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藝術史》是我國著名絲綢史專家趙豐先生的處女作,而《中國絲綢藝術史》則是其修訂版。趙豐先生的這部學術專著,不是從文獻到文獻、在古書堆中原地踏步去尋求絲綢藝術歷史的發展軌跡,而是依據考古發現的古代絲綢文物,運用科學的分析手段與古代文獻相佐證,作出客觀的結論。這自然與趙豐先生扎實的絲綢專業知識結構、科學的求實精神以及艱苦的努力分不開。《絲綢藝術史》以科學的編輯方法,清晰明了地闡述了歷代絲綢品種的特色,再從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的角度,精辟地分析了中國絲綢的科技和人文價值,全書圖文對照,通俗易懂,從而獲得廣大讀者的歡迎。
中國絲綢有七千年的歷史,西方歷史學家譽稱中國為「絲綢之國」。但從19世紀下半葉以後,由於國內政治腐敗,帝國主義乘機侵略壓迫,西方各國「探險家」紛紛從中國西北沿古代絲綢貿易通途經過的地帶,盜掘大量絲綢及其他珍貴文物,先後出版從中國盜走的古代絲綢的圖籍和研究資料,並散布「絲綢之路在中國,絲綢之路的研究在西方」的言論,對中國進行污辱和蔑視。1949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我國老一輩學者如沈從文、朱新予等先生,先後以自己的權威性學術著作,為新中國服飾史文化和絲綢史文化研究開辟了道路,在學術研究領域弘揚了國威;在新中國成長的新一代專家學者,繼承先輩遺志,奮起直追。時至今日,「絲綢之路」的研究已經遍天下,而對「絲綢之路」最深的研究已經在中國。趙豐先生的研究,必將在新中國的和風煦日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目錄
序
導論
·絲綢藝術史的內容
·研究的資料
·考古發現的絲綢文物
·傳世品的收藏
·中國絲綢藝術史的研究狀況
第一章 生產技術
1 絲綢的起源
·絲纖維利用的物證·起源的條件·文化契機·絲綢利用三階段·中國文明的特質之一
2 絲綢發展的歷程
·商周時期:初級階段·輝煌的中國秦漢:古典技術體系·轉折中的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傳統技術體系·近代絲綢工業技術體系
3 桑、蠶、繭
·《蠶織圖》反映的流程·栽桑·蠶種·養蠶·貯繭
4 絲線的形成與加工
·繅絲車·生絲的規格·打綿線·捻絲合線·絨絲與劈絲·金銀線·孔雀羽
5 織機的類型
·多種多樣的原始腰機·雙軸織機·踏板斜織機·踏板立機·踏板卧機·單動式雙綜雙躡機·互動式雙棕雙躡機·從挑花到提花·多綜式提花機·竹編花本式提花機·中亞緯錦織機·束綜提花機·羅機·絨織機
6 染料與染色
·精練·搗練·酶練·石染·草木染料·紅花染·藍染·媒染·色名·色彩的流行
第二章 絲織品種
1 品種分類的依據
·絲織物的命名模式·命名的要素·組織分類·工藝的分類·織物的規格·織款·絲織品種的分類法
2 絹類織物
·絹、帛、增——平紋素織物的通稱·生熟之分·輕紗重綈·重平結構·縐紗為(索殳 hu)·綿(糹由 chou)·名稱上的分類·實物分析的分類
3 平紋地暗花織物
·漢綺唐綾·商式組織與1-2織法·四枚斜紋與2-2織法·隔梭平紋隔梭花·並絲織法·交梭工藝的發展·省綜設計思想·清代的平紋綢
4 斜紋地暗花織物
·綾盛於唐·綾的結構分類·異向綾·同向綾·緞花綾·浮花綾·特殊的綾
5 緞紋地暗花織物
·歷代緞名·從斜紋到緞紋·從緞紋緯錦到暗花緞·暗花緞·素緞
6 絞經暗花織物
·紗與羅的區別·鏈式羅·暗花紗·橫羅和直羅·並無成規·三經絞羅·假紗與假羅
7 單層織物
·工藝上的分類·條格圖案·暈(糹間)的效果·艾得來斯的前身·花式紗的應用·色織綾綺·閃鍛·熟線羅·緙絲的起源和發展·緙絲花卉·元代織御容·緙畫作品·緙絲毛
8 地結類重織物
·單插合和雙插合·經地結的方法·全越、半越和隔·花名織物·地結類織金織物·妝花織物·妝金織物·織金妝花類·烏羽的妙用
9 錦
·雙插合的種類·錦之名·經錦·掛彩錦·絨圈錦和凸紋錦·平紋緯錦·斜紋緯錦·波斯錦、粟特錦和撒搭剌欺·從唐式緯錦到遼式緯錦·絨背錦·納石失·明清織錦·三大名錦·改機和雙層錦·雙面錦
10 起絨織物
·怯綿里·起絨織物的分類·絨類素織物·雙色絨和三色絨·漳緞·彩漳緞·栽絨絲毯
11 手編織物
·組織元的概念·斜編織物·絞編織物·環編織物·古代編織物的命名
第三章 染纈品種
第四章 刺綉品種
第五章 商律周韻
第六章 雲間眾獸
第七章 絲路大轉折
第八章 南北異風
第九章 民俗大觀
第十章 昭名辨等
後記
導論
·絲綢藝術史的內容
·研究的資料
·考古發現的絲綢文物
·傳世品的收藏
·中國絲綢藝術史的研究狀況
第一章 生產技術
1 絲綢的起源
·絲纖維利用的物證·起源的條件·文化契機·絲綢利用三階段·中國文明的特質之一
2 絲綢發展的歷程
·商周時期:初級階段·輝煌的中國秦漢:古典技術體系·轉折中的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傳統技術體系·近代絲綢工業技術體系
3 桑、蠶、繭
·《蠶織圖》反映的流程·栽桑·蠶種·養蠶·貯繭
4 絲線的形成與加工
·繅絲車·生絲的規格·打綿線·捻絲合線·絨絲與劈絲·金銀線·孔雀羽
5 織機的類型
·多種多樣的原始腰機·雙軸織機·踏板斜織機·踏板立機·踏板卧機·單動式雙綜雙躡機·互動式雙棕雙躡機·從挑花到提花·多綜式提花機·竹編花本式提花機·中亞緯錦織機·束綜提花機·羅機·絨織機
6 染料與染色
·精練·搗練·酶練·石染·草木染料·紅花染·藍染·媒染·色名·色彩的流行
第二章 絲織品種
1 品種分類的依據
·絲織物的命名模式·命名的要素·組織分類·工藝的分類·織物的規格·織款·絲織品種的分類法
2 絹類織物
·絹、帛、增——平紋素織物的通稱·生熟之分·輕紗重綈·重平結構·縐紗為(索殳 hu)·綿(糹由 chou)·名稱上的分類·實物分析的分類
3 平紋地暗花織物
·漢綺唐綾·商式組織與1-2織法·四枚斜紋與2-2織法·隔梭平紋隔梭花·並絲織法·交梭工藝的發展·省綜設計思想·清代的平紋綢
4 斜紋地暗花織物
·綾盛於唐·綾的結構分類·異向綾·同向綾·緞花綾·浮花綾·特殊的綾
5 緞紋地暗花織物
·歷代緞名·從斜紋到緞紋·從緞紋緯錦到暗花緞·暗花緞·素緞
6 絞經暗花織物
·紗與羅的區別·鏈式羅·暗花紗·橫羅和直羅·並無成規·三經絞羅·假紗與假羅
7 單層織物
·工藝上的分類·條格圖案·暈(糹間)的效果·艾得來斯的前身·花式紗的應用·色織綾綺·閃鍛·熟線羅·緙絲的起源和發展·緙絲花卉·元代織御容·緙畫作品·緙絲毛
8 地結類重織物
·單插合和雙插合·經地結的方法·全越、半越和隔·花名織物·地結類織金織物·妝花織物·妝金織物·織金妝花類·烏羽的妙用
9 錦
·雙插合的種類·錦之名·經錦·掛彩錦·絨圈錦和凸紋錦·平紋緯錦·斜紋緯錦·波斯錦、粟特錦和撒搭剌欺·從唐式緯錦到遼式緯錦·絨背錦·納石失·明清織錦·三大名錦·改機和雙層錦·雙面錦
10 起絨織物
·怯綿里·起絨織物的分類·絨類素織物·雙色絨和三色絨·漳緞·彩漳緞·栽絨絲毯
11 手編織物
·組織元的概念·斜編織物·絞編織物·環編織物·古代編織物的命名
第三章 染纈品種
第四章 刺綉品種
第五章 商律周韻
第六章 雲間眾獸
第七章 絲路大轉折
第八章 南北異風
第九章 民俗大觀
第十章 昭名辨等
後記
序
《絲綢藝術史》是我國著名絲綢史專家趙豐先生的處女作,而《中國絲綢藝術史》則是其修訂版。趙豐先生的這部學術專著,不是從文獻到文獻、在古書堆中原地踏步去尋求絲綢藝術歷史的發展軌跡,而是依據考古發現的古代絲綢文物,運用科學的分析手段與古代文獻相佐證,作出客硯的結論。這自然與趙豐先生扎實的絲綢專業知識結構、科學的求實精神以及艱吉的努力分不開。《絲綢藝術史》以科學的編輯方法,清晰明了地閽述了歷代絲綢品種的特色,再從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的角度,精辟地分析了中國絲綢的科技和人文價值,全書圖文對照,通俗易憧,從而獲得廣大讀者的歡迎。
中國絲綢有七千年的歷史,西方歷史學家譽稱中國為「絲綢之國」。但從19世紀下半葉以后,由於國內政治腐敗,帝國主義乘機侵略壓迫,西方各國「探險家」紛紛從中國西北沿古代絲綢貿易通途經過的地帶,盜掘大量絲綢及其他珍貴文物,先后出版從中國盜走的古代絲綢的圖籍和研究資料,並散布「絲綢之路在中國,絲綢之路的研究在西方」的言論,對中國進行污辱和蔑視。1949年隨着新中國的誕生,我國老一輩學者如沈從文、朱新予等先生,先后以自己的權威性學術著作,為新中國服飾史文化和絲綢史文化研究開辟了道路,在學術研究領域弘揚了國威;在新中國成長的新一代專家學者,繼承先輩遺志,奮起直追。時至今日,「絲綢之路」的研究已經遍天下,而對「絲綢之路」最深的研究已經在中國。趙豐先生的研究,必將在新中國的和風煦日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黃能馥
2005年於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中國絲綢有七千年的歷史,西方歷史學家譽稱中國為「絲綢之國」。但從19世紀下半葉以后,由於國內政治腐敗,帝國主義乘機侵略壓迫,西方各國「探險家」紛紛從中國西北沿古代絲綢貿易通途經過的地帶,盜掘大量絲綢及其他珍貴文物,先后出版從中國盜走的古代絲綢的圖籍和研究資料,並散布「絲綢之路在中國,絲綢之路的研究在西方」的言論,對中國進行污辱和蔑視。1949年隨着新中國的誕生,我國老一輩學者如沈從文、朱新予等先生,先后以自己的權威性學術著作,為新中國服飾史文化和絲綢史文化研究開辟了道路,在學術研究領域弘揚了國威;在新中國成長的新一代專家學者,繼承先輩遺志,奮起直追。時至今日,「絲綢之路」的研究已經遍天下,而對「絲綢之路」最深的研究已經在中國。趙豐先生的研究,必將在新中國的和風煦日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黃能馥
2005年於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