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分析了現代性的主要動力。作者結合得自其本人生活經驗的智慧,以獨特方式探究了黑格爾、馬克思、韋伯、尼采、海德格爾和阿倫特的經典著作,從而使讀者能掌握現代性的本質。作者的遭遇有一些是個人獨有的,而另一些則是與所有那些經歷大屠殺而幸存下來的人們,或所有那些生活在極權主義獨裁統治下的人們共有的。本書對現代性發表的看法既具有吸引力,又富於啟發性,是相關學術界人士和研究工作者必讀的一本書。

阿格尼絲·赫勒(Agnes Heller),捷爾吉·盧卡奇的同事、學生和朋友,現任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漢娜·阿倫特哲學教授。其主要著作均由英國布萊克韋爾出版公司出版,其中包括:《重建美學》(1986年)、《超越正義》(1988年)、《普通倫理學》(1989年)、《人格倫理學》(1996年)等。
 

目錄

序言
致謝
一 後現代視角中的現代性:哲學預設
二 遺產的挑戰:黑格爾,馬克思,韋伯
三 現代性的兩種成分(1):現代性的動力
四 現代性的兩種成分(2):現代社會格局
五 現代性的三種邏輯(1):技術的邏輯——科學作為現代性 的支配性世界觀
六 現代性的三種邏輯(2):社會地位、功能和財富划分的邏輯
七 現代性的三種邏輯(3):政治權力(統治)的邏輯,
八 文化與文明(1):文化的三種概念
九 文化與文明(2):無所不包的現代性
十 文化與文明(3):文明
十一 世界時間與生活時間
十二 空間、地點與家
十三 法律、風尚與倫理:價值問題
十四 幸福、完美與本真性:人格倫理學
注釋
參考書目
索引
 

在本書中我提出一種現代性理論,它是所有可能的現代性理論中的一種——包括那些已經存在的。所有在現代性中構想出來的政治社會理論與哲學也都是現代性的理論或哲學,這麼說算不上誇張。它們彼此各異。同樣有可能的是,同一位作者在一生中會提出兩種或者更多的現代性理論。但這些理論之間的差異將不司於同一位作者所構想的哲學體系之間的差異——比如說,像維持根斯坦的《哲學研究》與其早期的《邏輯哲學論》的差異。

現代性理論的兩個主要來源之一是作者的生活經驗(他或她同許多其他人分享的經驗),對這些包圍着現代傳統的、作者和他人共享的經驗的哲學描述與反思涉及到對現代性的理解。生活經驗也將被那些(繼承而來的)描述與反思過濾。其結果是,比起在其他的哲學創造中,在現代性理論上,「著作權」將更加模糊不清。在現代性中有一個共同的指涉物,也就是,共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這些經驗的共同元素的描述與反思——我們通常稱為「社會現實」。但由於每一種生活經驗也都是獨特的,所謂現代性的「社會現實」這一指涉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表述,也就將顯現出迥然不同的面目。有鑒於此,我才沒有選擇《現代性的哲學》作為本書書名,而是選擇了《現代性理論》。「理論」一詞最適合於描述我的兩個想法。首先,我想要表明,每一種理論都以某種方式看待現代性並提出一種現代性觀點——這其中有一種非常強的視覺元素。如果存在一種「理智直覺」的能力,那麼正是在這里人們能夠面對它。首先對經驗觀察加以整理的不是一種理論,而是個人對現代性之「本質」的直覺,亦即使現代性向其觀察者顯現為現代性真正本質之視像的一種「本質角度」(wesenchau)。這種從經驗中產生出來的視像必須返回指向共同經驗。不僅如此,只要能使這種現代性本質的視像顯得真實可信,就必須證明它是有根據的或合理的。盡管人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使自己的理論顯得可信,但這不是單靠論證和證明就能實現的,因為某些事實需要加以描述。當然,這些事實往往是經過解釋的事實,但它們必須就它們作為事實的身份——也就是說,「實情如何」——來加以描述。福柯就這種描述作出了漂亮的示范。通過對現代文本、著作和制度的經過闡釋的描述,他提供了一種對現代性本質的作家的直覺。無論作者的理論在多大程度上是視角主義的,沒有一種現代性理論能夠避免對知識——共同的、共有的知識——的參考。要思考某事,就必須描述所思之事,正如海德格爾必須談到眾所周知的、幾乎自明地具有代表性的技術裝置及其他的「事」,比如原子彈(盡管他根本割裂思和知)。人們思考他們所知之事;人們只能與其他人一起思考每個人都知道的事,而意識不到所知之事的意義與真正本質。

多數時候,歷史理論呈現出社會與政治科學的形式,或者至少是運用這些科學的內容作為原材料和思考的跳板——作為思考的蹦床,如果你願意這麼說的話。對於社會科學在何種程度上是科學的問題,以及就現代性理論而言「一門科學」意味着什麼的問題,不可能作出一般性的回答。比如說,對於黑格爾和韋伯、尼采和盧曼、杜爾凱姆和巴特,「科學」不意味着完全不同的東西。(在《現代性理論》中)我不能用「哲學」來代替「理論」,因為盡管許多現代性理論在外表上是哲學式的,它們中卻只有少數能夠被稱為現代性的哲學,而在現今形而上學解體之時,能夠被稱為哲學的就更少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