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英國著名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的名著《歷史研究》已為讀者所熟悉,本書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已出版的《歷史研究》有所不同。它收入了支撐作者論點的大量歷史例證,保留了更多細節。同時,作為第一部插圖本,配合文字說明的各個插圖(共計90幅彩圖,400多幅黑白串文圖)賦予了本書新的內容。圖片不僅增強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傳遞大量文字所無法充分表達的信息。湯因比在本書中將人類史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察,以極其宏大的視角展現了諸多文明的成長、碰撞、融合的歷程,在這一令人著迷的歷史畫卷中,作者以其博大精深的歷史學知識和哲學睿智為讀者帶來了吸收知識和進行思考的快樂。
 

目錄

序言
第一部 歷史形態
第一章 歷史思想的相對性
第二章 歷史研究的領域
第三章 某些術語的定義
第四章 需要對人類事務進行全面研究
第五章 過渡的社會
第六章 文明的比較研究
第七章 希臘模式與中國模式
第八章 猶太模式
第九章 對各個文明的考察
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
第十章 關於各文明起源的性質
第十一章 文明源於種族嗎?
第十二章 文明源於環境嗎?
第十三章 挑戰和應戰
第十四章 卓越出自艱辛
第十五章 艱苦環境的刺激
第十六章 懲罰的刺激
第十七章 流產的文明
第三部 文明的成長
第十八章 成長停滯的一些例子
第十九章 成長的標准
第四部 文明的衰落
第二十章 決定論可信嗎?
第二十一章 模仿的機械性
第二十二章 角色的轉換
第二十三章 雅典和威尼斯:短暫的自我崇拜
第二十四章 東羅馬帝國:對一種短命制度的崇拜
第二十五章 大衛和歌利亞:對一種暫時性技術的崇拜
第二十六章 羅馬教廷:對勝利的陶醉
第五部 文明的解體
第二十七章 社會解體的性質和征象
第二十八章 內部的無產者
第二十九章 外部的無產者
第三十章 靈魂的分裂
第三十一章 解體的挑戰
第六部 大一統國家
第三十二章 大一統國家:目的還是手段?
第三十三章 傳導與和平所帶來的好處
第三十四章 溝通
第三十五章 語文與文字
第三十六章 首都
第三十七章 文官制度
第三十八章 未來是否會有大一統國家?
第七部 大一統教會
第三十九章 毒瘤還是蝶蛹?
第四十章 一種特殊類型的社會
第四十一章 宗教是社會對幻象的回應,還是對實在的回應?
第八部 英雄時代
第四十二章 蠻族的歷史
第四十三章 幻象與事實
第九部 文明在空間中的接觸
第四十四章 同時代文明的相互接觸
第四十五章 現代的西方和俄國
第四十六章 現代的西方和東亞
第四十七章 世界與亞歷山大以後的希臘社會的接觸
第四十八章 同時代文明相互接觸的社會後果
第四十九章 同時代文明相互接觸的心理後果
第十部 文明在時間上的接觸
第五十章 制度法律和哲學的復興
第五一章 語言文學和視覺的復興
第五二章 宗教的復興
第十一部 為什麽研究歷史?
第五十三章 歷史思想的性質
第五十四章 行動中的歷史學家
地圖
大事年表
 

本書內容如書名所示,試圖將人類史當作一個整體來加以考察。這意味我的考察始自人類史的開端,終至當前的1972年,同時也表明本書著眼於全球范圍內的考察。

就時間而言,我們的視野不只局限於規定的范圍之內。在我們的動物祖先演變成人之後的最初50萬年或大約100萬年時間里,我們人類是很原始的,除了一些骨骸和舊石器,沒有遺留下什麽記載的東西。農業、家畜馴養、陶器制作和紡織技術僅有一萬年左右的歷史,而文明存在的時間充其量也不過五千年。我們所了解的大部分人類史其實都處在相對晚近的時代。從地理上對歷史進行全球性考察,較從時間上考察要相對容易一些。但為了持有一種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觀點,我們必須拋棄自己的幻覺,即某個特定的國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屬於我們自身,便把它當成中心並以為它比其他文明要優越。對於這樣的歷史學家來說,他的先輩們的立場,出乎意料地成了全面認識這個世界真實景象的障礙。

為什麽要從整體上研究歷史呢?為什麽要關照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所在地域以外的事物呢?這是因為現實要求我們具有這種較為寬廣的目光。在最近500年時間里,地球的整個表面,包括大氣層,都因為驚人的技術進步而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然而,人類在政治上卻尚未實現聯合,我們彼此之間仍然是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的陌生人。這本來是我們從「消除距離」之前的時代繼承下來的遺產,現在卻使我們陷入了非常危險的境地。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現今世界范圍內的不安,沮喪、緊張和暴力,說明了這種危險。人類無疑正在走向自我毀滅,除非我們能成功地形成天下如一家的狀態。為此,我們必須相互熟識,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歷史,因為人類並非僅僅生存於直接的現在。我們生活在一舉思想的河流當中,我們在不斷地記憶著過去,同時又懷著希望或恐懼的心情展望著未來。

這種對歷史進行全面研究的現實需要,是顯而易見和無可爭辯的。即使我們不是出於自我保存的目的來研究歷史,我們也應受好奇心的驅使而對它表示關注,因為好奇是人性的顯著特點之一。即使我們的生活已經非常繁榮且有著可靠的安全保障,我們仍應對我們置身其間的宇宙感到驚異。何況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社會(無論在何時何地)實現過這兩個理想的目標。

我是積個人經驗認識到這一點的。促使我研究歷史的動力是貫穿我一生的好奇心。從我能汜事的幼年起,我就有了歷史的頭腦。我的母親是一位歷史學家,她對歷史的興趣感染和激勵了我。我也是在曾經當過水手的叔爺的影響下長大的。他曾是一條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一種三桅橫帆的海船)的船長。有關他遠航至印度和中國的故事曾令我激動不已。所以,我開始研究歷史是出於好奇,盡管我是在幻夢中長大成人的,以為我將在一個理性的、秩序井然的、和平的世界中安度自己的一生。直至1914年8月,當我26歲的時候,我才開始意識到要全面研究歷史的真正理由。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喚醒了我去認識現實。也正是這一事件使我察覺到處理浩如煙海的史料的可行方法,而史料則是全面深入地研究歷史所不可缺少的基礎。

1914年我在牛津大學教書,講授古典希臘的歷史。那一年的8月,我的頭腦突然閃動出一個想法,公元前5世紀的史學家修昔底德已經體驗到了現在令我驚詫的東西。他同我一樣,為他所在的世界分崩離析、各邦間展開相互殘殺的大戰所震撼。修昔底德已預見到,他那一代經歷的大戰開啟了他當時所處世界的新紀元,後來的結果證明他是正確的。我現在看到,古典希臘的歷史和現代西方的歷史就經驗而言,彼此之間具有共時性。二者的歷史過程也是平行演進的。我們可以對它們做一番比較研究。不久我還發現,希臘史和西方史乃是同類事物的兩種范例,該類事物還有一系列其他樣板。我當時計算出21種文明,現在拋開一些已滅亡的不算,我則統計出至少有31種文明。對於比較研究來說,20或30個樣本足以說明問題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