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了歷史上一些重大瘟疫的概念、形成、病理原因、傳播擴散等。在大量的歷史著作中,疫病僅僅是人類政治、經濟、軍事活動所引發的社會動盪里的寥寥數筆點綴,充其量也不過是此類活動後果的附屬品。以至於讓讀者產生一個錯覺,歷史就應該是這樣——疫病是屬於大夫的事,同人類社會發展本身沒有直接關系。
疫病成為「史學家的漏網之魚」,帶來的一個最直接後
果就是,人們在處理疫病問題時無法從以往歷史中尋求到真
正有價值的借鑒。其次,當人們在歷史經驗基礎上就涉及當
代社會自身發展一類重大問題進行決策時,往往會疏忽無時
不在的疫病有可能起到的作用廠以及與之因果相關的一系列其他重要因素,諸如自然環境、自然生態、社會環境、社會生態、經濟發展與環境、社區發展與環境、人的行為與環境等有可能起的作用。以史為鑒,可知興衰。倘若疫病這樣一個小到社會細胞——家庭和分子——單個人,大到社會整體——民族或國家都無法回避的一個危及根本生存的問題,在歷史中都無以為鑒,那如何談得起完全意義上的知興衰呢?顯而易見,面對今天如此巨大的人口壓力所引發的一系列發展領域里的命題,都會涉及以史為鑒。為此,亡羊補牢,在現代意義上重新發掘、審視、剖析並且多角度、全視野、跨領域地探討歷史上的疫病問題,已成當務之急的必行之勢。
基於上述背景和認知,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通過對世界重大瘟疫的歷史進行研究,成就此書,祈盼能為讀者展現一份全面、科學、權威的世界瘟疫史。
目錄
第一編 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第一章 距今2400年前的一場魂飛魄散
第二章 與文明相伴同行卻被文明排斥
第三章 不死的恐怖和恐怖的不死
第四章 滅絕了的滅絕者
第五章 為「利必多」和「賽克斯」而腐去
第六章 嘴的代價
第七章 全是「交通」惹得禍?
第八章 嘴的又一個代價
第九章 兒童夢魘
第十章 致命黑色:死神也見拙
第二編 煉獄里的生死較量
第十一章 隔離從這里開始
第十二章 學會拒絕「賽克斯」
第十三章 遠離「瑪麗」
第十四章 抗擊「不死菌」
第十五章 同蚊蟲爭奪生命
第十六章 孺子牛與瘟疫根除
第十七章 為了無數兒童的未來
第十九章 讓黑色瘟神低頭
第三編 在作用社會中改變歷史
第二十章 瘟疫磕絆歷史
第二十一章 驚蔌讓社會彼此遠離
第二十二章 享樂中的扭曲、破壞、崩潰
第二十三章 白衣天使由這里降臨
第二十四章 自我恐嚇的代價
第二十五章 文明的劣跡改寫歷史
第二十六章 蚊蟲因世界而改變、世界因蚊蟲而改變
第二十七章 關注水就是關注生命
第二十八章 文明在死亡的規則中涅磐重生
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 距今2400年前的一場魂飛魄散
第二章 與文明相伴同行卻被文明排斥
第三章 不死的恐怖和恐怖的不死
第四章 滅絕了的滅絕者
第五章 為「利必多」和「賽克斯」而腐去
第六章 嘴的代價
第七章 全是「交通」惹得禍?
第八章 嘴的又一個代價
第九章 兒童夢魘
第十章 致命黑色:死神也見拙
第二編 煉獄里的生死較量
第十一章 隔離從這里開始
第十二章 學會拒絕「賽克斯」
第十三章 遠離「瑪麗」
第十四章 抗擊「不死菌」
第十五章 同蚊蟲爭奪生命
第十六章 孺子牛與瘟疫根除
第十七章 為了無數兒童的未來
第十九章 讓黑色瘟神低頭
第三編 在作用社會中改變歷史
第二十章 瘟疫磕絆歷史
第二十一章 驚蔌讓社會彼此遠離
第二十二章 享樂中的扭曲、破壞、崩潰
第二十三章 白衣天使由這里降臨
第二十四章 自我恐嚇的代價
第二十五章 文明的劣跡改寫歷史
第二十六章 蚊蟲因世界而改變、世界因蚊蟲而改變
第二十七章 關注水就是關注生命
第二十八章 文明在死亡的規則中涅磐重生
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序
如果通過計算機上網,在煙波無垠的信息海洋——互聯網上用Google搜索一下2004年年初大眾傳媒報道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疫病詞匯「禽流感」信息,我們會吃驚地發現,反饋回來的中文網頁檢索結果多達647000余項;倘若再對2003年度傳媒報道使用頻率最高的疫病詞匯「非典」進行搜索,反饋回來的中文網頁數量更是令人吃驚,竟然多達2330000余項。111互聯網在中國起步的時間很短,1996年試運行,1997年才全面提供給公眾使用,而1999年的時候人們還在為網上中文信息資源匱乏而嘆息。及至此時,僅上述兩個信息點,竟能引發出如此龐大的中文網頁信息資源群體,這足以說明中國的社會公眾對最近流行於世界的這兩種重大疫病所給予的高度關注。
其實,自古以采中國就有關注疫病的傳統,為此才會有《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溫熱論》、《解圍元藪》、《瘋門全書》、《霉瘡秘錄》等一批醫典流傳至今。然而盡管如此,今天的人們還是有必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從人類發展的角度重新審視古往今來全人類所經歷的疫病。通過對一些重大疫病發生、蔓延或演變的過程,人類抵御疫病災害的經歷,疫病和抗疫這一對矛盾相互作用,對社會進程及歷史發展的各種影響的了解,來加深對善待自然、愛護環境、尊重生態、協調社會的重要性的認識。因為只有這樣,人類相互之間才有可能在真正實現珍惜生命前提下的共同生存和發展。
曾幾何時,如中國《資治通鑒》般,世界歷史上所發生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在不斷地被歷代史學家們去總結,作為一面鏡子提供·給後人加以借鑒。然而如同一些人所指出的,被如此關注的歷史事件,絕大多數屬於政治、經濟、軍事類的事件,其次是科學技術類事件,再次是文學藝術類事件,而對於自人類出現起便無時無處不伴隨其左右、與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疫病事件,則不用說認真地深入分析
總結,哪怕是詳盡些的完整呈現都極罕見。在大量的歷史著作中,疫病僅僅是人類政治、經濟、軍事活動所引發的社會動盪里的寥寥數筆點綴,充其量也不過是此類活動後果的附屬品。這種一筆帶過的現象在歷史教科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甚至極端化為「歷史佐料』』或曰「歷史添加劑」:撰寫者為了強化某一歷史事件給社會帶來的災難性影響,每每會信手拈來疫病這個調味瓶給行文走筆撒上一點「疫病」辭
藻,對「What」、「How」和「Why」即什麽疫病、怎樣發生、為何發生都不做由表及里的呈現和剖析,以至於讓讀者產生一個錯覺,歷史就應該是這樣——疫病是屬於大夫的事,同人類社會發展本身沒有直接關系。境等有可能起的作用。以史為鑒,可知興衰。倘若疫病這樣一個小到社會細胞——家庭和分子——單個人,大到社會整體——民族或國家都無法回避的危及根本生存的問題;在歷史中都無以為鑒,那如何談得起完全意義上的知興衰呢?顯而易見,面對今天如此巨大的人口壓力所引發的一系列發展領域里的命題,都會涉及以史為度、全視野、跨領域地探討歷史上的疫病問題,已成當務之急的必行之勢。
基於上述背景和認知,我們於2003年「非典」之後決定對世界重大瘟疫的歷史進行研究,並以現有學識在一年時間里稍顯倉促地成就此書,祈盼能為國內世界史學界開展疫病領域綜合研究盡綿薄之力,拋此陋磚以引國內史學同仁之灼見真識。
本書是王旭東主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委托交辦課題《來自歷史的疫病報告:瘟疫、應對措施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之最終成果,依據世界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些重要疫病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疫病的源起、流行或蔓延,人類社會的抗步分析。考慮到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即影響歷史的重要疾病發生和發展在時間上往往貫穿古今,空間上往往跨國跨洲,故而在專題研究和全書撰寫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計算機提供的電子寫作平台無須謄抄即可疊加修訂和標注的修改優勢,互聯網提供的在線溝通即時反饋信息的傳遞優勢,采取了整體層面上的密切合作方式,而不是依靠傳統做法將全書切割成塊然後分頭撰寫。因此,本書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合著,這、樣的合作方式,令我們得以將討論、研究和寫作三個環節有機高效地結合在一起,對探化本課題的研究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
其實,自古以采中國就有關注疫病的傳統,為此才會有《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溫熱論》、《解圍元藪》、《瘋門全書》、《霉瘡秘錄》等一批醫典流傳至今。然而盡管如此,今天的人們還是有必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從人類發展的角度重新審視古往今來全人類所經歷的疫病。通過對一些重大疫病發生、蔓延或演變的過程,人類抵御疫病災害的經歷,疫病和抗疫這一對矛盾相互作用,對社會進程及歷史發展的各種影響的了解,來加深對善待自然、愛護環境、尊重生態、協調社會的重要性的認識。因為只有這樣,人類相互之間才有可能在真正實現珍惜生命前提下的共同生存和發展。
曾幾何時,如中國《資治通鑒》般,世界歷史上所發生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在不斷地被歷代史學家們去總結,作為一面鏡子提供·給後人加以借鑒。然而如同一些人所指出的,被如此關注的歷史事件,絕大多數屬於政治、經濟、軍事類的事件,其次是科學技術類事件,再次是文學藝術類事件,而對於自人類出現起便無時無處不伴隨其左右、與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疫病事件,則不用說認真地深入分析
總結,哪怕是詳盡些的完整呈現都極罕見。在大量的歷史著作中,疫病僅僅是人類政治、經濟、軍事活動所引發的社會動盪里的寥寥數筆點綴,充其量也不過是此類活動後果的附屬品。這種一筆帶過的現象在歷史教科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甚至極端化為「歷史佐料』』或曰「歷史添加劑」:撰寫者為了強化某一歷史事件給社會帶來的災難性影響,每每會信手拈來疫病這個調味瓶給行文走筆撒上一點「疫病」辭
藻,對「What」、「How」和「Why」即什麽疫病、怎樣發生、為何發生都不做由表及里的呈現和剖析,以至於讓讀者產生一個錯覺,歷史就應該是這樣——疫病是屬於大夫的事,同人類社會發展本身沒有直接關系。境等有可能起的作用。以史為鑒,可知興衰。倘若疫病這樣一個小到社會細胞——家庭和分子——單個人,大到社會整體——民族或國家都無法回避的危及根本生存的問題;在歷史中都無以為鑒,那如何談得起完全意義上的知興衰呢?顯而易見,面對今天如此巨大的人口壓力所引發的一系列發展領域里的命題,都會涉及以史為度、全視野、跨領域地探討歷史上的疫病問題,已成當務之急的必行之勢。
基於上述背景和認知,我們於2003年「非典」之後決定對世界重大瘟疫的歷史進行研究,並以現有學識在一年時間里稍顯倉促地成就此書,祈盼能為國內世界史學界開展疫病領域綜合研究盡綿薄之力,拋此陋磚以引國內史學同仁之灼見真識。
本書是王旭東主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委托交辦課題《來自歷史的疫病報告:瘟疫、應對措施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之最終成果,依據世界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些重要疫病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疫病的源起、流行或蔓延,人類社會的抗步分析。考慮到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即影響歷史的重要疾病發生和發展在時間上往往貫穿古今,空間上往往跨國跨洲,故而在專題研究和全書撰寫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計算機提供的電子寫作平台無須謄抄即可疊加修訂和標注的修改優勢,互聯網提供的在線溝通即時反饋信息的傳遞優勢,采取了整體層面上的密切合作方式,而不是依靠傳統做法將全書切割成塊然後分頭撰寫。因此,本書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合著,這、樣的合作方式,令我們得以將討論、研究和寫作三個環節有機高效地結合在一起,對探化本課題的研究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