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漢譯佛經敘事文學研究

中古漢譯佛經敘事文學研究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吳海勇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0601897
  • ISBN13:9787800601897
  • 裝訂:661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文緒論針對當代佛教文學研究的不足所在,回顧近現代學術史,提出加強佛經翻譯文學整理的主張,論文主題便是對這種見解的時間。

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從文學角度對中古漢譯佛經進行分類概說。第二章對佛經文學題材作專題研究。第三章主要揭示佛經文學的民間成份及其宗教特性。第四章敘事分析轉向佛經文學的形式研究。第五章探討佛經翻譯言論與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關系。第六章影響研究是中古譯經文學研究的自然歸結。
 

目錄

緒論
第一章佛經翻譯文學概說
一、佛傳(含教史與僧傳)
二、本生
三、譬喻(含因緣)
四、僧伽罪案文學
五、贊頌文學
第二章域外題材
一、種姓與職業人
二、民俗信仰
三、動植物候
四、題材的突破
第三章 民間文學與宗教文學
一、民間文學說
二、佛經民間故事分布
三、神佛與羅雲
第四章 敘事分析
一、語言風格
二、偈散結合
三、講述體
第五章翻譯言論與文學理論
一、從「信」到「達」
二、關於「雅」
第六章影響研究
一、漢譯佛經對中古道經文學的影響
二、佛經傳譯對中古文學題材的影響
三、佛教觀念之於中古敘事文學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在昔釋迦潛寂,荼毗禮終,哲師雖沒,訓誨尚存,彼比丘弟子,集羅閱祗城。首座尊者會同大眾,棲七葉而安居;合誦遺箴,攝九分而甫定。普雨千花,盡歸萬法,即判頌文體制,復甄記述類型。舉若因由化跡,行業本生,牽例祛疑,徇機曉悟,曲呈微旨,洞啟妙門,咸皆摹刻世情,依憑物語。稍間慧炬高燃,宗輪異執。布現垂來,《出曜》破惑網幽昧;致真涵博,《放光》演正等覺知。施教答問,握諦開權,明蓋積於《五陰》,縱梯航於《六度》。身中四結,戶外三車,八筏濟河,二牛豎角,把金篦以刮眼,齎石蜜以貽人。般遮婆瑟,敷《賢愚》之茂辭;阿缽陀那,造《庄嚴》之淵鑒。《雜譬》《雜藏》,《百喻》《百緣》,韞珠韞玉,導聖導凡。采摭難罄,籌計無央,弁事相之繁多,介閻浮而特絕。迨及旃幡東指,儀像北傳。莢書重譯,翻梵字為華言;徒侶廣宣,變傀奇為養料。觸染娠新,煦噓衍息,共殊僉發,比錯齊融。乃睹吾方說部之趨熟長成,是亦毋宜或缺之資糧裨助也歟!晚近沈魯梁胡諸宿,即茲並作推求,校理混茫,鉤提線索。統本尋源,援竺天之故實;沿聲緝響,闡委巷之瑣談。率皆游心印典,騁足首途,輝顯當時,芬熏后學。甬江吳海勇君托性端遒,操持敏達,早屏塵滓,咨稟遐邇。育王寺畔,聆唄音而隨喜;夫子廟前,瞻佾舞而凝神。旋又卜鄰滬郊,住趾旦園,服勤則綿歷夏冬,叩治則兼包經律。審照覃思,視爬梳為至樂;夙興夜寐,藉精進以預流。標榜斷代,綰織聯章,鳩放失之舊聞,草交往之別史。余與吳君俱耽此道,感受攸通,遂撰弁篇,聊充僚引。夫猶臨壑觀瀾,非短綆所能汲;何似移燈伏案,誠創獲之可期。粗陳概略,綴序如次,脫逢剩義待昭,揚榷容俟他日雲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