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包含∶《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全譯》全書約一億字,文白對照,全書采用精紡布豪華精裝,正文六十克特及雙膠紙,八十八卷,十六開本,分裝七箱。
《二十四史》是由清乾隆皇帝欽定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結集,自成書以來,一直作為一部完整的國史出版、流傳、研究。《二十四史》由《史記》開篇到《明史》壓軸,計三千二百五十卷,四千七百二十萬字,系統記述了從中華始祖黃帝[西元前二十六世紀]起至清兵入關、明朝滅亡[1644年],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從西元前104年司馬遷撰著《太史公書》[即《史記》],到1784年《二十四史》集典完成,歷一千八百八十八年,其著期之長、涵蓋之廣、跨度之大、餃接之密、行筆之精、工程之巨,空前絕後。放眼世界列國,如此恢宏巨典,絕無僅有,堪稱人類共同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二十四史》以帝王紀傳為綱,貫穿歷史事件,輔以「表」連接時空、人物,用「志」補以典章制度與天文歷法等內容,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了中國歷史全貌。其中記載的人物,舉凡帝王、貴族、官吏、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經學家、說客、策士、游俠、隱士、商賈、醫者、卜者、俳優等,無所不有;記載的社會生活,則政治、軍事、經濟、法律、科技、外交、文學、藝術、農商、財稅、天文、地理、歷法,乃至道德、宗教、民族、民俗等,無所不包。《二十四史》是諸多學科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歷來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鑒往知來、治國安邦,士族文人修身齊家、為人處世的鏡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