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與組織行為

教育管理與組織行為
定價:300
NT $ 261
 

內容簡介

「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新概念。國內的相關教材對教育管理的目標、原則、過程、方法的論述,對行為科學、系統管理、權變管理思想的介紹已足以應對讀者的需要。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教育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育管理研究,特別是理論研究滯後的缺陷於開始逐漸顯露。

本書較全面地梳整理了個20世紀西方管理及教育管理思想的發展脈絡,共20世紀初古典管理理論對教育的影響,到20世紀末知識管理思想在學校管理領域的反映,期間約100年的進程與線索幾乎沒有遺漏。各個時期出現過的理論思想或觀點主張,幾乎都有程度不同的涉獵。瀏覽全書,可以獲得100年來西方教育管理發展的整體印象,也可作為工具性資料備查。
 

目錄

現代西方教育管理演進的路線圖——「教育管理前沿譯叢」主編問答錄
序言
第一章 學校組織行為:概覽
1.本書的目的和組織
2.概念框架和學校組織
3.知識產業中的知識勞動者
4.結語
5.案例:戰馬的臀部是如何決定軌距設計的?
6.問題討論
注釋
第二章 作為科層組織的學校
1.科層管理
2.科學管理的信條
3.科學管理和學校
4.美國教育的科層化
5.理性的局限
6.科層模式的非預期結果
7.理性及對美國教育的檢測
8.組織和管理會造成就差別嗎?
9.結語
10.案例:新校長
11.問題討論
注釋
第三章 作為社會政治系統的學校
1.組織中的非正式團體
2.社會系統
3.組織文化
4.管理和決策
5.作為一個聯盟集合體的學校
6.來自低層的管理
7.基本假設之對比
8.結語
9.案例:教育局長的責難
10.問題討論
注釋
第四章 專業與科層的交接區:一項案例研究
┅┅
第五章 開放系統理論與學校
第六章 權變理論
第七章 組織的領導人和學校管理者
第八章 動機與管理
第九章 組織溝通
第十章 教育營銷與公立學校
第十一章 教育中的沖突和應激
第十二章 組織學習、制度理論與改革
第十三章 教育變革
「教育管理前沿譯叢」顧問編委簡介
 

任何通過日常新聞了解美國公立教育的人可能都會認為,近年來,我們的學校已完全變成巴納姆一拜利馬戲團的附屬品了。其部分原因是,與我國任何歷史時期相比,學校已愈來愈成為重新界定美利堅道路的爭斗工具。學校正不斷地經受來自左翼和右翼意識形態的、傳遞錯誤信息而且還有不少怪異的分析。其意圖通常在於把他人引向基於某種特定觀點的更為單一的道路。經典的事例是2000年的總統競選活動,當時,總統候選人喬治·布什一再指責美國的教育處在衰退之中。接著是教育部長理查德·賴利(Richard Riley)的反駁:在克林頓政府執政期間,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善,候選人布什的問題在於他(對美國教育)的誤讀。於是,就進入一場有關美國教育的智力論辯。對於影響我國年輕人教育質量的復雜問題來說,以這種匆忙判斷的方式所作的分析,基本上是不會給出理智而誠實的解決方案的。

傑出的學者詹姆斯·G·馬奇(James G.March)曾經寫道:「倘對美國公立學校管理作一言以蔽之的描述,那會是一種糟糕的描述。」新世紀的挑戰是要盡力使美國的教育勝過以往,而並沒有給「匆忙而骯臟」的分析所引發的愚昧的麻木留有什麽空間。我希望,任何閱讀本書的人都會認同,本書沒有犯下此類過失。

本書的五個版本都特別致力於建立「象牙塔」與「火線」之間有意義的聯接。缺失象牙塔的火線乃是一個簡單自我復制的系統,它的一切問題就在於缺乏現在正在何處以及前方可行通路方面的意識。而缺失火線的象牙塔則跟在一個旋輪中操練沒什麽區別。我們幾近忘記,實際上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刷牙的方法還是我們用人的方式——都是與那種被我們隨意扔在腦後的因果關系相關聯的。若不將實踐與某種理論框架聯結,我們的行為就會變得漫無目的,這將導致我們兩手空空。

因而,對於那些爭辯說他們只想得到所謂運作一個教育系統的實用知識的人們來說,我的回答是,沒有什麽(知識)會比理解一個教育組織究竟怎樣在理論和實踐的境脈(context)中運行更為實用了。只有在此之後,那些使教育組織運行更好的事情才能做到。每當我那些「螺母螺栓一起要」的學生們抱怨理論時,我常常問他們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們究竟是喜歡自己一生的工作是機械地安裝汽車呢,還是願意做一名設計下一代汽車的構造工程師?觀念常常造就了思維的差異。

本書的設想

具體而言,本書有五個基本目標。第一,對來自公共事業、工商業及教育管理領域的各種概念、分析工具、案例材料、組織理論及組織行為進行述評。誠然,在所有的組織中,教育系統有其獨特性,但我相信,在其他管理領域可以找到的材料有時更為先進,並且,它們能夠為洞悉教育管理領域的許多問題提供資源。

第二,本書是在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的框架下寫就的,不帶有處方的性質,也不側重於給出回答各種復雜問題的「食譜」。

第三,本書所呈示的教育管理領域的概念,是傾向於圍繞三個完整的概念框架來構築的。這三種模式——古典的層級模式、社會系統模式和開放系統模式——就組織具有怎樣的功能作了大量闡述。由於三種模式對管理行為的假設差異甚大,因此,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概念框架,運用不同的手段去認識並著手處理不同的問題。本書意在提供三個概念框架的綜合背景,它可以使我們對教育的種種可能性以及種種問題作更為廣泛的分析,以此促進教育的積極發展。

第四,本書對溝通、領導、激勵、沖突和組織變革之關鍵進程的分析,是按照它們對教育系統的影響做出的。同時,本書也論及近期管理科學凸現的一個問題:某些組織(銀行、學校、百貨商店)是否可能比同類的其他組織更聰敏?考慮到在思考組織記憶和組織學習方面的新進展,答案看來是肯定的。

第五,我希望撰寫一部不會讀來令人十分生厭的作品,也不會是一部充滿科層式絮叨或學究式晦澀的作品。已讀過本書的同事和學生們告訴我,在很大程度上,我已獲得了成功。

古人雲:「飲水毋忘掘井者。」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和實踐家們所提供的學識賦予了本書智慧的靈魂,對於他們,我欠情不貲。同時,我也要感謝幫助這一新版本定稿的評審人,他們是:北得克薩斯大學的朱迪斯·艾德金森(Judith Adkison)和卡里·Y·奧斯布魯克斯(Carrie Y.Ausbrooks)、州立威諾納大學的羅伊·R·納斯特隆(Roy R.Nasstrom)以及克萊姆森大學的拉斯·馬里恩(Russ Marion)。

E·馬克·漢森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