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選收二十世紀西方哲學界各主要流派影響較大的著作。通過有選擇的譯介,旨在增進文化積累,拓展學術視野,豐富研究課題,為了解和研討現代西方哲學提供系統而完整的第一手資料,以利於我國理論界、學術界深化對西方文化的借鑒和批判。

本書是《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叢書中的《科學的形象》。

B·C·范·弗拉森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曾任美國科學哲學協會主席。1980年、《科學的形象》一書出版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1985年美國科學哲學界就此書召開了專門的討論會,並出版了與此書同名的大會發言文集。在本書中、B·C·范·弗拉森站在一個建構經驗論者的角度反思了科學實在論和反實在論的論爭、其內容涉及概率論、量子力學和說明理論等多個領域,較為細致地展現了這一論爭的全景,同時也比較全面地展示了作者溫和的反實在論的立場。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科學實在論的論證
一、科學實在論和建構經驗論
1.對科學實在論的表述
2.對實在論的替代
3.建構性的經驗論
二、理論/觀察的「兩分」
三、最佳說明的推理
四、對說明要求的限制
五、共因原則
六、說明的極限:一場思想實驗
七、魔鬼與終極論證
第三章 拯救現象
一、模型
二、表觀運動和絕對空間
三、牛頓理論的經驗內容
四、理論及其擴展
五、擴展:成功與一定意義上的失敗
六、句法學方法的失敗
七、解釋學的循環
八、經驗描述的極限
九、理論的新圖景
第四章 經驗主義和科學方法論
一、經驗主義的認識論與懷疑論
二、方法論和實驗設計
1.理論的角色
2.測量電子的電荷
3.波依德關於方法論的哲學解釋
4.科學活動的現象學
三、合取異議
四、實用主義的優點和說明
1.其他優點
2.語用學的侵入
3.對說明的探索
第五章 說明的語用學
一、說明的語言
1.真理和語法
2.幾個實例
二、有偏見的歷史
1.亨普爾:信念的基礎
2.薩蒙:統計學上的相關因素
3.理論的總體性質
4.難點:非對稱性及其對立觀點
5.因果性:必要條件
6.因果性:薩蒙的理論
7.因果性的線索
8.有關「為什麽」的問題
9.詳細闡述的線索
三、說明的非對稱性:概述
1.非對稱性與語境:亞里士多德之篩
2.「塔與陰影」
四、說明的模型
1.語境和命題
2.問題
3.有關「為什麽」的問題的理論
4.對答案的評價
5.預設前提與闡述的相關性
五、結論
第六章 概率:科學的新型型
一、一般科學中的統計學
二、經典統計力學
1.對無知的測量
2.客觀概率和認識概率的界定
3.無限性的介入
三、量子力學中的概率
1.與經典案例的不可類比性
2.有條件的量子概率
3.測量的有效集
四、走向對概率的經驗論解釋
1.作為實驗模型的概率空間
2.嚴格頻率解釋
3.傾向和有效序列
4.模態頻率解釋
5.統計理論的經驗適當性
五、模態:哲學的堡壘
1.經驗主義和模態
2.科學的語言
3.沒有形而上學的模態
第七章 溫和的辯論
 

在當代西方科學哲學領域中,反實在論者與科學實在論者一樣,派別林立。在諸多形式的反實在論派別中,范·弗拉森是一個辯證的反實在論者。

范·弗拉森生於1943年,哲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曾任美圍科學哲學協會主席。1980年出版了《科學的形象》一書,該書出版後,在美圈科學哲學界引起了較大反響。1985年,美國科學哲學界曾就此書召開了專門的討論會,討論會上各位哲學家的發言後來以《科學的形象》為題,由丘奇蘭德與胡克主編出版。他的反實在論思想被作為一種較溫和的思想為很多人所接受,大量的科學文獻都曾引用了他的建構經驗論觀點。並且由於他的思想的辯證性,許多實在論哲學家也紛紛改變了自己的理論,作了建構主義的修正。在某種意義上,范·弗拉森的思想是當今西方科學哲學辯證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總體上看,范·弗拉森的科學哲學是一種處在現象主義與激進的反實在論之間的科學哲學。

科學哲學中的實在論,是在科學的目的、科學理論的結構、科學知識的成長等問題上不同於科學實在論觀點的另一種選擇。自從進入現代以來,反實在論的科學哲學始終是一條主線,它伴隨著現象主義、操作主義、實用主義和建構主義,整整貫串著一個世紀。至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勞丹、達米特、范·弗拉森、蘭姆賽、施太格繆勒、法因、泰南特等等,組成了一派聲勢浩大的科學哲學的反實在論思潮。

各種反實在論觀點最初的共同本質都是工具主義。工具主義對實在論的反駁著眼於兩個方面:第一,科學是對世界的客觀合理性的探討,它批判歷史主義對科學的相對主義解釋,贊成合理性是客觀的、規范的觀念。第二,它贊成科學理論不是基於觀察過程的理論實體或結構的真或近似真的描述,科學並非朝著世界是怎麽樣的真實圖畫發展,科學理論只不過是通過使用來證明的工具或手段,而非真理。

在現代反實在論的發展進程中,最早出現的是現象主義。現象主義的反實在論集中於認識論問題,是一種激進的經驗主義的認識論。它認為,我們所具有的知識都是從直接的感覺證據中派生出來的,只有直接可觀察的命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命題,而不可觀察的理論實體則是一種虛構的陳述。作為現象主義的知識論,它包括演繹主義、實證主義或極端經驗論。現象主義的命題是:第一,只有關於實在的可觀察的知識才是在認識論上有意義的、在實踐中可證的;只有可見物及其過程才是真正的存在。第二,理論術語、科學定律是對感覺證據的概括,是我們對觀察進行分類的精神工具,也是儲存、記憶、搜集感覺資料的手段;是表述那些經常發生的現象或性質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一種公式。第三,科學理論的作用不是為了說明觀察的現象,而是對感覺材料的一種經濟性的描述,它描述的是感覺材料的連續性和伴隨性。如果人們采用這樣的方式看待理論,那麽,在現象主義看來,就可以避免原來意義上的形而上學假設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