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宋文人的延續,南宋文人也是以參政主體為主要角色的,多數還具有了參政主體、文學主體、學術主體三而合一的復合型主體特征;作為南宋政治的主要表現形態,朋黨之爭也不僅僅停留在單一的政治層面上,而是與文學、學術等文化層面互為驅動的。這種驅動對於文學或學術等文化層面的生成與發展來說,都可視之為一種生態環境。
長達一個多世紀中的民族矛盾和學術對抗,是南宋朋黨之爭的歷史背景。隨著這一背景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南宋黨爭大致經歷了從「靖康之亂」到「紹興黨禁」的「後新舊黨爭」、從「隆興和議」到「慶元黨禁」的「道學朋黨」與「反道學黨」之爭、從「開禧北伐」到「端平更化」後的朋黨政治三個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