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詞義的研究,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由於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詞義的闡述以解經為主要任務,注釋箋疏大都就文論義,不免以偏概全,自然形不成系統。
語言內部有許多系統,詞義系統是其中之一。分析語言系統,有一種常用的方法,那就是一面把語言單位區分成若干小類,一面把語言結構切分成若干部分,同時找出相互的對應關系。例如語法分析,把詞區別成名、動、形等等,又把句子切分成主、述、賓之類。在此基礎上說明詞類與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又如漢語的音節分析,先把音素區分成元音、輔音,再把音節切分成聲和韻,進一步把韻切分成韻頭、韻腹、韻尾。在此基礎上說明元音、輔音和聲韻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也曾用於分析詞的結構。例如把詞素區分成實素和虛素,再把詞切分成詞根和詞綴,然后說明它們之間的配合關系,詞義系統的分析能不能采取這種方法呢?
英國有個叫克魯士(A.Cruse)的語言學者曾作過嘗試,他把表示上位概念的詞區分出若干表示下位概念的詞,又把表示整體概念的詞切分出若干表示部分概念的詞,然后探求其中的對應關系。他的嘗試並不成功,劉叔新先生在這方面有過精辟的論述。我想要說的是,為什麼詞義系統不能使用傳統的描寫方法?這是因為,第一,詞義的結構單位如何確定,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第二,詞義與詞義的聯系錯綜復雜,不是單單用上位與下位的關系以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可以概括的。
然而克魯士提倡的「詞匯語義學」(Lexical Semantics)的基本思想是可以肯定的。用詞匯語義學的觀點研究詞義,把詞義看成一個系統,用多角度的觀點加以分析,對漢語來說,這是一塊待開墾的荒地。
荒地總得有人開墾,然而從事這一工作必須具備幾個條件。一是長期從事詞義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二是熟悉有關詞匯學的理論和方法,能察其得失。三是能從多角度分析漢語詞義之間的關系,並着手進行系統的描寫。我熟悉的漢語語言學者當中,張志毅教授和他的夫人張慶雲教授是具備這些條件的。
我以為,這一本《詞匯語義學》是漢語詞匯學和語義學園地中新的碩果。
-
英語教育與互動課堂模式研究
$339 -
一輩子夠用的職場英語大全集
$251 -
文化文本分析與應用教程
$324 -
看多媒體互動電影學英文:中高級篇(全兩冊)
$1,039 -
3詞就夠了:不管是對話、寫文章、還是回郵件,再複雜的英文只用3詞就能說清楚!
$235 -
歷史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視野中的日語祈使表達研究
$668 -
亞里士多德在中國
$204 -
班班和莉莉的小王國雙語故事書:精靈農場
$63 -
雅思高分特訓全攻略:閱讀篇
$355 -
文化符號學:大小傳統新視野
$512 -
叔本華的辯論藝術(中德雙語版)
$183 -
亞太跨學科翻譯研究
$360 -
委婉語解讀的社會--認知語用學研究
$312 -
新編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現代漢語(第二版)(數字教材版)
$355 -
語言的誕生
$303 -
雅思9天突破9分--閱讀(學術類)(第二版)
$312 -
符號簡史
$235 -
符號學問題
$720 -
跟美國學生一起學英語(高級版)
$408 -
翻譯之恥:走向差異倫理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