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藏學的故鄉。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這些正是藏學研究產生、發展的最根本條件,也是藏學研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中華大地上成長發展起來的這門人文社會科學,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顯學。為了展示中國藏學研究的成果,加強同世界同行的學術交流,促進藏學研究的繁榮發展,為西藏和其他藏區的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領導下,我們編輯出版的這套《現代中國藏學文庫》叢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中國藏學家(包括港澳台學者)的學術專著;具有重要價值的藏學文獻(包括現代學者輯錄的歷史文獻);譯成漢文的藏文學術名著;獲得博士學位的藏學論文(對於優秀的碩士研究生論文酌情予以收錄)。所有收入的論著,均以學術價值為惟一衡量標准,文學作品、游記、通俗讀物等暫不收錄。作為中國藏學研究的一項基本建設工程,我們將把這項工作長期堅持下去。
張雲,男,1960年7月生,漢族。陝西省周至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理事。198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3—1985年在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社會科學部任教;1988年畢業於西北大學西北歷史研究室,獲歷史學碩士學位(西北民族史方向);1988—1990年在西北大學任教;199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元史研究室,獲歷史學博士學位(蒙元史方向);1993年至今,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從事藏學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藏族古代歷史、文化,特別側重唐代吐蕃史和元代吐蕃史研究。承擔課題狀況
科研成果目錄論文本教古史傳說與波斯教的影響中國少數民族史西藏部分讀後伯戴克教授與他的《中部西藏與蒙古》一書。
目錄
上編 唐代吐蕃史研究
一 西藏本教與北方薩滿教的比較研究
二 論本教在吐蕃王朝時期的地位
三 試論吐蕃的動物崇拜
四 本教古傳說與波斯襖教的影響
五 襖、gshen與sanavee考釋
六 藏史中古部族譜系說略
七 佛教史觀與西藏古史的再塑造
八 吐蕃的起源及其與中原的文體聯系
九 吐蕃絲路的貿易問題
十 吐蕃「七賢臣」考論
十一 「節兒」考略
十二 論古代藏族婦女的地位
十三 兩唐書《吐蕃傳》及其史料價值
十四 《通典·吐蕃傳》的史料價值
中編 吐蕃與西北民族關系史研究
一 吐蕃與黨項政治關系初探
二 論吐蕃文化對西夏的影響
三 論吐蕃與黨項的民族融合
四 吐蕃與西域諸族的關系
五 新疆出土簡牘所見吐蕃職官考略
六 吐蕃在西域的部落及其組織制度
七 唐代吐蕃統治西域的各項制度
八 唐代吐蕃與西域的文化交流
下編 西北民族史研究
一 漢代匈奴與西之比較研究
二 「甌脫」考述
三 黨項名義及族源考證
四 五代時期的散居黨項
五 略論外來文化對西夏的影響
六 論回鶻與遼的關系
七 段部鮮卑歷史初探
八 葛邏祿部早期歷史初探
九 沙陀早期歷史初探
十 唐代北方民族的大遷徒及其影響
一 西藏本教與北方薩滿教的比較研究
二 論本教在吐蕃王朝時期的地位
三 試論吐蕃的動物崇拜
四 本教古傳說與波斯襖教的影響
五 襖、gshen與sanavee考釋
六 藏史中古部族譜系說略
七 佛教史觀與西藏古史的再塑造
八 吐蕃的起源及其與中原的文體聯系
九 吐蕃絲路的貿易問題
十 吐蕃「七賢臣」考論
十一 「節兒」考略
十二 論古代藏族婦女的地位
十三 兩唐書《吐蕃傳》及其史料價值
十四 《通典·吐蕃傳》的史料價值
中編 吐蕃與西北民族關系史研究
一 吐蕃與黨項政治關系初探
二 論吐蕃文化對西夏的影響
三 論吐蕃與黨項的民族融合
四 吐蕃與西域諸族的關系
五 新疆出土簡牘所見吐蕃職官考略
六 吐蕃在西域的部落及其組織制度
七 唐代吐蕃統治西域的各項制度
八 唐代吐蕃與西域的文化交流
下編 西北民族史研究
一 漢代匈奴與西之比較研究
二 「甌脫」考述
三 黨項名義及族源考證
四 五代時期的散居黨項
五 略論外來文化對西夏的影響
六 論回鶻與遼的關系
七 段部鮮卑歷史初探
八 葛邏祿部早期歷史初探
九 沙陀早期歷史初探
十 唐代北方民族的大遷徒及其影響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