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羅代爾是孤獨者,也是眾人膜拜的對象。說其孤獨,是因其強調要克服存在於社會科學中的分割,實行一個普遍的大聯合,但時至今日,似乎還不夠成功;說其風騷,那是因為他太過成功,吸引了太多眼光,讓人難以超越,世界各地都可以感受到他的沖力。布羅代爾的史學思想與方法影響巨大,他的總體史觀與長時段觀念不僅成為年鑒學派的支柱性理論,而且超越了學科本身,對人文學科諸領域都產生了廣泛且深遠的影響。
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國歷史學家,《年鑒》雜志主編,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年鑒派的領袖人物,被冠以「史學大師」、「史家第一人」、「改變歷史進程的人」等美譽。布羅代爾在其成名作《腓力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949)一書中首次將歷史划分為三種不同的時間演進層面來解釋歷史。地理時間:緩慢而接近靜止的自然史時間,指人類生活於其中的生態環境的變遷;社會時間:相對緩慢但有節奏的社會史時間,指經濟、商業、社會、人口、文化等結構性或局勢性的歷史演變;個人時間:變化顯著的事件史時間,指傳統歷史學研究的政治、軍事、外交等的變化。1958年,布羅代爾在《長時段:歷史與社會科學》一文中將這一三維歷史時間更為系統化和理論化了,並且明確完整地提出了「長時段」概念。從歷史的整體著眼,注重長時段歷史研究便構成了布羅代爾治史思想的核心。1979年出版的《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仍然遵循著他的三維歷史時間觀,但他的視野大大拓展了,擴大到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整個世界。布羅代爾晚年之作《法蘭西的特性》是一部總體的、全面的、開創性的法國史,是布氏「總體史觀」(所謂「真正惟一的歷史是全部的歷史」)在治史實踐上的最為系統的運用,但遺憾的是只完成了前兩卷,布氏就去世了。