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網分析是社會網理論在建立模型與實證研究時,收集定量資料與測量社會網變量必需的工具。本書介紹了兩種社會網資料收集的方法,以及如何用其分析社會結構,如何用軟件包UCINET從事結構分析,更以一些研究范例顯示社會網的實證研究如何作,社會網資料如何收集,這些社會結構指針如何應用。
作者簡介:
羅家德,台灣元智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兼任北京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1993年9月至1994年2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系做博士後;1993年12月,獲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社會學博士學位;1987年12月,獲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經濟學碩士和應用數學碩士學位;1982年6月,獲「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專長在於社會網理論及社會網分析研究,學術論文散見於國內外多家知名學術期刊。在博士班開設組織理論課程,並致力於將社會網理論應用於企業管理及電子商務,著有《網絡網聯關系行銷》、《NQ風暴——關系管理的智慧》等書,並編有《跨世紀網絡商戰》系列叢書。
目錄
第一章 社會網分析的理論架構
——以社會網理論在經濟分析上的大型理論、中層理論與因果模型為例
第二章 社會網分析在社會學研究中的角色
第三章 自我中心社會網資料的收集
第四章 整體社會網資料的收集
第五章 圖形理論與社會計量學
第六章 小團體分析
第七章 中心性分析
第八章 角色分析
第九章 網絡動態學
——以社會網理論在經濟分析上的大型理論、中層理論與因果模型為例
第二章 社會網分析在社會學研究中的角色
第三章 自我中心社會網資料的收集
第四章 整體社會網資料的收集
第五章 圖形理論與社會計量學
第六章 小團體分析
第七章 中心性分析
第八章 角色分析
第九章 網絡動態學
序
《清華社會學講義》歷經兩年籌備,首批終於面世了。在我國社會學恢復、重建已二十余年,似乎臻至成熟,各種各樣的社會學教材可謂品類繁多、汗牛充棟的今天,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為什麽還要組織這樣一套講義並付諸出版,理應在這里先行交待一番。
大體上說,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諸同仁籌辦這套講義,基於三點考慮:
第一,社會學必須有能力面對各種新的經濟、組織、政治和文化現象。自20世紀末期以降,由於高新科技的發展、經濟結構的演變、社會一政治體制的改革而引發的巨大、深刻的變遷,使整個人類社會面對著一系列前所未聞的新問題。本系同仁認為:社會學這門學科,如果要在新世紀中生存下去,就必須有能力面對和處理這些新的問題,而要培育此種能力,就必須努力發展新的知識系統。本套講義就是創新社會學知識系統的一個嘗試。從列舉的篇目中就可以看到:本套講義的重點,是力求選取那些對研究新問題至為關切的社會學分支學科加以介紹,而不復拘泥於傳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
第二,社會學應當對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努力實現跨學科知識交流與創新,或者說,努力變成「新社會學」。這里所謂「新社會學」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社會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必得吸取人文社會科學諸相關領域的知識,才能實現發展和創新;另一層意思是說:社會學這門學科,亦有能力跨人人文社會科學諸相關領域,成為其他學科基本建設的一個環節。例如,組織行為研究就是商學院的一門基礎課程,而社會研究方法則是當代各門社會科學學科所普遍使用的調查研究方法之一。所以本套教材的又一個特點,就是在這個方面用力,力求展示出社會學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的交流與融合,力求變成「新社會學」。這也是當代社會學發展的一個國際性的潮流。
第三,社會學的教科書在學術上應當有一個高起點。在社會學的各類著作中,教科書承擔著導引和教育下一代學科從業人員的任務,其質量的高低、選材的優劣,直接模塑下一代學人,因而關系到社會學學科的未來。就此意義而言,教科書對於學科和學術建設具有特別的重要性,撰寫教科書必須慎之又慎,將就不得。基於此種考慮,本套教材主要邀請那些在海內外學有所成,常年從事教學工作,而對中國國情又不陌生的中國學者撰寫。在內容上,嘗試將社會學的前沿理論與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勾連起來,在兩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在形式上,則采取「講義」形式,基本保留口語化特點,學理縱然艱深,但力求做到通俗易懂。
為確保出版質量,本套講義選擇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眾所周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是近年來在出版、刊行社會學著作方面用力最多的一家出版社,本套講義憑借此家出版社之力,無疑是獲得成功的一大保障。
自2000年正式建系伊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諸同仁即明確提出了本系學科和學術建設的宗旨:「面對中國社會的真問題,與西方社會學前沿理論開展有建設性的對話」。這兩句話是本系同仁總結了國內社會學界的發展狀況才提出來的。所謂「面對中國社會的真問題」,是說社會學的研究問題,不應來自依據經典大師的語錄而對社會生活的直接剪裁,也不應來自權力機構的「長官意志」的提示,而應來自社會學者作為一個掌握了社會學知識的社會行動者,在這個社會里經由積年累月地探索和體驗而提出的那些問題,那些問題必定是靠近這個社會的實作邏輯的;所謂「與西方社會學前沿理論開展有建設性的對話」,是說社會學對於這些本土問題的研究,其所形成的概念和理論,又不應僅僅囿於本土范圍,而必須超越本土,嘗試著與西方社會學的前沿理論對話,以期豐富甚至推動整個社會學學科的發展。由此可見,這個宗旨提出的是一個「一體兩面」的任務。單獨實踐一面已很困難,要同時做到兩面則可謂難上加難。本系同仁深知實踐這一宗旨殊屬不易,而將之作為長遠的努力方向。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向著達致此一目標前進了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
大體上說,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諸同仁籌辦這套講義,基於三點考慮:
第一,社會學必須有能力面對各種新的經濟、組織、政治和文化現象。自20世紀末期以降,由於高新科技的發展、經濟結構的演變、社會一政治體制的改革而引發的巨大、深刻的變遷,使整個人類社會面對著一系列前所未聞的新問題。本系同仁認為:社會學這門學科,如果要在新世紀中生存下去,就必須有能力面對和處理這些新的問題,而要培育此種能力,就必須努力發展新的知識系統。本套講義就是創新社會學知識系統的一個嘗試。從列舉的篇目中就可以看到:本套講義的重點,是力求選取那些對研究新問題至為關切的社會學分支學科加以介紹,而不復拘泥於傳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
第二,社會學應當對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努力實現跨學科知識交流與創新,或者說,努力變成「新社會學」。這里所謂「新社會學」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社會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必得吸取人文社會科學諸相關領域的知識,才能實現發展和創新;另一層意思是說:社會學這門學科,亦有能力跨人人文社會科學諸相關領域,成為其他學科基本建設的一個環節。例如,組織行為研究就是商學院的一門基礎課程,而社會研究方法則是當代各門社會科學學科所普遍使用的調查研究方法之一。所以本套教材的又一個特點,就是在這個方面用力,力求展示出社會學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的交流與融合,力求變成「新社會學」。這也是當代社會學發展的一個國際性的潮流。
第三,社會學的教科書在學術上應當有一個高起點。在社會學的各類著作中,教科書承擔著導引和教育下一代學科從業人員的任務,其質量的高低、選材的優劣,直接模塑下一代學人,因而關系到社會學學科的未來。就此意義而言,教科書對於學科和學術建設具有特別的重要性,撰寫教科書必須慎之又慎,將就不得。基於此種考慮,本套教材主要邀請那些在海內外學有所成,常年從事教學工作,而對中國國情又不陌生的中國學者撰寫。在內容上,嘗試將社會學的前沿理論與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勾連起來,在兩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在形式上,則采取「講義」形式,基本保留口語化特點,學理縱然艱深,但力求做到通俗易懂。
為確保出版質量,本套講義選擇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眾所周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是近年來在出版、刊行社會學著作方面用力最多的一家出版社,本套講義憑借此家出版社之力,無疑是獲得成功的一大保障。
自2000年正式建系伊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諸同仁即明確提出了本系學科和學術建設的宗旨:「面對中國社會的真問題,與西方社會學前沿理論開展有建設性的對話」。這兩句話是本系同仁總結了國內社會學界的發展狀況才提出來的。所謂「面對中國社會的真問題」,是說社會學的研究問題,不應來自依據經典大師的語錄而對社會生活的直接剪裁,也不應來自權力機構的「長官意志」的提示,而應來自社會學者作為一個掌握了社會學知識的社會行動者,在這個社會里經由積年累月地探索和體驗而提出的那些問題,那些問題必定是靠近這個社會的實作邏輯的;所謂「與西方社會學前沿理論開展有建設性的對話」,是說社會學對於這些本土問題的研究,其所形成的概念和理論,又不應僅僅囿於本土范圍,而必須超越本土,嘗試著與西方社會學的前沿理論對話,以期豐富甚至推動整個社會學學科的發展。由此可見,這個宗旨提出的是一個「一體兩面」的任務。單獨實踐一面已很困難,要同時做到兩面則可謂難上加難。本系同仁深知實踐這一宗旨殊屬不易,而將之作為長遠的努力方向。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向著達致此一目標前進了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