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法老師的《美學導論(第2版)》是我院組織編寫的「21世界哲學系列教材」之一,本書在對世界美學史進行批判思考的基礎上,特別吸收中國古代美學精華和西方最新美學成就,按照當代學科體系要求,重新結構美學原理體系。對重要美學難題,如美的本質、審美過程、美的基本類型、美的文化模式、美的人類學起源、美的宇宙學根據,都有新的思考和精論。本書把高深的問題放在具體的審美和藝術中來講解,在講解具體審美和藝術中又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
作者簡介:
張法,男,1954年生。中國人民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1996-1997),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學者(2002-2003),第四屆霍英東基金獎獲得者(1994)。主要著作有:《中國美學史》(2000)、《20世紀西方美學史》(2003)、
《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1994)、《中國藝術:歷程與精神》(2003)、《文藝與中國現代性》(2002)、《詢問佛境》(2000)等。
目錄
第一章 什麽是美學
一 美≠美學
二 美如何成「學
三 美作為「學」的歷史(西方)
四 美作為「學」的歷史(中國)
五 美學如何存在
第二章 什麽是美
一 柏拉圖之問
二 美的本質的追求歷史
三 「美的本質」是一個假問題
四 言說「美」的三種新方式
五 美如何在
第三章 美怎樣獲得
一 美:從何談起
二 美:基於心理距離
三 美:呈現為直覺形象
四 美:表現為內模仿和移情
五 美:體現為主客同構
六 美:走向意義深處
第四章 美的基本審美類型
一 審美類型的基本理論
二 美(優美、壯美、典雅)
三 悲(悲態、悲劇、崇高、荒誕)
四 喜(怪、丑、滑稽)
五 審美分類的意義
第五章 美的文化模式
一 美的文化生成
二 美的西方模式
三 美的中國模式
四 美的印度模式
五 美的伊斯蘭模式
六 文化模式與美
第六章 美的人類學起源
一 尋源:何處進入
二 美:在禮中孕育
三 美:從「文」中涌出
四 美:在抽象中流動
五 美:在變像中凝結
六 美:破禮而出
第七章 美的宇宙學根據
一 根據之一:人與對象的同一性
二 根據之二:形式美規律(形式原素)
三 根據之三:形式美規律(結構原理)
四 根據之四:原型與象征
教學大綱
參考書目
後記
一 美≠美學
二 美如何成「學
三 美作為「學」的歷史(西方)
四 美作為「學」的歷史(中國)
五 美學如何存在
第二章 什麽是美
一 柏拉圖之問
二 美的本質的追求歷史
三 「美的本質」是一個假問題
四 言說「美」的三種新方式
五 美如何在
第三章 美怎樣獲得
一 美:從何談起
二 美:基於心理距離
三 美:呈現為直覺形象
四 美:表現為內模仿和移情
五 美:體現為主客同構
六 美:走向意義深處
第四章 美的基本審美類型
一 審美類型的基本理論
二 美(優美、壯美、典雅)
三 悲(悲態、悲劇、崇高、荒誕)
四 喜(怪、丑、滑稽)
五 審美分類的意義
第五章 美的文化模式
一 美的文化生成
二 美的西方模式
三 美的中國模式
四 美的印度模式
五 美的伊斯蘭模式
六 文化模式與美
第六章 美的人類學起源
一 尋源:何處進入
二 美:在禮中孕育
三 美:從「文」中涌出
四 美:在抽象中流動
五 美:在變像中凝結
六 美:破禮而出
第七章 美的宇宙學根據
一 根據之一:人與對象的同一性
二 根據之二:形式美規律(形式原素)
三 根據之三:形式美規律(結構原理)
四 根據之四:原型與象征
教學大綱
參考書目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