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研究與爭論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研究與爭論
定價:234
NT $ 204
 

內容簡介

經濟增長速度估算需要扎實、規范的研究,但已有相關文章的絕大多數則是帶有誤導性嫌疑的炒作。

本書在明確中國國民經濟核算問題之所在的同時,提供了該領域較為規范、可信性高的研究。國民經濟核算數據是經濟分析和決策的重要依據。

本書對於必進國民經濟核算工作,提高數據質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錄

序言
岳希明、張曙光、許憲春
前言 中國經濟增長有多快?規模有多大?
安格斯·麥迪森
第一部分 圍繞中國經濟增長的最新爭論
中國的GDP統計發生了什麽?
托馬斯G·羅斯基——
對中國經濟增長統計數據可信度的估計
孟連、王小魯——
中國GDP統計水分有多大?
任若恩——
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估垂
勞倫斯·R·克萊因、S·奧茲馬庫——
第二部分 中國官方是如何估計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
許憲春——
第三部分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問題和相關研究
關於中國GDP水平和增長表現的不同估計及其含義
伍曉鷹——
我國服務業增加值的核算問
岳希明、張曙光——
第四部分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重新估計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與水平
安格斯·麥迪森——
評估中國GDP增長率
任若恩、 Adam Szirmai——
中國工業增長究竟有多快?——測量1949-1997年中國工業產出增長率
伍曉鷹——
中國的GDP支出法核算
Albert Keidel——
中國政府高估了經濟增長嗎
Allen Shiau——-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研究
許憲春——
第五部分 數據的不完善對經濟分析的影響
核算性扭曲、結構性通縮與制度性障礙——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課題組——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經歷了由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到國民賬戶體系(SNA)的轉換。這種轉換的必然性不僅在於MPs本身的缺陷,同時在於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中國有必要使用國際通用語言——國內生產總值(GDP)來向世界解釋中國經濟的規模和增長速度。這種轉型伴隨著全面采用SNA和世界銀行對中國官方國內生產總值估計值的全面接受(1999年)而告一段落。但是,包括國內生產總值估算在內的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尚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人們對此顯示出強烈的關注。但是,過去有關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爭論,炒作的成分太多,有時甚至夾雜著感情色彩濃厚的攻擊和反攻擊。對增長速度數字關心的人多,對如何計算不變價GDP感興趣的人很少;有關中國GDP的新聞多,相關學術研究少;用價格、能源消耗量等間接指標猜測增長速度的人多,按核算方法嚴格計算GDP的人少;簡單地把工業增長速度高估歸咎於政府造假的人多,探討現行核算方法存在問題的人少;對色情產業等地下經濟核算不完整給服務業增加值造成影響的誇張之詞多,對殘缺不全的我國服務業統計進行深入研究的甚少。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之所以成為炒作的對象,一方面由於它本身是十分重要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地快速增長,直接關系到各項改革措施的成功與否、關系到企業利潤和投資者收益的增減以及城市職工下崗、農村貧困等問題的解決,以及整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企業、投資者、政府乃至普通中國人都十分關注中國經濟增長。另一方面,GDP及其增長速度的計算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人們所關心的經濟增長速度的數值,是通過復雜的過程生產出來的。它不僅需要合理的方法,更需要對大量數據的收集、鑒別和加工。因此,僅僅理解GDP及其增長速度是如何估算的,就已經非常困難,實際上操作起來就更是困難至極了。對GDP廣泛而強烈的需求,加之核算的復雜性,再加上浮躁學風的流行,最終導致了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炒作。

作為改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措施,首先當然是政府拿出更多的資源,逐步完善各種統計調查,為核算提供更豐富、更可靠的第一手數據資料。這是完善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核算的必經之路,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完善中國全部統計調查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民間研究力量不可忽視。准確地發現中國國民經濟核算存在的問題;探究問題發生的原因;提出改革的建言;最大限度地挖掘現有資料,重新估計中國GDP及其增長速度,在官方估計尚存在一定問題的情況下,為廣大用戶提供可選擇的估計值。這些都是通過民間的努力可以做到的。其實,不少學者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於專業性較強,以及一些研究僅有英文版可供利用等原因,這些研究仍然鮮為人知。本書匯集了近年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目的在於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提示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存在的問題並為讀者提供與官方估計可比較的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的估計值。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