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歌德,德國著名詩人,歐洲啟蒙運動後期最偉大的作家。他生於法蘭克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後在萊比錫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學法律,也曾短時期當過律師,但主要志趣在文學創作方面,是德國「狂飆突進」的中堅,1775~1786他為改良現實社會,應聘到魏瑪公國做官,但一事無成,他不但沒戰勝德國市民的鄙俗氣,「相反,倒是鄙俗氣戰勝了他」(馬克思)。於是,1786年6月他化名前往意大利,專心研究自然科學,從事繪畫和文學創作。1788年回到魏瑪後只任劇院監督,政治上傾向保守,藝術上追求和諧、寧靜的古典美。1794年與席勒交往後,隨著歐洲民主、民族運動的高漲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他的思想和創作也隨之出現了新的飛躍,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

歌德不僅善繪畫,對自然科學有廣泛研究,其創作囊括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歷史詩、歷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最著名的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1774~1831)和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1775~1828)。《少年維持之煩惱》寫一個反對封建習俗,憎惡官僚貴族,跟鄙俗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在愛情上更遭封建勢力摧殘打擊的少年維特憤而自殺的浪漫故事。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聲,受到群眾熱烈的歡迎,使歌德從此亨有世界聲音。《浮土德》取材於德國16世紀關於浮士德博士的傳說,給以加工改造。把浮士德寫成一個不斷追求、進取的理想人物;把他的知識、愛情、政治、藝術、副業等五大發展階段,都寫成以封建政體腐敗、感悟古典美追求的幻滅和「理性王國」藍圖之虛妄為主體內容的悲劇階段;成為歐洲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資產階級先進人士不斷探索、追求的藝術概括。悲劇不但結構宏偉,色彩斑斕,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征手法為一體,且讓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個思想言行都形成善與惡、行與情、成與敗的辯證發展關系。作品也因而跟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並列為歐洲文學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邁斯特》分《學習時代》和《漫游時代》兩部,內容寫主人公走出家門尋求人生意義的故事,肯定實踐的重要意義,認定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以專業技能力社會造福。

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即由郭沫若譯成中文。他的《浮士德》、《赫爾曼與竇綠苔》等作品現己有了中文譯本。
 

目錄

第一卷

總序
詩歌
譯序·大文豪歌德,他首先是位詩人
早年抒情詩
致我的母親
給安涅苔
致睡眠
安涅苔致她的愛人
良宵
年輕姑娘的心願
歡愉
變換
致路娜
狂飆突進時期詩作
塞森海姆之歌(十一首)
頌歌(七首)
藝術家之歌(八首)
即興詩(八首)
麗莉之歌及其他(十四首)
在魏瑪頭十年詩作
「麗達之歌」及其他(十三首)
自然詩、哲理詩及其他(二十四首)
古典時期詩作
《威廉·邁斯特》插曲(七首)
羅馬哀歌(二十首)
威尼斯警句(四十三首)
其他警句(十三首)
抒情詩(三十五首)
西東合集(二十七首)
暮年抒情詩
春滿四時
三月
目光
在夜半
兩個世界之間
漫游者之福
威廉·蒂施拜恩的風景畫(五首)
風鳴琴(四首)
致烏爾莉克·封·萊維佐夫(六首)
┅┅
敘事謠曲
第二卷 詩劇(浮士德)
┅┅
第三卷 長詩《列那狐》《赫爾曼和多羅苔》
┅┅
第四卷 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合力》
┅┅
第五卷 小說《威廉·邁斯特學習年代》
┅┅
第六卷 小說《威廉·邁斯特漫游年代》
┅┅
第七卷 戲劇《情人的脾氣》《鐵手騎士葛茲·封·貝利欣根》《克拉維戈》《絲苔拉》等
┅┅
第八卷 戲劇《埃格蒙特》《伊菲格尼》《托爾誇托·塔索》《私生女
┅┅
第九卷 自傳《詩與真》(上)
┅┅
第十卷 自傳《詩與真》(下)
┅┅
第十一卷 游記《意大利游記》
┅┅
第十二卷 文論
┅┅
第十三卷 書信
┅┅
第十四卷 書信
┅┅
 

能為第一個多卷本中文版《歌德文集》寫幾句話作序言,我深感榮幸;為此,我要對《文集》的主編楊武能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

為了成為充滿睿智的教誨者,歌德不得不終生做一個學習者。按發展順序講,他曾受教於希臘人和羅馬人,曾學習莎士比亞和拉辛,曾認真研究人和自然,曾在植物身上觀察到了生物形變的法則,他還確定存在單純的原光,還描繪出了鮮明的顏色對人道德情感的影響。甚至到了晚年,他仍傾心於新的異域文化,在神游阿拉伯和東亞的途中將異域和自身結合成了令人驚訝的完美整體。

在組詩《中德四季晨昏雜詠》里,年已八十七歲的歌德仍吟出了一個個既優雅柔婉,又准確生動的詩篇。

是的,楊教授主編的《歌德文集》的出版,對於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件大喜事;它多達十四卷,規模堪稱迄今整個中國文化圈之最。我們希望廣大的中國讀者都能分享這份喜悅,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謹遵從歌德的作品發出的無聲要求,寬容不同於自己的思想,尊重來自異域的事物。雖然1999年就要紀念歌德二百五十周年誕辰,作為智者和導師的他仍讓我們今天的人覺得如同時代人一般親近。在他身上,簡而言之,是最後一次集中了西方精神值得珍視的精髓和價值。這個西方精神最為宏大然而也有失節制的化身,就名叫浮士德。歌德把近現代歐洲所有的情感心理矛盾,通通體現在了浮士德身上;他是個奮斗不息者,他向往絕對的自由,在藐視有涯人生的界限時忽視了人性的局限。針對將自身主觀欲求絕對化了的浮士德,歌德在《威廉·邁斯特漫游年代》中,又反過來張揚了摒棄極端的集體精神,及要使人對一切生靈保持敬畏之心的教育理想。

我還在上大學,就讀到了衛禮賢有關佛教信仰、儒家思想和道家學說的著譯,感覺它們與歌德的思想都有著某些精神的親緣關系。歌德是德國人中的歐洲人,是歐洲人中的世界公民,他寫作不單獨為某一個民族,而是為全人類所有的人。他的准則是尊重未知的事物,愛護母親一般的自然界,給人以生的勇氣與自我和解以實踐人道人性。

一個民族之能學習其他民族,大眾之能分享歌德號召我們閱讀的世界文學這一精神財富,都得歸功於翻譯家們的譯介。多虧他們,以及編輯家和出版家們的辛勤勞作,眼前這個《文集》才得以問世,在此我要對他們欣然表示自己由衷的敬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