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資產:在信息經濟中贏得競爭優勢

知識資產:在信息經濟中贏得競爭優勢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在信息經濟時代,對知識資產的有效管理已成為組織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在這部極富創新意義的著作中,作者提供了一個簡約有力的概念性分析框架——信息空間,用以考察實物資產與知識資產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幫助讀者了解知識在組織中和組織間的流動,以及通過編碼、抽象和擴散而發揮的作用,進而指出,在組織戰略層次上對知識資產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意義。

這是一部極富創新意義的著作。馬克斯·H·博伊索特提供了一個簡約有力的概念性框架——信息空間,用以考察實物資產與知識資產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並且指出,在信息經濟時代,對知識資產的有效管理是組織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博伊索特提出的知識流視角,對於理解21世紀管理的含義,是一項重要貢獻。
 

目錄

中文版自序
英文版序言
英文版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從實物資產到知識資產
第二節 知識資產與環境挑戰
第三節 知識、信息與數據
第四節 不同種類的知識資產
第五節 技術復雜性與熵
第六節 本書的內容安排
第二章 信息視角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新經濟
第三節 演化的生產函數
第四節 關於信息的一些經濟問題
第五節 信息與環境挑戰
第六節 減小熵與降低復雜性
第七節 復雜性的降低與知識的清晰表達
第三章 信息空間 (I-空間)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編碼
第三節 抽象
第四節 擴散
第五節 信息空間或I-空間
第六節 I-空間中的社會學習循環
第七節 運用I-空間的表示知識資產
第八節 可從I-空間中導出的一些命題
第四章 價值悖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經濟學上的一些價值概念
第三節 信息產品的價值
第四節 新古典的價值概念
第五節 I-空間中的價值概念
第六節 價值悖論
第七節 價值悖論的一些含義
第五章 新古典型學習取向與熊彼特型學習取向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利用技術資產:蓄積還是分享?
第三節 新古典型或N型學習
第四節 熊彼特型或S型學習
第五節 技術系統
第六節 與產業發展的關聯
第七節 當前的一些產業發展趁勢
第六章 作為知識資產的文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知識資產的社會維度
第三節 作為文化表達方式的技術
第四節 I-空間中的文化與制度
第五節 文化與企業的范圍
第六節 文化吸引子
第七節 技術、文化與組織學習
第七章 社會學習周期中的產品、技術和組織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知識資產的特技載體
第三節 技術性知識資產的構建
第四節 知識流動應該加以整合嗎?
第五節 從學習戰略抉擇中獲益
第六節 理解社會學習周期
第七節 結論
第八章 能力與意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什麽是核心能力?
第三節 核心能力的源泉
第四節 在I-空間中標定核心能力
第五節 核心能力的進化
第六節 保持核心能力
第七節 作為復雜的自適應系統的核心能力
第九章 信息技術及其影響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在演化的生產函數中的信息技術
第三節 信息技術對I-空間中信息技術的制度影響
第四節 在I-空間中信息技術的制度影響
第五節 證據與含義
第六節 信息技術對於知識資產創造的含義
第七節 對組織過程的啟示
第十章 對I-空間的應用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程序
第三節 考陶爾茲公司(Courtaulds)的纖維業務
第四節 英國石油集團公司勘探部(BP EXPLORATION, BPX)
第五節 比較
第六節 I-空間的其他應用
第七節 結論
第十一章 要回顧與結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能量經濟的相對衰落
第三節 信息經濟的形成
第四節 信息經濟自相矛盾的性質
第五節 傳統管理:追求減小不確定性
第六節 新型管理:不確定性的吸收
第七節 管理知識資產作為一種社會學習過程
第八節 關於信息的政治經濟學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譯後記
 

《知識資產——在信息經濟中贏得競爭優勢》一書中文版的面世,對我來說是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大事。寫進本書中的許多想法,是我在中國工作的那幾年里發展成形的。在1984年至1989年期間,我擔任設在北京的中國—歐洲共同體管理項目(CEMP,China-EF~ManagementProgram)的主任和教務長,CEMP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設的第一個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在後來的歲月里,這個項目發展成為設在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T.1BS,China-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Sch001)o 這些想法大多數並不只是在閑暇時刻沉思默想的產物,還受到我每天與中國的企業管理者發生的相互作用過程的錘煉。中國的那些企業管理者們非常努力地試圖弄清楚在他們身邊發生著的迅速的社會、經濟和制度變化。這些變化是什麽呢? 如果你僅僅是關注中國以及它在試圖達到什麽目標的話,那麽你就會認為,這些變化事關中國的工業基礎實現現代化的問題。然而,如果你抬起頭來,拓寬自己的視野,著眼於在廣闊的世界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那麽你就會得出結論,這些變化事關如何從工業化經濟向信息經濟轉型的問題。
在本書中明確闡述的一些思想反映了我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考。它們幫助我理解了任何一個到中國去的外國人都會感到困惑的經驗。例如,為什麽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按照我們西方的方式,使盈利能力的概念內在化會遇到這樣的困難? 在純粹形式的層次上,這些管理者可以和任何一個西方人一樣稱職地談論利潤。但是,似乎存在著某些隱藏的障礙,有些是制度上的,有些是文化上的,妨礙著他們以具有適應性
的方式來運用利潤概念。為什麽中國就知識產權的概念達成協議會感到困難重重呢? 是否「知識」 (hltellectual)和「產權」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並不總是像我們在西方所以為的那樣順理成章呢? 最後,為什麽如此之多的技術轉讓項目,當雙方顯然都具備使之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技術和管理能力時,卻是灑淚收場? 就知識在具有不同的文化和制度背景的群體之間進行轉讓的方式來說,我們是不是遺漏了必不可少的什麽東西呢?
讀者也許會納悶,上述這些變化與現代信息經濟所要求的那種社會和經濟轉型有什麽關系呢? 答案是:大有關系。當我寫這篇序言時,IBM公司正處在要把它的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lenovo公司的過程之中,這筆買賣的價格是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Lenovo公司股份.Lenovo是一家原來叫做聯想(Legend)的具有20年歷史的公司。這筆交易的結果是,LenoVo公司成為了世界第三大個人電腦制造商,對於正在實現現代化的中國來說,這是引以自傲的一件事,而且也有希望成為獲得利潤的源泉。但是,個人電腦如今是一個低盈利的工業行業,而IBM公司想要躋身高盈利的信息行業之中。 和19世紀中葉的英國有點類似,中國正在成為制造業的世界工廠,但它是在和英國一個半世紀之前所面臨的情況截然不同的環境下這樣去做的。這個國家通過收購西方國家正在放棄的工業,取得自己的工廠地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優勢主要是以成本為基礎,而當基於成本的優勢是建立在低工資的基礎之上時,這種優勢會自行消退:隨著一個國家逐漸走出貧困,工資水平會上升,而其他國家因此就會進入低成本生產者的候選之列。為了維持其優勢,低成本的生產者必須通過獲得可以帶來規模效益和差異化產品的技術訣竅,迅速地提升其技術梯度。
然而,在新興的信息經濟中,技術梯度正在變得空前陡峭,所以,和許多西方國家形成了對比,中國同時遭遇到了兩大挑戰:一是使其工業基礎實現現代化;二是從工業化經濟向信息經濟發展。如同走在它前面的許多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在內,中國是我們所說的一個「後發者」。當它進行現代化建設時,它不必遵循「早先的」開發者曾采用過的工業化路徑:它有機會跨越幾代技術走到前面去。「後發」 (btedeVebpme)這個術語因此有點兒詞不達意。它預先假定,經濟和社會發展遵循著首先發展起來的那些國家所設定的某種固定的路線。然而,這個過程對於經歷它的國家來說,既要冒更大的風險,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後發的劣勢是明擺著的。早先的幾代人沒有過上後代所享受的優裕生活。 而且,即使在今天,中國和其他地方的許多人還不得不等待著取得現代化的果實。可是,後發的優勢同樣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中國不必等到每個人都擁有了固定電話之後,再進人大規模地制造移動電話的階段。而且,在開設新廠時,可以采用最先進的節能技術和污染控制措施。因此,現代化是可以付出較小代價來獲得的。它還可以提供早期進行工業化的國家所無法獲得的生產率上的提高。和英國在其整個一個半世紀的工業化過程中所經歷的增長速度相比,自從1978年以來,中國的增長率高出了大約六倍。但是,僅僅通過建設新工廠,你是無法獲得這樣的增長率的。所以,必然發生著某種事情,假如中國再提早30或40年進行工業化的話,它就根本不會經歷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是信息經濟的誕生。因此,這個國家也許能夠比早期的工
業化國家更快地並以更低的成本,建立起現代的信息和知識基礎設施,因為那些早期的工業化國家為了原先的工業發展需要而建立的「已經就位的基礎」和制度,首先不得不予以清償。老一套的做事方式不可避免地會妨礙新一套的行事方法。心理上的挑戰和其他方面的挑戰一樣嚴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