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目的無疑在於供大學們作教科書之用,但也是和主要是為了使法國人理解中國文明在所有領域中都博大精深、瑰麗多彩;同時,也旨在反擊某些錯誤思想。有些人幼稚可笑地認為中國是孤立的並相信所謂中國人之惰性。非常遺憾的是,為了鏟除這些錯誤思想,尚有許多事情要做。
本書的目的在於指出,在數千年的和不停頓的發展中,於其歷史上的每個時代,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法律、技術、經濟和文化生活都互相影響。中國以其幅員和氣候的差異性而獨自形成一個世界。它始終對外開放,同時也不斷地受遠近不同國家的影響:西域、印度、伊朗、伊斯蘭世界、地中海國家、東南亞、美洲和歐洲國家;但它同時也不停地對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或直接或間接地施加最廣泛的影響。若沒有中國,世界就不會成為它今天的這個樣子,歸根結蒂,人類在整個發展中都是互相聯系在一起的。
這部通史性的作品,是法國一代漢學巨擘謝和耐先生的名著,獲1972年聖杜爾獎(法國最高學術獎),為美英等國大學最通行的中國文明教材之一,早已被譯成了除中文之外的幾乎所有主要語種。本書共11章,從遠古一直寫到毛澤東主席去世。它視野開闊、舉重若輕、持論允當、一氣呵成,充分顯示出了大史學家的應有神采。
目錄
中譯本序
導言
中國的地域與居民
漢族人
生活方式和文化
農業發達並占有優勢地區的定居民
草原地區的游牧民
喜馬拉雅群山及其周邊地區的山
華南和東南亞的混合文化
西域綠洲的定居民和商賈的文化
歐亞大陸的交通道路
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模式
中國文明的基本特征
中國的文字
上古時代
第一編 從古代王權到中央集權國家
第一章 上古時代的王權
一 新石器時代之前
夏王朝
二 上古時代的王權
青銅器時代的第一個王朝———殷商
占卜和祭祀
第二章 諸侯國時代
一 上古王權的衰落
周王朝的最初幾個世紀
傳統紀年體系
二 從諸侯國到王國
公元前9~公元前7世紀的貴族社會
貴族制度的衰亡
第三章 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
一 變化的加速
政權的變化
戰爭的變化
經濟發展高潮與技術革新
社會的動盪
二 國家的革命
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
……
軍人帝國時代
自宋至明的官僚帝國
近代中國
當代中國
跋
附錄
譯后記
導言
中國的地域與居民
漢族人
生活方式和文化
農業發達並占有優勢地區的定居民
草原地區的游牧民
喜馬拉雅群山及其周邊地區的山
華南和東南亞的混合文化
西域綠洲的定居民和商賈的文化
歐亞大陸的交通道路
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模式
中國文明的基本特征
中國的文字
上古時代
第一編 從古代王權到中央集權國家
第一章 上古時代的王權
一 新石器時代之前
夏王朝
二 上古時代的王權
青銅器時代的第一個王朝———殷商
占卜和祭祀
第二章 諸侯國時代
一 上古王權的衰落
周王朝的最初幾個世紀
傳統紀年體系
二 從諸侯國到王國
公元前9~公元前7世紀的貴族社會
貴族制度的衰亡
第三章 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
一 變化的加速
政權的變化
戰爭的變化
經濟發展高潮與技術革新
社會的動盪
二 國家的革命
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
……
軍人帝國時代
自宋至明的官僚帝國
近代中國
當代中國
跋
附錄
譯后記
序
我從未曾想到過有朝一日能看到本書被譯作中文並在擁有大量最優秀中國史學家的國家中發行。如果不認為對該譯本的興趣足以說明一名西方人的中國歷史觀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話,那麼我覺得自己根本不應得到如此之殊榮。事實上,它本來恰恰是為西方大眾寫成的。
本書的目的無疑在於供大學生們作教科書之用,但也是和主要是為了使法國人理解中國文明在所有領域中都博大精深、瑰麗多彩;同時,也旨在反擊某些錯誤思想。有些人幼稚可笑地認為中國是孤立的並相信所謂中國人之惰性。非常遺憾的是,為了鏟除這些錯誤思想,尚有許多事情要做。
自從本書的初稿在1964~1972年間寫成之后,又有許多著作出版了,特別是中文、日文和重要西文的著作;同時,又已完成了許多考古新發現。為了注重所有的新知識,則必須將本書徹底改寫,那將是一項巨大工程,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正因為如此,在本書1980和1990年的法文版重版本中,我被迫僅限於糾正某些錯誤和修改我覺得不滿意的某些段落。但啟發本書的基本思想無疑始終都是成立的。本書的目的在於指出,在數千年的和不停頓的發展中,於其歷史上的每個時代,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法律、技術、經濟和文化生活都互相影響。中國以其幅員和氣候的差異性而獨自形成一個世界。它始終對外開放,同時也不斷地受遠近不同國家的影響:西域、印度、伊朗、伊斯蘭世界、地中海國家、東南亞、美洲和歐洲國家;但它同時也不停地對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或直接或問接地施加最為廣泛的影響。若沒有中國,世界就不會成為它今天的這個樣子。歸根結蒂,人類在整個發展中都是互相聯系在一起的。
我非常注重技術史。同時,我認為雖然技術與社會發展是不可分割的,但它們對於改變歷史卻起着決定影響。諸如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器、戰車和文字,公元前1000年就在延伸於從東歐到蒙古之間的全部平原和草原地區的作為坐騎的馬匹,戰國時代的煉鐵、以合理方式套馬車以及腳蹬馬駑等等。從10世紀起便經常性地印刷著作使中國印刷術較歐洲先進了500年,而水稻種植業的進步又促使形成了一個市民發展高潮並使城市人口高度集中……所有這些新事物都同時要伴生根本的變化。
最后,西方論述中國通史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多位合作者的成果。對於作為唯有一位作者的本書來說,這可能是一大長處,大家始終都可以從中發現同一種靈感在啟發着全書。
我如何表達對本書的譯者耿(日升)先生的全部感激心情呢?我永遠無法充分贊揚他的毅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對法語的令人贊嘆的精通及其對於譯文准確的關注心情。他為翻譯此書而必須克服的困難是不勝枚舉的。但本譯著僅僅是他翻譯的有關中國和東亞文明的數目龐大的法文著作之一。
本書的目的無疑在於供大學生們作教科書之用,但也是和主要是為了使法國人理解中國文明在所有領域中都博大精深、瑰麗多彩;同時,也旨在反擊某些錯誤思想。有些人幼稚可笑地認為中國是孤立的並相信所謂中國人之惰性。非常遺憾的是,為了鏟除這些錯誤思想,尚有許多事情要做。
自從本書的初稿在1964~1972年間寫成之后,又有許多著作出版了,特別是中文、日文和重要西文的著作;同時,又已完成了許多考古新發現。為了注重所有的新知識,則必須將本書徹底改寫,那將是一項巨大工程,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正因為如此,在本書1980和1990年的法文版重版本中,我被迫僅限於糾正某些錯誤和修改我覺得不滿意的某些段落。但啟發本書的基本思想無疑始終都是成立的。本書的目的在於指出,在數千年的和不停頓的發展中,於其歷史上的每個時代,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法律、技術、經濟和文化生活都互相影響。中國以其幅員和氣候的差異性而獨自形成一個世界。它始終對外開放,同時也不斷地受遠近不同國家的影響:西域、印度、伊朗、伊斯蘭世界、地中海國家、東南亞、美洲和歐洲國家;但它同時也不停地對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或直接或問接地施加最為廣泛的影響。若沒有中國,世界就不會成為它今天的這個樣子。歸根結蒂,人類在整個發展中都是互相聯系在一起的。
我非常注重技術史。同時,我認為雖然技術與社會發展是不可分割的,但它們對於改變歷史卻起着決定影響。諸如中國文明初期的青銅器、戰車和文字,公元前1000年就在延伸於從東歐到蒙古之間的全部平原和草原地區的作為坐騎的馬匹,戰國時代的煉鐵、以合理方式套馬車以及腳蹬馬駑等等。從10世紀起便經常性地印刷著作使中國印刷術較歐洲先進了500年,而水稻種植業的進步又促使形成了一個市民發展高潮並使城市人口高度集中……所有這些新事物都同時要伴生根本的變化。
最后,西方論述中國通史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多位合作者的成果。對於作為唯有一位作者的本書來說,這可能是一大長處,大家始終都可以從中發現同一種靈感在啟發着全書。
我如何表達對本書的譯者耿(日升)先生的全部感激心情呢?我永遠無法充分贊揚他的毅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對法語的令人贊嘆的精通及其對於譯文准確的關注心情。他為翻譯此書而必須克服的困難是不勝枚舉的。但本譯著僅僅是他翻譯的有關中國和東亞文明的數目龐大的法文著作之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