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上卷)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上卷)
定價:162
NT $ 141
 

內容簡介

一、為了批判、繼承西方文藝理論遺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我們從古往今來的文藝理論著作中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匯集成《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分為上、中、下三卷出版。

二、應高等學校的教學需要,人選資料多為西方文藝理論中的名著或名篇,基本按照歷史線索編排;但至現代,則顧及思潮、流派的不同,略變次序。對歷史上較重要的論著,所收力求完整。國內雖有譯本而又不易查找的資料,則酌情多收。

三、為豐富、充實選編,我們特地組織力量,新澤了二十余萬言的外文資料,編人本書,以供讀者分析批判。新譯的資料,多為在我國影響甚大而又了解不多的文藝理論(如自然主義、形式主義),特別是現代的文藝理論(如新批評派、新小說派、結構主義、表現主義)。

四、考慮到教材分工的不同,為避免重復,本書不包括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著述,一般也不收人文學家、藝術家的創作經驗談。所選美學家、思想家的言論,亦以涉及文藝理論為限。

五、本書之外,我們還編寫了《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一書,對西方文藝理論史上出現的一些重要論著進行分析評價。此書可同時作為高等學校的教學用書,也可供廣大文藝工作者及愛好者參閱。
 

目錄

代序
[希臘]柏拉圖
伊安篇
理想國
[希臘]亞理斯多德
詩學
[羅馬]賀拉斯
詩藝
[羅馬]郎加納斯
論崇高
[羅馬]聖‧奧古斯丁
懺悔錄
[意大利]但丁
致斯加拉大親王書
論俗語
[意大利]達‧芬奇
筆記
畫論
[意大利]卡斯特爾維屈羅
亞里斯多德《詩學》的詮釋
[英國]錫德尼
為詩辯護
[法國]布瓦洛
詩的藝術
[法國]布封
論風格
[法國]狄德羅
論戲劇詩
畫論
[德國]萊辛
關于當代文學的通訊
拉奧孔
漢 堡劇評
[德國]赫爾德
批評之林
[德國]康德
判斷力的批判
[德國]歌德
莎士比亞紀念日的講話
自然的單純模仿‧作風‧風格
歌德談話錄
[德國]席勒
論悲劇藝術
論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
藝術的美
[德國]黑格爾
美學
 

這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的選文、組織翻譯力量和校閱人選、廣泛征求國內高校文藝理論專業許多同志的意見、修改調整以至最後編輯成書,所有這些工作都是由胡經之同志主持的。現在全書定稿付印,出版之後,必將對全國高校有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以及廣大文藝工作者參考與自修,有很大的幫助。我忝列主編,卻沒有做什麼,試寫代序一篇,聊以補過。本書選文由古到今,時間長達二千年,字數超過120萬,讀者可能感到浩如煙海,不知從何人手。其實除讀通每篇選文外,似乎還可以下一番功夫,分析、比較、綜合若干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選文,從而了解西方文論發展的基本面貌和演變經過。為了滿足這一需要,胡經之同志已另行主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在《教程》出版之前,我想于較小範圍內(現代的部分流派)先嘗試一下綜合的論述,以就正于讀者。內容很不成熟,姑且名為“代序”,諒無不可吧!

本書所選由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19世紀後期西方文學理論著作,大致可歸結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陣營,包括各自的高潮與低潮以及雙方的相互影響,其中的發展線索在一定程度上是相當清楚的。但是到了19世紀末,出現一個大轉折,即象征主義的誕生,它突出非理′性主義和形式主義,賦予二者以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並對 世紀以來西方現代派形形色色的批評理論產生巨大影響。本書的現代部分佔了較大篇幅,雖然尚未包括所有流派,但和19世紀以前的不同,有許多論點使我們感到新奇以至荒誕,有必要做些分析,勾出主要輪廓,弄清基本面貌,並探尋它們之間的關系。因此寫了這篇短文,但限于資料和個人水平,錯誤遺漏在所難免,還請讀者指正補充。參考的中外文書刊、引用文句系自譯或他人所譯,就不——注明了。

(-)

就從象征主義談起。19世紀末歐洲資本主義進人帝國主義階段,無產階級的興起與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劇化,使大批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階級命運和個人前途感到悲觀絕望,而又力圖掙扎,在文學上集中地表現為創始于法國的象征主義。它主張文學脫離客觀世界,不再反映“苦痛”的、“虛幻”的現實,而轉向主觀世界,進入“純粹觀念”的領域,通過直覺以把握所謂“超越”的、“永恆”的“真實”;而接受後者所啟示的奧秘,加以描寫則是詩人的任務;實質上,是詩人與神冥合,以求慰藉。而為了傳達他所感受的主觀境界,詩人采用了種種象征,進行暗示與再現。象征主義詩人斯梯芬‧馬拉美(1842-1898)宣稱︰“把心美的閃光很好地加以歌唱,使它發出光芒,這一切其實就是人的珍寶︰這里面,有象征,有創造性,詩這個詞因此才取得它的意義。”也就是說,寫詩應完全撇開現實主義傳統的客觀反映,代之以個人主觀幻覺的象征與暗示︰詩人能象征方能創造。因此馬拉美強調︰“與直接表現對象相反,我認為必須去暗示。對于對象的觀照,以及由對象引起夢幻而產生的形象,這種觀照和形象,——就是詩。”“指出對象,無異是把詩的樂趣四去其二。詩寫出來原就是叫人單憑直覺,一點一點地去猜想,而樂在其中︰這就是暗示,亦即夢幻。”我們知道,象征原是寫詩的間接表現方式或手法,就西方而言,遠在象征主義以前便已存在並被運用,但決非為了揣摩或虛構什麼幻覺、夢境,而且也並不一定要以直覺為前提,超越現實,像馬拉美所設想的那樣︰“我說‘一朵花’!這時限我的說話聲便讓花脫離了眾所周知的花萼,使花的任何輪廓湮沒了,然而就在這當兒,在花束中缺席的花卻以其自身的精微概念,像音樂一般地呈現了。”意思是在語言象征和音樂抽象之間劃上等號。我們知道,詩中含有聲音之美原是無可非議的,連音樂家也曾對詩人提出這樣要求,華格納就說過︰“詩人最完滿的作品,必須在其最後的成就上,猶如一部無暇的樂曲。”然而象征主義批評卻更加側重于抽象,並向形式主義發展,這些是和它的純詩說不可分的,另一個象征派詩人保爾‧瓦萊利(1871—1945)的主張可以代表。他說︰“一句很美的詩,是詩的很純的部分。”他給“純”打比方︰“悅耳而無意義”,“清楚而無用處”,“模糊而令人愉快”等等,它們存在于詩人創造的“與實際事物無關的一個世界ˋ一種秩序、一種體制”中。瓦萊利宣稱︰正是為了對“純”的歌頌,“詩人傳達他所接受而未必了解的東西,因為這東西乃神秘的聲音所賜予。”說到這里,純詩的目的愈加清楚了,那就是謀求與真宰合一、皈依上帝,而這派所含的非理性主義實質也暴露無遺了。但是瓦萊利畢竟懂得上帝之門是敲不開的,終于無可奈何地寫道,“純詩是一個達不到的概念類型,然而詩人的願望、努力和力量都以此為理想的邊界。”至于詩人的世界觀更對這種詩論起決定性作用,我們不妨看看馬拉美的自白︰“文學完全是個人的。……在這個不允許詩人生存的社會里,我作為詩人的處境,正是一個自鑿墓穴的孤獨者的處境。”充分說明當時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如何頹唐、沮喪,只好乞求上帝的哀J冷了。正是這種空前的個人抑郁、苦悶和仍思掙扎的復雜心情持續到 世紀,給現代派形形色色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批評流派鋪平道路。由于非理性主義給對抗現實、維系主觀幻想的理論提供了最大的活動園地,而形式主義更玩弄著脫離現實的種種伎倆,所以這兩者也被象征主義傳給了以唯心論為大本營的現代批評諸流派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