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走向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學應堅持走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道路,既有本土根基,又有國際視野,這一結合既要體現在學科建設上,也要體現在理論創新上。
本書收錄了作者自1986年以來撰寫的論文、報告、書評等140多篇,從體制條件、政策環境、社會氛圍等方面對當代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的歷史、現狀作了梳理介紹,對其發展前景作了前瞻式的分析。
目錄
導言
成熟中的中國社會學——對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的自覺
第一部分 體制條件定位
鄧小平與當代中國社會學——紀念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20周年
鄧小平的撥亂反正與社會結構的轉型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學——紀念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誕辰185周年而作
21世紀社會科學的價值——淺論社會科學對自然科學的積極作用
關鍵在於體制上落實
得到明確定位的社會學將獲得更大的發展
對社會學的理論創新與學科建設將是一種很大的推動——聽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後的初步印象
希望《新華文摘》能為社會學單獨設專欄——在《新華文摘》的發言提綱
從倫敦幾處紀念地看馬克思和他的學說——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從社會學角度看十三大的理論貢獻
向毛澤東主席學習立場、觀點和方法
根本觀點與具體論斷:從前沿思潮看馬克思主義——訪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會會長 鄭杭生
理論上不能停頓
從社會學視角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部分 現狀前景分析
關於21世紀中國社會學發展的幾點展望
當前理論社會學進一步探討的幾個領域
中國社會學:現狀,前景,問題
新型現代性與中國社會學(講演綱要)
社會學:現狀和發展
社會學十年的理論進展
社會學(人口學)現狀和發展趨勢學科調查
「九五」期間社會學研究現狀與「十五」期間社會學發展規划
「九五」期間我國社會學理論研究綜述與展望
1999年社會學研究述評
1999年社會學研究概況
2000年北京地區社會學研究綜述
2001年北京地區社會學研究綜述
2002年北京地區社會學研究綜述
第三部分 百科學理探討
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所寫的條目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Marxist sociology)
英國社會學(sociology in Britain)
理論社會學(theoretical sociology)
應用社會學(applied sociology)
宏觀社會學(macrosociology)
微觀社會學(microsociology)
李景漢(1895-1986)
《定縣社會概況調查》(Tinghsien: A Social Survey)
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
哈貝馬斯,J (J rgen Habermas ,1929-)┅┅
第四部分 學科制度建設
第五部分 他序書評推介
第六部分 自序回顧其他
成熟中的中國社會學——對學科建設和理論創新的自覺
第一部分 體制條件定位
鄧小平與當代中國社會學——紀念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20周年
鄧小平的撥亂反正與社會結構的轉型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學——紀念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誕辰185周年而作
21世紀社會科學的價值——淺論社會科學對自然科學的積極作用
關鍵在於體制上落實
得到明確定位的社會學將獲得更大的發展
對社會學的理論創新與學科建設將是一種很大的推動——聽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後的初步印象
希望《新華文摘》能為社會學單獨設專欄——在《新華文摘》的發言提綱
從倫敦幾處紀念地看馬克思和他的學說——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從社會學角度看十三大的理論貢獻
向毛澤東主席學習立場、觀點和方法
根本觀點與具體論斷:從前沿思潮看馬克思主義——訪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會會長 鄭杭生
理論上不能停頓
從社會學視角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部分 現狀前景分析
關於21世紀中國社會學發展的幾點展望
當前理論社會學進一步探討的幾個領域
中國社會學:現狀,前景,問題
新型現代性與中國社會學(講演綱要)
社會學:現狀和發展
社會學十年的理論進展
社會學(人口學)現狀和發展趨勢學科調查
「九五」期間社會學研究現狀與「十五」期間社會學發展規划
「九五」期間我國社會學理論研究綜述與展望
1999年社會學研究述評
1999年社會學研究概況
2000年北京地區社會學研究綜述
2001年北京地區社會學研究綜述
2002年北京地區社會學研究綜述
第三部分 百科學理探討
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所寫的條目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Marxist sociology)
英國社會學(sociology in Britain)
理論社會學(theoretical sociology)
應用社會學(applied sociology)
宏觀社會學(macrosociology)
微觀社會學(microsociology)
李景漢(1895-1986)
《定縣社會概況調查》(Tinghsien: A Social Survey)
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
哈貝馬斯,J (J rgen Habermas ,1929-)┅┅
第四部分 學科制度建設
第五部分 他序書評推介
第六部分 自序回顧其他
序
1998年3月底,在我應聘去日本立命館大學擔任一年客員教授前一個星期,接到宋林飛教授的通知,說按照他與寧夏人民出版社達成的關於出版「當代中國社會學家代表作叢書」的協議,要求我編一本自己的文集。我認為這對中國社會學來說,是一件好事,因此積極響應,用了整整三天時間,匆忙編成一本文集,並寫了自序。當時符合入選條件的中國社會學家共有12位。遺憾的是,由於寧夏人民出版社領導的人事變更,這套叢書的出版被無限期擱置起來。
自那時以來,六年過去了。我個人的情況發生了很多變化,如何編書的想法也有所不同了。那個文集已經不再適用了。
第一,有許多新內容要增加,不少以前的內容要補充。
我自1997年年中由於年齡原因(超過60歲),從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的行政崗位上退下來,由一個「雙肩挑」干部變成了「單肩挑』』教師,有了更多屬於自己支配的時間來從事學術研究和其他學術活動。同時1998年編成的文集由於過於匆忙,漏掉了不少內容。所以,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內容上都有許多要增加和補充的。
從內容上說,從1998年起,在以前提出的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的基礎上,我又相繼提出了有新視角的學科本土論(社會學中國化理論)和社會互構論(社會學元理論),也就是從以前的「兩論」變成了現在的「四論」。令人高興的是,上述「四論」已經對學界、對日常生活、對制定社會政策時所持的主導觀念,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影響。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在19年前(1985年)正式提出的社會學定義中的關鍵詞之一「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學是關於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科學),已經從學術語言變為大眾語言,又從大眾語言變為政策語言。
從數量上說,1999年從日本回來後,我自己獨立寫了一些文章,也和我的學生及同事合作寫了一些文章——這些文章大多數是對「四論」的進一步發揮和「四論」在不同方面的應用,再加上上次文集漏掉的一些重要文章,篇幅有了很大增加。因此,本次的「學術歷程」由上次「學術文集」的一卷本,變成了現在的三卷本,每卷的分量也都增加了。
我真有點暗自慶幸,1998年編成的文集沒有出版,否則會有不少遺憾。
第二,對如何編寫有了新的想法,對如何使用也有了新的考慮。
這套書之所以取名為「鄭杭生社會學學術歷程」而不叫《鄭杭生社會學文集》,主要有研究和教學兩方面的原因。
從研究的角度看,我認為,較為系統地表達多年來我和以我為學術帶頭人的學術群體,對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探索及其應用和擴展的過程,並且進行認真反思,是很重要、很有意義的。這在世界社會學進入反思和重建的時期,尤其如此。
我們的探索,從理論上說,經歷了從社會運行論一社會轉型論一學科本土論一社會互構論的過程。總的探索路線、研究框架是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這就是說,一方面,盡可能在理念上、視野上保持與世界社會學的發展趨勢的同步。如果不是這樣,如果所出的東西已經被國際國內的社會學發展遠遠拋在後面,那麽出版「學術歷程」,就沒有多大的持久的實際學術意義,至多只有暫時的象征的歷史紀念意義。另一方面,又要盡可能從自己國家的實際狀況出發,努力汲取我國源遠流長的學術思想傳統中的精華,如果不是這樣,如果所出的東西只是人雲亦雲、照抄照搬,那也沒有多大的意思。總之,在我看來,中國特色社會學必須既有本土根基,又有國際視野。
┅┅
自那時以來,六年過去了。我個人的情況發生了很多變化,如何編書的想法也有所不同了。那個文集已經不再適用了。
第一,有許多新內容要增加,不少以前的內容要補充。
我自1997年年中由於年齡原因(超過60歲),從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的行政崗位上退下來,由一個「雙肩挑」干部變成了「單肩挑』』教師,有了更多屬於自己支配的時間來從事學術研究和其他學術活動。同時1998年編成的文集由於過於匆忙,漏掉了不少內容。所以,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內容上都有許多要增加和補充的。
從內容上說,從1998年起,在以前提出的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的基礎上,我又相繼提出了有新視角的學科本土論(社會學中國化理論)和社會互構論(社會學元理論),也就是從以前的「兩論」變成了現在的「四論」。令人高興的是,上述「四論」已經對學界、對日常生活、對制定社會政策時所持的主導觀念,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影響。更令人高興的是,我在19年前(1985年)正式提出的社會學定義中的關鍵詞之一「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學是關於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科學),已經從學術語言變為大眾語言,又從大眾語言變為政策語言。
從數量上說,1999年從日本回來後,我自己獨立寫了一些文章,也和我的學生及同事合作寫了一些文章——這些文章大多數是對「四論」的進一步發揮和「四論」在不同方面的應用,再加上上次文集漏掉的一些重要文章,篇幅有了很大增加。因此,本次的「學術歷程」由上次「學術文集」的一卷本,變成了現在的三卷本,每卷的分量也都增加了。
我真有點暗自慶幸,1998年編成的文集沒有出版,否則會有不少遺憾。
第二,對如何編寫有了新的想法,對如何使用也有了新的考慮。
這套書之所以取名為「鄭杭生社會學學術歷程」而不叫《鄭杭生社會學文集》,主要有研究和教學兩方面的原因。
從研究的角度看,我認為,較為系統地表達多年來我和以我為學術帶頭人的學術群體,對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探索及其應用和擴展的過程,並且進行認真反思,是很重要、很有意義的。這在世界社會學進入反思和重建的時期,尤其如此。
我們的探索,從理論上說,經歷了從社會運行論一社會轉型論一學科本土論一社會互構論的過程。總的探索路線、研究框架是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這就是說,一方面,盡可能在理念上、視野上保持與世界社會學的發展趨勢的同步。如果不是這樣,如果所出的東西已經被國際國內的社會學發展遠遠拋在後面,那麽出版「學術歷程」,就沒有多大的持久的實際學術意義,至多只有暫時的象征的歷史紀念意義。另一方面,又要盡可能從自己國家的實際狀況出發,努力汲取我國源遠流長的學術思想傳統中的精華,如果不是這樣,如果所出的東西只是人雲亦雲、照抄照搬,那也沒有多大的意思。總之,在我看來,中國特色社會學必須既有本土根基,又有國際視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