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全集(全十卷)

熊十力全集(全十卷)
定價:5880
NT $ 5,116
  • 作者:熊十力/著
  •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1-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5129692
  • ISBN13:9787535129697
  • 裝訂: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熊十力先生(1885-1968)是現代中國和世界著名的哲學家。他的學術思想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深為人們所關注。他一生著述宏富、神解卓特。他所創立的《新唯識論》哲學體系,批判地重建儒學,頗具獨創精神,著力表現了他以現代批判傳統、防止傳統僵化和以傳統批判現代、抗拒時俗浸染的雙向批判精神。面對現代生活的負面——人文精神的淪喪、價值和存在的迷失、道德意識的危機、生命本性的困惑,他以探尋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為己任,重新反省生命的意義,重建人的本體和「人道之尊」。他通過批評、改造、發揮、創新,試圖重建中國文化的民族主體性,挽救中國文化的危機。

本全集大體上按熊氏各書原印行或寫作的年代先後次第安排。為便於讀者閱讀,熊著各書都經過我們重新校點,並標明書名、人名等。為存真計,作者的修訂、眉批、箋條等作為校注放入書末或篇末。在編纂整理的過程中,我們遵循蕭父老師提出的「存真」、「求全」、「精校」的原則,力求搜集完備,點校精嚴,使之成為迄今為止海內外第一部完整的《熊十力全集》。其中,熊氏著述近四百萬字,別人對熊氏哲學的評論約一百萬字。
收入第一卷的三種《唯識學概論》是作者1923-1930年間在北京大學的講義,過去從未正式出版過,國內各大圖書館,包括北大圖書館今已無存。這次我們整理的1923年印本所依據的底本,是作者自存本。這一講義在文革中流出熊寓。1984年春,整理者郭齊勇、景海峰與熊後哲嗣世菩夫婦一道覓得於滬上。《唯識學概論》的1926年和1930年兩種講義,由湯一介先生獻出,系湯家所藏,是熊氏當年贈送給湯錫予先生的。這些講義,有的已被作者塗改,難於辨認,我們花了很大工夫,盡力恢復了原貌。通過這三種講義,我們才可以了解熊先生是如何一步一步揚棄舊論師說的,也可以使我們知道《新唯識論》是如何形成的。新論與舊論的聯系與區別,熊氏與內學院師友歐陽竟無、呂秋逸等學者的分歧與論戰之由來與發展,均可在其中找到根據。

作者抗戰時期所寫的《中國歷史綱要》,1946年所寫的《中國哲學與西洋科學》的講詞,均系在編纂過程中從四川學者家中征集到的。收入第八卷中的許多書札,亦是從海峽兩岸許多學者、作者友人及其後人手中搜求到的,散見在報刊雜志上的熊先生單篇論文、書札,也盡可能搜集起來。第八卷的資料十分珍貴,整理工作也特別繁重。
熊先生的未刊稿《存齋隨筆》作於1963年,是作者生前最後一部著作。由於種種原因,本書稿未能與《論六經》、《體用論》、《明心篇》、《乾坤衍》等書那樣,由董必武、郭沫若先生協助印行或自費印行。《存齋隨筆》稿本亦在文革抄家後流出熊寓,亦被我們於1984年覓得。

附卷上下兩巨冊收錄了海內外佛學界、哲學界的知名學者自上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有關熊十力其人其學之評論的主要文獻,其中尤其是有關儒佛之爭(或唯識華嚴之爭)、熊氏哲學地位與意義、熊氏人格評價方面論戰性的文字。這一部分資料亦彌足珍貴。《全集》還附有《熊十力年表》、《熊十力論著編年目錄》、《有關熊十力研究的論著目錄》等,為進一步研究熊先生哲學提供了十分完備的材料和線索。

全集的搜集、點校、整理、排版、校對工作,遷延了10多年,許多師友、同仁作出了忘我的奉獻。我們衷心感謝熊先生家屬與友人的支持,特別感謝湖北教育出版社的領導與編輯的努力。該社以雄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支持學術事業的發展。這一套內涵豐富、裝楨精美的圖書的出版,是2001年我國哲學界的盛事。

《熊十力全集》共8卷,當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湯一介、德國著名漢學家卜松山拿到贈送的《熊十力全集》時,都顯得異常激動。著名哲學史家蕭父教授在全集扉頁上欣然題詩:「八卷雄文慧命傳,無窮悲願說人天,神州鼎革艱難甚,喚起狷狂共著鞭。」 熊十力是湖北黃岡人,年輕時投身於推翻帝制的革命運動,是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志士。人到中年,又脫離政治,潛心研究哲學,進行嚴肅的歷史反思,認真總結「中國何由停滯不進」、「革命終無善果」的歷史原因和思想教訓,先後撰寫了《新唯識論》、《讀經示要》、《原儒》等哲學著作。上世紀80年代,「新儒家」在國際學界形成一股思潮,影響不斷上升,熊十力被公認為「新儒家」開山的代表人物。 解放後,熊十力隱居滬上,直到逝世後歸葬黃岡老家。這次由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蕭父、郭齊勇等一批專家,搜得熊十力專著20余種,論文、札記100多篇,還有大量與人論學書簡,纂成《熊十力全集》權威定本,由湖北教育出版社精裝印刷。 這部全集是目前海內外第一部完整的熊十力全集。專家認為,它的出版是對20世紀我國重要文化遺產的發掘整理,必將促進熊十力研究乃至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研究的深化發展。
 

目錄

第一卷
編纂出版說明
編者序
心書
唯識學概論(一九二三年)
因明大疏刪注(一九二六年)
唯識學概論(一九二六年)
唯識論(一九三O年)
尊聞錄(一九三O年)
編者後記

第二卷
新唯識論(文言文本,一九三二年)
破破新唯識論(一九三三年)
十力論學語輯略(一九三五年)
佛家名相通釋(一九三七年)
中國歷史講話(一九三八年)
中國歷史綱要(約作於抗戰時期)
編者後記

第三卷
新唯識論(語體文本,一九四四年)
讀經示要(一九四五年)
編者後記

第四卷
十力語要(一九四七年)
十力語要卷一
十力語要卷二
十力語要卷三
十力語要卷四
中國哲學與西洋科學----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附設哲學研究部特輯(一九四六年)
讀智論妙(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
編者後記

第五卷
十力語要初續(一九四九年)
韓非子評論(一九四九年)
摧惑顯宗記(一九五O年)
與友論張江陵(一九五O年)
論六經(一九五一年)
編者後記

第六卷
新唯識論(刪定本,一九五三年)
原儒(一九五六年)
編者後記

第七卷
體用論(一九五八年)
明心篇(一九五九年)
乾坤衍(一九六一年)
存齊筆(一九六三年)
編者後記

第八卷
一、作者生前已發表過的論文書札
二、作者生前未發表過的書札文稿
附錄一:熊十力年表
附錄二:熊十力論著編年目錄
編者後記

附卷上
第一部分 儒佛之爭或唯識華嚴之爭
第二部分 哲學定位
附卷下
第三部分 人格評價
編者後記
 

熊十力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和堅貞的愛國民主志士。原名繼智、升恆,字子真,曾化名周定中,晚年自號漆園老人、逸翁,湖北黃岡人。幼年家貧,勤讀自奮;青年投身於推翻帝制的反清、反袁革命;中年慨然脫離政界,潛心研究哲學。一九一八年發表第一部論著心書,蔡元培為之序,許其「貫通百家,融會儒佛」。稍後由梁漱溟推薦人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競無深研佛法,首尾三年,逐步超邁舊說,發揮新義,博學精思,以建構其新唯識論的獨特體系,成為「五四」以後卓立不苟、流譽海內外學林的一代哲人。
熊先生生於清末光緒十一年即一八八五年(甲午戰爭前十年),卒於一九六八年(新中國成立後廿年)。他的一生,正當我們民族經歷著空前苦難,在苦難中覺醒奮起而屢遭挫折,又勉力克服艱危險阻而贏得進步的年代;同時,在文化領域,中西新舊各種思潮的匯合激盪,也空前劇烈。正是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誕生了熊十力這樣充滿憂患意識的愛國者和民主斗士,培這樣獨具民族特色的辯證思維體系。這是我們民族的哲學智慧在苦難歷程中的升華,是我國近現代的哲學文化遺產中的珍品。
熊先生的學術創造,具有反映時代脈搏的深沉思想動力。他戎馬青春,投身於辛亥革命。辛亥之後,親見送改元、張勛復辟,民主革命成果被封建軍閥所篡奪,而曾經革命的人,絕少在身心上用功夫者,憂時之思深,憤世之情急。如他自言:「吾年十六、七,便以革命從戎┅┅三十左右,因奔走西南。念黨人競權爭利,革命終無善果;又目擊萬里朱殷,時或獨自登高,蒼茫望天,淚盈盈雨下,以為禍亂起於眾昏無知,欲專力於學術,導人群以正見。自是不作革命行動,而虛心探中印兩方之學。」他以如此深摯的憂國情懷,棄政從學,轉入學術理論的鑽研,其內在動力,絕非消極的「逃世」「孤往」,而是滿懷悲願所激發的高度自覺的歷史責任感。如他晚年追述:「余傷清季革命失敗,又自度非事功材,誓研究史旦哲學思想,欲明了過去群俗,認清中國何由停滯不進。故余研古學,用心深細,不敢苟且」(乾坤衍)。熊先生作為辛亥革命失敗的痛苦中覺醒之一員,他深研中國傳統學術,進行嚴肅的歷史反思,其明確的目的,就在於總結「王國何由停滯不進」、「革命終無善果」的歷史原因和思維教訓。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