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是叔本華寫於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這部著作使叔本華成為享譽世界的哲學家。在這本書中,他以「優雅的文體」,「格言式的筆觸」,從世俗、實用的角度探討了真正的幸福人生應遵循的原則。叔本華從理性出發,談了「如何盡量幸福、愉快地度過一生」。書後附有叔本華的生平軼事和叔本華哲學的神奇魅力與影響。
該書自2001年9月出版以來,受到讀者的喜愛。此次譯者對原書進行了修訂,更加符合叔本華的原意。該譯本是我國第一部從德文譯出的全譯本。
目錄
譯者序
引言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所擁有的財產
第四章 人所展現的表象
第五章 建議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論
第二部分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第三部分 我們對他人應采取的態度
第四部分 我們對於命運和世事的發展所應保持的態度
第六章 人生的各個階段
附 叔本華的生平軼事
叔本華哲學的神奇美麗與影響
引言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所擁有的財產
第四章 人所展現的表象
第五章 建議和格言
第一部分 泛論
第二部分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第三部分 我們對他人應采取的態度
第四部分 我們對於命運和世事的發展所應保持的態度
第六章 人生的各個階段
附 叔本華的生平軼事
叔本華哲學的神奇美麗與影響
序
《人生的智慧》一書是德國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的晚年之作。叔本華一直被人籠統地貼上「悲觀主義哲學家」的標簽。他一生並不得志,一直過着隱居的生活。在去世前幾年,他才獲得應有的聲譽。在這之前,幾乎所有與他同時代的哲學家都心照不宣地一致對他的哲學絕口不提。據叔本華認為,這是他的同行出於對他獨特、深刻的哲學的害怕和嫉妒而不約而同想出的陰招。按照現在的流行語,就是「封殺」。叔本華聲譽鵲起以后,並不意味着他的哲學就此深入人心。除了叔本華時來運轉的原因以外,那種突然廣受歡迎的現象多少包含了大眾趨趕時髦的成分。叔本華的哲學,一如世間任何事物,經過流行的巔峰以后,就重新歸於相對的沉寂。這固然與世人普遍膚淺的理解力有關——人們因而寧願一勞永逸地接受令人舒服的樂觀世界觀;同時,其中也有這一方面的原因:那些無知者或者不負責的人隨意給叔本華哲學貼上荒謬、誤人的標簽,諸如消極厭世、悲觀絕望等等,而常人出於懶惰,未加考慮和研究就把叔本華的哲學認定是這個樣子。畢竟,叔本華的哲學「唯真理是務」(叔本華語)。他直透事物本質的深刻、冷峻和毫不妥協,與常人膚淺、顛倒、虛妄的世界觀格格不久。深刻的哲學必然滲透着常人所認為的悲觀意味,因為「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它並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常人只是一廂情願、出於個人喜好而主觀地粉飾、美化生活及其目的。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嚴肅、深刻的哲學,尤其是叔本華的哲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西方,到處彌漫着膚淺的樂觀主義。人們對人的美完、科學的進步深信不疑。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加完全地打碎了那些空洞的美好願望和令人陶醉的樂觀主義。除了盲目的思想被無情的事實明顯擊破的非常時期,人們的眼睛仍然是短視的,思想仍舊懈怠。他們不願也不能夠深思。所以,叔本華的哲學在平常時期注定就是典高和寡,它只在少數思想深遠的人們的腦中扎根和傳播。
在叔本華奠定名聲之前的長達六十多年不獲承認的沉寂時期,叔本華從來不曾懷疑過自己的天賦使命。從早年起,他就筆耕不輟,隨時把自己的所思記錄下來,並整理成著作。在《作為意欲和表象的的世界》一書的序言里,他說:「真理是我唯一的指路星辰」。他只寫出他認定為真理的東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世人的不理解和排斥在他眼里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正所謂「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語)。叔本華是位語言大師,他的思想形諸冷峻、簡明、流暢的文字,每個字詞都精確、講究,但又不失自然;遣詞造句莫不打上叔本華鮮明的思想和個格個性的烙印。叔本華在進行思想推論時,個中環節可謂絲絲入扣,沒有絲毫的牢強附會。細膩之處無不顯示出其作為哲學家的深思和縝密。這樣濃縮、冷靜的文字,加上辛辣的幽默和諷剌,以及隨手拈來的古老作家的思想精華(特別在這本書里),使叔本華的表述既嚴謹又不枯燥,既冷靜又不乏想象力,既迂回曲折又不失暢快淋漓,既簡朴又不失雅致——大自然與藝術在叔本華的著作里合二為一了。一切矯揉造作、晦澀模糊、假話空談——這些被語言所駕馭、在哲學著作里最常見的毛病——完全與他絕緣。甚至叔本華喜歡運用的比喻也顯示了他思想的平實、不脫實際,因為這些比喻莫不取自於人們日常接觸的具體事物。當然,他對空洞抽象、花哨虛假的蔑視,肯定與他的深刻、豐富的思想有關。而這又直接的歸之於他與生俱來的、天才的認識力。另外,他用不着為金錢、虛名寫作。他的不獲承認反倒為他免除了名聲的包袱。叔本華為他的巨著《附錄與補遺》所引用的這一句拉丁文題頭語「把整個一生都獻給了真理」,確實就是他作為哲學家的一生的真實寫照。深刻而因此挑剔的哲學家尼采對他的哲學一度推崇備至,並曾寫下《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的贊美文章。音樂大師瓦格納特地把他的音樂名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獻給了他。現代主義文學家弗蘭茨·卡夫卡說過:「叔本華是一個語言藝術家,僅僅因為他的語言,我們就應該無條件地讀他的著作了。」
……
在叔本華奠定名聲之前的長達六十多年不獲承認的沉寂時期,叔本華從來不曾懷疑過自己的天賦使命。從早年起,他就筆耕不輟,隨時把自己的所思記錄下來,並整理成著作。在《作為意欲和表象的的世界》一書的序言里,他說:「真理是我唯一的指路星辰」。他只寫出他認定為真理的東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世人的不理解和排斥在他眼里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正所謂「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語)。叔本華是位語言大師,他的思想形諸冷峻、簡明、流暢的文字,每個字詞都精確、講究,但又不失自然;遣詞造句莫不打上叔本華鮮明的思想和個格個性的烙印。叔本華在進行思想推論時,個中環節可謂絲絲入扣,沒有絲毫的牢強附會。細膩之處無不顯示出其作為哲學家的深思和縝密。這樣濃縮、冷靜的文字,加上辛辣的幽默和諷剌,以及隨手拈來的古老作家的思想精華(特別在這本書里),使叔本華的表述既嚴謹又不枯燥,既冷靜又不乏想象力,既迂回曲折又不失暢快淋漓,既簡朴又不失雅致——大自然與藝術在叔本華的著作里合二為一了。一切矯揉造作、晦澀模糊、假話空談——這些被語言所駕馭、在哲學著作里最常見的毛病——完全與他絕緣。甚至叔本華喜歡運用的比喻也顯示了他思想的平實、不脫實際,因為這些比喻莫不取自於人們日常接觸的具體事物。當然,他對空洞抽象、花哨虛假的蔑視,肯定與他的深刻、豐富的思想有關。而這又直接的歸之於他與生俱來的、天才的認識力。另外,他用不着為金錢、虛名寫作。他的不獲承認反倒為他免除了名聲的包袱。叔本華為他的巨著《附錄與補遺》所引用的這一句拉丁文題頭語「把整個一生都獻給了真理」,確實就是他作為哲學家的一生的真實寫照。深刻而因此挑剔的哲學家尼采對他的哲學一度推崇備至,並曾寫下《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的贊美文章。音樂大師瓦格納特地把他的音樂名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獻給了他。現代主義文學家弗蘭茨·卡夫卡說過:「叔本華是一個語言藝術家,僅僅因為他的語言,我們就應該無條件地讀他的著作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