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扇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視一個五彩斑斕的日本民間世界及其文化。在人類文明的發育中,民間故事就像是花粉或者種子,可以隨著風的吹拂或鳥的飛翔而傳播。相對於典雅規范、風格迥異的日本作家文學,有著國際化面孔民間文學的模塊,一當嵌入了日本民間日常生活風情禮俗的點點滴滴,就浸潤出了一幅幅日本氣息濃郁的民間民俗的圖卷。
本書的內容主要包括:概念與背景、童年的天空、民間笑話人物譜、「棄老山」考、女子的面影、燒炭長者、海的時間與空間、蛇郎與蛇女、鬼話等等。
目錄
緒言:從民間看日本
民間:日本文化的另一面
民俗學視野下的口承文學
作為一種嘗試的從民間看日本
概念與背景
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
火爐旁的夜話
口承故事的講述者
童年的天空
桃太郎的誕生
開朗性格與陽剛精神
「爺爺」之篇
沒有手的姑娘
自然與生命的幻想
民間笑話人物譜
愚笨的鄉下人
傻女婿
傻媳婦
最倒霉的小偷
民間機智人物
笑的文化
「棄老山」考
「棄老山」的故事
難題的解答與日本式的抒情
《楢山小調考》
民俗、民間故事與小說
女子的面影
女子的群像
阿菊的情事
產女與育子幽靈
燒炭長者
「初婚型」燒炭長者
「再婚型」燒炭長者
燒炭長者的妻子
民間想象中的財富之神
海的時間與空間
海幸與山幸
浦島太郎的超時空之旅
八百比丘尼
蛇郎與蛇女
日本的蛇信仰
神靈大蛇與住屋的姑娘
越海的蛇女
親蛇子蛇
鬼話
日本的鬼形象與民俗
鬼婆、鬼姐、鬼女婿
鬼退治
鬼笑
河童
河童小檔案
「九千坊」與渡海說
人造說、不良嗜好與河童藥
河童與兒童
狐狸
稻荷信仰
祭祀活動與狐狸的「特異功能」
稻荷傳說
報恩的狐狸(一)竹駒稻荷
報恩的狐狸(二)狐妻葛葉
狐飛腳和與次郎稻荷
天狗
天狗的形象與身份
鞍馬斯的天狗和妙慶寺的天狗
守護神、暴虐者、作祟者
杉樹信仰與天狗松
「神引」與隱身蓑衣
山姥
馬方山姥
紡線的山姥
山姥的「姥皮」和乳汁
不可愛的山姥
「死體化身型」的作物起源神話
從繩文土偶看女神信仰
別離的豐收
結語
參考文獻
人物索引
後記
民間:日本文化的另一面
民俗學視野下的口承文學
作為一種嘗試的從民間看日本
概念與背景
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
火爐旁的夜話
口承故事的講述者
童年的天空
桃太郎的誕生
開朗性格與陽剛精神
「爺爺」之篇
沒有手的姑娘
自然與生命的幻想
民間笑話人物譜
愚笨的鄉下人
傻女婿
傻媳婦
最倒霉的小偷
民間機智人物
笑的文化
「棄老山」考
「棄老山」的故事
難題的解答與日本式的抒情
《楢山小調考》
民俗、民間故事與小說
女子的面影
女子的群像
阿菊的情事
產女與育子幽靈
燒炭長者
「初婚型」燒炭長者
「再婚型」燒炭長者
燒炭長者的妻子
民間想象中的財富之神
海的時間與空間
海幸與山幸
浦島太郎的超時空之旅
八百比丘尼
蛇郎與蛇女
日本的蛇信仰
神靈大蛇與住屋的姑娘
越海的蛇女
親蛇子蛇
鬼話
日本的鬼形象與民俗
鬼婆、鬼姐、鬼女婿
鬼退治
鬼笑
河童
河童小檔案
「九千坊」與渡海說
人造說、不良嗜好與河童藥
河童與兒童
狐狸
稻荷信仰
祭祀活動與狐狸的「特異功能」
稻荷傳說
報恩的狐狸(一)竹駒稻荷
報恩的狐狸(二)狐妻葛葉
狐飛腳和與次郎稻荷
天狗
天狗的形象與身份
鞍馬斯的天狗和妙慶寺的天狗
守護神、暴虐者、作祟者
杉樹信仰與天狗松
「神引」與隱身蓑衣
山姥
馬方山姥
紡線的山姥
山姥的「姥皮」和乳汁
不可愛的山姥
「死體化身型」的作物起源神話
從繩文土偶看女神信仰
別離的豐收
結語
參考文獻
人物索引
後記
序
數到與我國文化關系密切的別種文化,不論是說古代,還是近現代,日本文化都要算其中之一。今天,兩國文化結束了以單向流動為主流的文化交流史,開始了更加頻繁、更加深刻的相互作用的進程。在許多文化領域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小同而大異。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舉出很多,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兩種文化的相鄰關系。地球村內,比鄰而居。如何看待對方,如何與對方相處,既是每天要解決的課題,又是一個解決不完的課題。因為對方在變,自己也在變。由於相鄰,其共同點和相異點的效應都被放大。前者使兩種文化彼此發揮著鏡鑒和舟渡作用,後者使彼此的摩擦和沖撞頻率倍增。
還有一點,那就是中日兩國民族都有珍視人文的傳統。試想,如果古代日本沒有這樣一點,中國文化便不會在那里產生那樣巨大的影響。同樣,如果中國文化沒有這樣一點,恐怕近代日本文化也不會帶給中國文化那樣多的新內容。而各自的人文,卻有著不同的內涵。我們常常被兩國文化的相似點和共同點所迷惑,將它誇大而且忽視了各自原本不同的背景和文化環境。
更為重要的是,在建構現代文化的過程中,兩國傳統文化都正在起著重要的作用、盡管兩國的非傳統文化正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然而如何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以發展國際化時代的新文化,兩者面臨著相似的挑戰,而其選擇則往往大相徑庭。我們正可以在這同與異的辨析之中,增長很多見識。
對於我們鄰國的文化,我們需要有深度認識。
研究日本,不僅是它的政治經濟,也包括它的歷史傳統、價值體系、社會結構、文化特征等,這種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關於日本文化的特點,日本學者有許多闡釋,例如雜種文化論、優等生文化論、換裝文化論、換車文化論、日本文明論、第五種亞文化論等等。關於與中國文化的關系,日本學者也有很多說法,例如衛星文化論、非衛星文化論、先為衛星文明後為非衛星文明論、同母文化論\異母文化論等等。不可否認,這些說法有的在說明日本文化的某個側面時曾起到過一些作用,不過它們是否都概括准確另當別論。僅靠這樣的判斷,能否深刻說明日本文化的傳統和現代,是很值得懷疑的。日本文化在吸收外來文化的時候,又通過各種思潮的合力始終與其保持著距離。日本文化不僅歷史上獨
自走過了漫長的路,而且今天也與我們各在一途。一句話,用我們自己的眼楮把日本文化看清楚,用我們自己的話把它說個明白,研究出深度,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種研究,首先是為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西方世界雖然對中國與日本都有不少出色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們研究與吸取,但是從總體上,沒有跳出西方價值中心的圈子,用的還是從西方文化中抽取出來的框架和概念。中國學者應該對日本研究做出自己的貢獻。凝眸中國,守住本土情懷,是今天日本人文研究的生命線,而我國悠久的學術文化傳統,義理、辭章、考據之學的優厚積累,則是我們能在這一領域內掘進的推動力。
同時今天,我們發展經濟的大文章,是在市場日益國際化的環境下做的。發展民族文化的大文章,也要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做。這兩篇大文章跟國家的「硬國力」和「軟國力」有很大關系。不斷應時而變,調整與別種文化的關系,顯得格外重要。在今天,研究域外文化,已經不僅是為了實施「拿來主義」,為了「洋為中用」,因為那些我們不能「拿來」,或者暫時不能「拿來」,不能為我所用的,也有些逼著我們跟它打交道。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在前所未有的大環境中自處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要有更大的眼界、更敏銳的洞察力、更強的免疫力和應對能力。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不僅期望有「人文日本」,而且更期望有「人文印度」、 「人文阿拉伯」等等。在我們不斷推出自己研究成果的同時,傾聽他者的聲音也是必要的,這樣,像「人文日本譯叢」這樣的選題,相信也在期待之中。來自外部的 「單邊主義」或者變相單邊主義的壓力、鎖進不鎖出的新「鎖國心態」和內部對多元文化共存現實的「不適應症」,不會因為經濟的強盛而自然消失,需要的是不懈的溝通磨合和彼此對視,這一點不論是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實都是一樣的。
我們希望,收入這套叢書的每一單冊,能夠不炒舊飯,小題精做,拿出作者真正屬於自己精心思考過的東西來,就一個日本人文題目說清楚來龍去脈。我們有心切實為文化發展做事情,就有理由相信,這套書會越出越精彩。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以舉出很多,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兩種文化的相鄰關系。地球村內,比鄰而居。如何看待對方,如何與對方相處,既是每天要解決的課題,又是一個解決不完的課題。因為對方在變,自己也在變。由於相鄰,其共同點和相異點的效應都被放大。前者使兩種文化彼此發揮著鏡鑒和舟渡作用,後者使彼此的摩擦和沖撞頻率倍增。
還有一點,那就是中日兩國民族都有珍視人文的傳統。試想,如果古代日本沒有這樣一點,中國文化便不會在那里產生那樣巨大的影響。同樣,如果中國文化沒有這樣一點,恐怕近代日本文化也不會帶給中國文化那樣多的新內容。而各自的人文,卻有著不同的內涵。我們常常被兩國文化的相似點和共同點所迷惑,將它誇大而且忽視了各自原本不同的背景和文化環境。
更為重要的是,在建構現代文化的過程中,兩國傳統文化都正在起著重要的作用、盡管兩國的非傳統文化正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關注,然而如何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以發展國際化時代的新文化,兩者面臨著相似的挑戰,而其選擇則往往大相徑庭。我們正可以在這同與異的辨析之中,增長很多見識。
對於我們鄰國的文化,我們需要有深度認識。
研究日本,不僅是它的政治經濟,也包括它的歷史傳統、價值體系、社會結構、文化特征等,這種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關於日本文化的特點,日本學者有許多闡釋,例如雜種文化論、優等生文化論、換裝文化論、換車文化論、日本文明論、第五種亞文化論等等。關於與中國文化的關系,日本學者也有很多說法,例如衛星文化論、非衛星文化論、先為衛星文明後為非衛星文明論、同母文化論\異母文化論等等。不可否認,這些說法有的在說明日本文化的某個側面時曾起到過一些作用,不過它們是否都概括准確另當別論。僅靠這樣的判斷,能否深刻說明日本文化的傳統和現代,是很值得懷疑的。日本文化在吸收外來文化的時候,又通過各種思潮的合力始終與其保持著距離。日本文化不僅歷史上獨
自走過了漫長的路,而且今天也與我們各在一途。一句話,用我們自己的眼楮把日本文化看清楚,用我們自己的話把它說個明白,研究出深度,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種研究,首先是為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西方世界雖然對中國與日本都有不少出色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們研究與吸取,但是從總體上,沒有跳出西方價值中心的圈子,用的還是從西方文化中抽取出來的框架和概念。中國學者應該對日本研究做出自己的貢獻。凝眸中國,守住本土情懷,是今天日本人文研究的生命線,而我國悠久的學術文化傳統,義理、辭章、考據之學的優厚積累,則是我們能在這一領域內掘進的推動力。
同時今天,我們發展經濟的大文章,是在市場日益國際化的環境下做的。發展民族文化的大文章,也要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做。這兩篇大文章跟國家的「硬國力」和「軟國力」有很大關系。不斷應時而變,調整與別種文化的關系,顯得格外重要。在今天,研究域外文化,已經不僅是為了實施「拿來主義」,為了「洋為中用」,因為那些我們不能「拿來」,或者暫時不能「拿來」,不能為我所用的,也有些逼著我們跟它打交道。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在前所未有的大環境中自處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要有更大的眼界、更敏銳的洞察力、更強的免疫力和應對能力。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不僅期望有「人文日本」,而且更期望有「人文印度」、 「人文阿拉伯」等等。在我們不斷推出自己研究成果的同時,傾聽他者的聲音也是必要的,這樣,像「人文日本譯叢」這樣的選題,相信也在期待之中。來自外部的 「單邊主義」或者變相單邊主義的壓力、鎖進不鎖出的新「鎖國心態」和內部對多元文化共存現實的「不適應症」,不會因為經濟的強盛而自然消失,需要的是不懈的溝通磨合和彼此對視,這一點不論是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實都是一樣的。
我們希望,收入這套叢書的每一單冊,能夠不炒舊飯,小題精做,拿出作者真正屬於自己精心思考過的東西來,就一個日本人文題目說清楚來龍去脈。我們有心切實為文化發展做事情,就有理由相信,這套書會越出越精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