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武器》主要闡述了相互威懾理論的原則。後來,這一理論曾一度被作為美國的核戰略原則。該書認為,核武器是一種無法防御的;絕對武器,它的出現,將使戰爭從人類世界上完全消失,或至少必須消失。該書還認為,在核攻擊面前,不存在任何防御手段,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必將在核報復打擊下同歸於盡。因此,發動核戰爭已不再是一種符合理智的政策選擇了。布羅迪寫道;迄今為止,我們的軍事機構主要目的都是贏得戰爭。而從今以後,它的主要目的必須是避免戰爭。它大概不可能有其他什麽有益的目的了。他在解釋其上述思想時,對克勞塞維茨關於;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論斷,作了抽象的肯定和具體的否定。他一方面聲稱,克勞塞維茨關於;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論斷,是考慮一切核威懾問題的基礎。另一方面,又把克勞塞維茨的這一論斷的意思解釋為;戰爭如果不是為了追求某種正當的政治目的的話,只能是毫無意義的破壞。並認為:正是由於我們難於找到一個正當的政治目的來證明核戰略交戰中的不可避免的破壞是正確的,才使核威懾的整個概念可信。
當時,美國雖然有了原子武器,但是,一方面,還處在少量生產階段;另一方面,美國估計蘇聯在短期內不會擁有原子武器,即使擁有,其投擲手段與生產貯備數量等也難以與美國相匹敵,美國將在相當時期內保持;原子優勢。所以,他們奉行的是以常規實力為主,以核訛詐為補充手段,對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核訛詐和大規模常規戰爭的;遏制戰略。美國的政治學家亨利·基辛格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曾寫道:我們在戰後剛開始的時期所制定的戰略並不是依靠核武器的;而只是把核武器;作為摧毀敵人的工業中心的一種更有效力的爆炸物。因此,我們不僅要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還要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武器,增加原子彈僅僅是為了增加我們戰略武器庫中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