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對金融自由化與發展中國家金融風險的相關性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對金融自由化進程中金融風險向金融危機轉化的條件、原因和後果作了開創性研究。同時對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及銀行不良資產的生成與防范、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作了有益的探討。
向文華,湖南黔陽人,先後就讀於湖南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獲哲學學士、學法碩士、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學位。現執教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著有《世紀末的思考》、《斯堪的納維亞民主社會主義研究》、《科技革命與社會制度嬗變》,並在《經濟學動態》、《金融與保險》、《金融時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目錄
序言
導論
第一章 金融自由化的理論演變與政策主張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的理論演變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理論的政策主張與評價
第二章 風險、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
第一節 風險與金融風險的一般性考察
第二節 金融危機的概念與生成機制的一般性
第三章 金融自由化與發展中國家金融風險的相關性
第一節 利率自由化的金融風險
第二節 金融業務與機構准入自由化的風險
第三節 資本賬戶自由化的風險
第四章 金融自由化的風險向金融危機轉化的可能性
第一節 金融風險向金融危機轉化的一般性分析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風險向金融危機轉化的可能性分析
第三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金融危機
第五章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的相關性考察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相關性的案例考察
第六章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信息不對稱與風險防范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信息不對稱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審慎監管
第七章 金融自由化的次序與適應性資本管制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的次序與降低風險
第二節 資本賬戶自由化進程中的適應性資本管制
第八章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不良資產的防范與化解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不良資產的形成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不良資產的防范與分析
第九章 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風險與風險防范
第一節 中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與評價
第二節 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風險
第三節 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風險防范
參考文獻
后記
導論
第一章 金融自由化的理論演變與政策主張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的理論演變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理論的政策主張與評價
第二章 風險、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
第一節 風險與金融風險的一般性考察
第二節 金融危機的概念與生成機制的一般性
第三章 金融自由化與發展中國家金融風險的相關性
第一節 利率自由化的金融風險
第二節 金融業務與機構准入自由化的風險
第三節 資本賬戶自由化的風險
第四章 金融自由化的風險向金融危機轉化的可能性
第一節 金融風險向金融危機轉化的一般性分析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風險向金融危機轉化的可能性分析
第三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金融危機
第五章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的相關性考察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相關性的案例考察
第六章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信息不對稱與風險防范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信息不對稱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審慎監管
第七章 金融自由化的次序與適應性資本管制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的次序與降低風險
第二節 資本賬戶自由化進程中的適應性資本管制
第八章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不良資產的防范與化解
第一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不良資產的形成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不良資產的防范與分析
第九章 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風險與風險防范
第一節 中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與評價
第二節 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風險
第三節 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風險防范
參考文獻
后記
序
20世紀70年代中期,麥金農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論揭開了發展中國家金融改革的序幕。以利率自由化、金融業務與機構准入自由化和資本賬戶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成為發展中國家乃至發達國家金融改革的方向。眾多實證研究表明,金融自由化對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金融自由化同時也給金融領域改革步伐比較大的轉型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在金融自由化進程中不時出現的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不斷沖擊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實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國家,極易遭受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或兩者同時出現的孿生危機的沖擊。那麼,實行金融自由化的國家一定會發生金融危機嗎?或者說,金融自由化與金融風險、金融危機的相關性如何?其內在因果關系是什麼?實行金融自由化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如何在金融自由化進程中防范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本書正是以「金融自由化與金融風險相關性研究」為題來探討以上問題。
本書在學術界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探討金融自由化與發展中國家金融風險的相關性及其因果關系,探討金融自由化進程中金融風險危機轉化的可能性;在借鑒和參考國際經濟學界已有計量經濟模型的基礎上考察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的相關性。本書進一步考察了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審慎監管體制,金融自由化的次序與適應性資本管制,金融自由化進程中不良產生成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對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現狀進行了評價,並探討了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與防范措施。
本書中的金融自由化概念是指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以放松金融管制為主要特征的金融深化與改革,既包括發達國家的放松金融管制運動,也包括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深化與金融體制轉型,其核心是發揮市場在配置金融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減少政府干預。金融自由化運動在20世紀下半期遍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以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為主要研究對象。即使這樣,由於發展中國家概念的外延仍然很寬,本書進一步把研究對象側重於新興工業化國家,尤其是在東亞和拉美地區金融自由化運動起步較早和步伐較快的國家。
按照一般到具體的邏輯思路,本書由四個部分構成。
第一章和第二章構成第一部分,為分析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風險的相關性提供理論前提和背景。第一章重點梳理了金融自由化的理論演變與政策主張。筆者認為,金融自由化理論繼承和發展了20世紀60年代格利、肖和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發展理論,以及形成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金融深化理論。麥金農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論批判了新古典學派貨幣理論對發展中國家的不適應性,認為在發展中國家貨幣與實質資本存在互補性;發展中國家只有實行如解除利率管制,鼓勵多元銀行競爭,加快財政和外貿改革的金融自由化等政策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本書在學術界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探討金融自由化與發展中國家金融風險的相關性及其因果關系,探討金融自由化進程中金融風險危機轉化的可能性;在借鑒和參考國際經濟學界已有計量經濟模型的基礎上考察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的相關性。本書進一步考察了金融自由化進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審慎監管體制,金融自由化的次序與適應性資本管制,金融自由化進程中不良產生成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對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現狀進行了評價,並探討了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與防范措施。
本書中的金融自由化概念是指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以放松金融管制為主要特征的金融深化與改革,既包括發達國家的放松金融管制運動,也包括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深化與金融體制轉型,其核心是發揮市場在配置金融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減少政府干預。金融自由化運動在20世紀下半期遍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以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為主要研究對象。即使這樣,由於發展中國家概念的外延仍然很寬,本書進一步把研究對象側重於新興工業化國家,尤其是在東亞和拉美地區金融自由化運動起步較早和步伐較快的國家。
按照一般到具體的邏輯思路,本書由四個部分構成。
第一章和第二章構成第一部分,為分析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風險的相關性提供理論前提和背景。第一章重點梳理了金融自由化的理論演變與政策主張。筆者認為,金融自由化理論繼承和發展了20世紀60年代格利、肖和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發展理論,以及形成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金融深化理論。麥金農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論批判了新古典學派貨幣理論對發展中國家的不適應性,認為在發展中國家貨幣與實質資本存在互補性;發展中國家只有實行如解除利率管制,鼓勵多元銀行競爭,加快財政和外貿改革的金融自由化等政策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