲學的插曲
第二篇 超越現實原則
第六章 現存現實原則的歷史局限
第七章 幻想與烏托邦
第八章 俄耳浦斯和那喀索斯形象
第九章 審美方面性欲轉變為愛欲
第十章 性欲轉變為愛欲
第十一章 俗與死欲
附錄 對新弗洛伊德修正主義的批判
 

把當代哲學中的某個哲學派別與馬克思,特別是早期馬克思的思想相融合,試圖為治療今日發達工業社會的弊病提供藥方,並為未來社會設計宏偉藍圖,可以說是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的重要傾向。在這方面,本書作者,當代美國著名哲學家和社會思想學,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赫伯特·馬爾庫塞就是一個突出人物。

馬爾庫塞生於德國柏林的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1917年曾參加德國社會民主覺左翼,後因對該黨叛變革命、實施暴力的行徑不滿而於1919年退出。隨後便到弗賴堡大學,先後受教於現象學大師胡塞爾和存在主義創始人海德格爾,並在海德格爾指導下,於1922年寫成了博士論文《黑格爾的本體論與歷史性理論的基礎》,獲弗賴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以後,他又從事6年的書籍出版、發行工作。1929年,他重返弗賴堡,進行哲學研究,3年後又因與其老師海德格爾在政治觀點上發生分歧而離開了這個城市。這時,他結識了正在為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網羅人才的新任所長馬克斯·霍克海默爾,並成為該研究所的正式成員。當1933年希特勒執政時,他便亡命瑞士日內瓦,在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預先設在該地的辦事處供職。多次他移居美國,並於1940年起在美國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他曾在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所任職,戰後任東歐組組長。以後他又重返教壇,先後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1951年)、哈佛大學(1954年)、勃蘭第斯大學(1954—1967年)、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1967年起)。在此期間,他並未自囚於書齋,而是積極干預現實,特別是對60年代末在西歐、北美出現的那場既不滿意資本主義社會,又反對十月革命道路的學生造反運動傾注了巨大的熱情。他被公認為這場運動的「精神領袖」、「青年造反之父」、「發達工業社會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甚至被與馬克思、毛澤東相提並論,與這二者並稱為「三M」。1979年7月29日,他在應馬克斯一普朗克研究所之邀赴西德訪問和講學途中,逝世於施塔貝恩克,終年81歲。

馬爾庫塞畢生致力於把某些哲學思潮與馬克思的學說相結合,這種說法是完全符合事實的。然而,他同任何一位大思想家一樣,在其一生漫長的學術生涯中,如果不說其理論觀點,至少其研究重心也發生過一系列的轉折。他先後發表的大量著作就留下了其思想發展的軌跡。在《歷史唯物主義現象概要》(1928年)、《論具體的哲學》(1929年)中,他提出了一種被稱為海德格爾一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把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哲學解釋成為能實現完整的人而解放必然的新現實的激進行動的理論。這可以說是把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的最早嘗試。他發表於柏林《社會》雜志上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的新材料》(1932年),表達了他對當時剛問世的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獨特看法,最早提出了有兩個馬克思,並要求回到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者的青年馬克思去的觀點。他在進入法蘭克福學派以後所著的《哲學與批判理論》(1937年)和《享樂主義》(1938年)中主要認為,哲學的重要功能是對存在的批判。這一論點奠定了法蘭克福學派著名的社會批判理論的基礎。他在《理性與革命》(1941年)中,從黑格爾的哲學立場出發,進一步闡發了這個觀點。他認為否定性,即對現實持批判態度是黑格爾哲學區別於實證哲學的基本精神,並試圖把這種精神貫徹到馬克思的思想中去,或者說試圖揭示馬克思理論中的黑格爾思想根源,從而提出一種黑格爾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進入50年代以後,以《愛欲與文明》為開端所發表的一系列後來被稱為青年造反運動教科書的著作則表明,馬爾庫塞的思想發生了一個新的轉折:用弗洛伊德理論補充馬克思思想,並以此為武器批判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描繪未來文明的藍圖。屬於這方面的著作還有:《蘇聯的馬克思主義》(1958年),批判蘇聯的理論和實踐違背了馬克思的原來設想;《單面人》(1964年),主要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把既有物質需要又有精神需要的雙面的人變成完全受物質欲望支配的單面的人,使具有批判功能的哲學成為與統治階級利益協調一致的單面的思想;《論解放》(1968年),要求由積極的少數人去教育和拯救必然是被動的多數人,以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反革命和起義》(1972年),則是對60年代末青年的造反運動的總結。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