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人口145萬。主要是愛沙尼亞族(65%)、俄羅斯族(28%)、烏克蘭族、白俄羅斯族等民族。首都塔林。愛沙尼亞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愛沙尼亞民族形成于12一13世紀。13世紀後,曾受德國、瑞典、波蘭、丹麥、沙俄侵略和統治。17世紀中葉被瑞典統治。1917年脫離沙俄獨立,成立臨時政府。1918年2—11月被德國佔領。1920一1940年為愛獨立時期。1940年成立蘇維埃社會宅義加盟共和國,加盟蘇聯。1991年脫離蘇聯,宣布獨立。實行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全國劃分為15個省。位于歐洲波羅的海沿岸,北鄰芬蘭灣;西南瀕里加灣和波羅的海;和俄羅斯、拉脫維亞接壤。面積45
200平方千米。瀕海島嶼眾多,800多個島嶼佔總面積的9%,海岸線3
800千米。大陸地表平坦遼闊,平均海拔不到50米,最高海拔僅318米。河流多短小,派爾努河最長,佩普西湖(楚德湖)為主要湖泊。屬海洋性氣候。2月平均氣溫—6℃,7月平均氣溫17~C,年平均降水650毫米。富藏油頁岩和泥炭,還有磷、琥珀、石灰岩等。森林覆蓋國土的40%。國慶日︰2月24日。國旗︰藍黑白三色旗幟。國徽︰盾徽,繪有三頭伸出紅色舌頭、揚起尾巴的藍色的獅子,還有飾物圖案。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2小時,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貨幣︰愛沙尼亞克朗,簡稱克朗。與我國關系︰
1991年9月11日與我國建交。
拉脫維亞︰人口244萬。主要民族是拉脫維亞(56%)、俄羅斯族(32%)、白俄羅斯族(4%)、烏克蘭族等。拉脫維亞語為官方語言。95%以上的居民懂俄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羅馬天主教。公元前9世紀,就有人在這里居住。公元10世紀起建立了幾個早期公國。12世紀末一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軍侵佔。1583—1710年先後被瑞典、波蘭一立陶宛公國瓜分。1710—1795年,被俄羅斯帝國佔領。拉脫維亞民族形成于17世紀初。1918年曾宣布獨立。1940年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盟蘇聯。1991年獨立,成立拉脫維亞共和國。議會足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全國劃分為77個市,首都里加。位于歐洲波羅的海沿岸,西濱波羅的海,和愛沙尼亞、立陶宛、俄羅斯、白俄羅斯接壤。面積64
600平方千米。境內地形以波狀起伏的平原為主。西部、中部和東南部有丘陵分布。豐要河流是道加瓦河。丘陵間多小湖泊。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中間類型氣候。平均氣溫1月-2一-7℃,6月17℃,年平均降水500—800毫米,全年有1/2的時間為雨雪天氣。主要資源是泥炭、白雲石、石英砂等。森林、草原廣布。國慶日︰11月18日。國旗︰醬紫、白兩色旗幟。國旗是拉脫維亞民族統一的象征。國徽︰盾徽,有太陽、紅獅、銀鷹、五角星、花枝圖案,獅子和鷹是拉脫維亞民族的象征。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2小時,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貨幣︰立特。與我國關系︰1991年9月12日與我國建交。
立陶宛︰人口370萬。主要民族是立陶宛族(82%)、俄羅斯族(8%)、波蘭族(7%)、白俄羅斯族、烏克蘭族等。立陶宛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信奉羅馬天主教,東正教等。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形成于13世紀。1569年與波蘭合並,成立波蘭立陶宛王國。1795—1815年被俄國佔領。1918年曾宣布獨立。1944年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盟蘇聯。1990年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議會制國家。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一院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全國劃分為10個縣。首都維爾紐斯。位于歐洲波羅的海沿岸,西瀕波羅的海;和白俄羅斯、俄羅斯、波蘭為鄰。面積65
300平方千米。境內地勢低平,多為冰川夷平的低平原。西、中部間有丘陵,東部邊緣有低矮的山嶺。最高海拔292米。主要河流內穆納斯河蜿蜒曲折、支流很多。約有3000個湖泊。氣候介于大陸性和海洋性氣候之間,平均氣溫1月-2一-8℃,7月16—18℃,年降雨500—800毫米。泥炭和建築材料為主要資源。森林廣布,覆蓋率為30%。國旗︰黃、綠、紅三色旗幟。國徽︰盾徽。有騎士、駿馬、銀劍、盾牌等圖案。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2小時;
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貨幣︰立特。與我國關系︰1991年9月14日與我國建交。
地圖尺寸︰52cmX38cm 比例︰1︰1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